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 济南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发展路径

        ◎王平平

  文化产业新业态是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表现形式,是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的产物,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承担着优化经济结构、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功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推动新业态发展成为趋势。
  
  针对济南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发展现状和问题,探索新业态“1+2+3+4”发展路径模式:以加速形成文化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为目标,以科技和创新两大驱动牵引,赋能新质生产力三要素生产者、生产资料、生产对象,从政策保障、业态升级、主体培育、项目拉动四方面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繁荣发展。
  
  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文化新业态政策矩阵。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新型产业政策体系,高起点谋划新业态发展蓝图,聚焦新业态的创新孵化、项目培育、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加快制定推动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关实施意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强宏观统筹指导,差异化布局新业态发展功能区。在高新、历下等科技优势明显的区县超前布局前沿领域、未来产业,特别是智能制造、三维(3D)打印、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的数字化应用,积极打造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字创意产业园区等;优化新业态发展环境,建设智慧化产业项目申报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打造文化企业融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政策引领+产业认定+金融服务”文化企业融资新模式。
  
  二是加快业态升级,推动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有机共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途径。济南培育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要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传统业态与新业态有机融合、转化共生,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与效能跃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关注文化创意、数字娱乐、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高增长领域,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壮大数字化文化新业态;推动济南精品旅游企业集群、济南出版产业集群、济南数字影音产业集群、济南创意设计产业集群为中心的四大产业集群完成数字化融合转型,实施精准的建链、延链、补链策略。
  
  三是着力主体培育,激发文化市场发展活力。主体培育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激发文化市场活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济南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要构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体系,形成龙头引领、新秀辈出、人才汇集的良好态势。实施重点文化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大力支持在线旅游、媒体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数字文旅企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链主型文化企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开发创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模式;构建小微企业孵化生态体系,为文化创意、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打造人才建设高地,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推动校企合作,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艺术、产业管理等领域,定制化培养适应文化产业新业态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突出项目拉动,重大工程驱动文化新业态跃升。项目是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济南市在“项目深化年”行动框架下,坚定“项目为王”理念,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抓好长鹿白云湖旅游休博园、埠村国际综合休闲度假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推进济南数字博物馆、智慧图书馆等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快打造数字文化产业新高地;积极培育申建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网络视听产业园区、版权示范园区(基地),高标准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培育特色文化品牌项目,加快“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策划“一年四季·泉在济南”系列活动,打造龙山文旅季、二安文化旅游节等一批精品项目、旗舰品牌和头部IP。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