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75年,历城之“变”

点击查看原图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女子组超冠联赛,历城第二中学女足冲进决赛
点击查看原图
        8月20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历城专场,围绕“拉高标杆勇挑大梁 奋力谱写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介绍有关情况。会上,历城区委书记张军表示,拥有2100年建城史的济南市历城区,素有“齐鲁首邑”之称,“方物之盛、区域之广,甲于通省”。新中国成立75年来,历城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历城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变”,成为历城发展的“主题词”。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实力之变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4年超千亿

  历城区工业产值由建国时的15.9万元增至438亿元,财政收入由114.3万元增至140亿元,位列全省第四,地区生产总值迈过千亿大关,去年达到1328亿元,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会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历城区的成绩尤其亮眼: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2.4万家,地区生产总值连续4年实现超千亿目标,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连续6年实现超百亿目标。

  历城区连续两年摘得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双一等”,四年内3次荣获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接连揽获山东省工业强县、总部经济先进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等省级荣誉,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百强区、全国创新百强区。

  今年以来,历城区新增过亿元市外投资项目27个,历城区连续3年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再次获评全省“双招双引”特色园区。

  历城区累计安排省市区重点项目495个,总投资5757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年新高。

  该区深入实施“智汇历城”人才集聚计划,全区人才总量达27.6万,约占全市10%,人才集聚效应凸显。2024年1月,历城区作为济南市唯一区县被确定为“山东省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区”。

  今年上半年,历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4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稳居全市第1。

  产业之变
  市场主体近23万家常年稳居全市第1

  近年来,历城区全面关停搬迁老工业区,产业格局由“一钢独大”转变为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等“多业并举”,市场主体总量近23万家,常年稳居全市第1。

  历城区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聚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和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成功打造了济南传感器产业园、济南生物医药港等多个重大产业发展平台。

  历城区积极推动辖区89家老工业企业关停并转的同时,依托临港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聚焦济南重工、邦德激光全球总部基地、中交智慧产业园、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积极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联接。通过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等措施,成功培育了一批绿色工厂和高端工业园区。

  同时,历城区在唐冶加快建设济南国际贸易中心,打造开放之门,在临港推动建成董家货运中心和国际陆港,举全区之力打造“贸易物流”产业集群。围绕建设国家级中欧班列济南集结中心,全力构建集陆港综合服务区、先进制造集聚区、商贸集聚区于一体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历城区持续做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依托超算创新圈的引领作用,深度融合“超级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技术,积极构建完整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山东省计算中心、山东省高等技术研究院、泉城省实验室等多家高能级科研单位集聚于超算中心科技园,海康威视、镭神智能、卡特加特等27家优质科技企业入驻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形成了智能传感器和功率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同时,该区积极推动发展“现代医药”产业集群。以济南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为依托,立足济南生物医药港和国际医疗健康城两大产业载体,围绕“医药、医疗、医养”三大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中医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大健康等细分产业。济南生物医药港已吸引25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入驻,国际医疗健康城也已顺利完成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签约,预计年底前三甲医院开业。

  东站片区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电商直播、人才培训、互联网金融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吸引了青娱电竞、参半等多家龙头企业入驻济南城发数字经济产业园。唐冶北片区则聚焦总部经济与商贸展会,加快导入科技服务、贸易物流、区域总部、特色金融等高端业态,打造多组团竞合发展格局。

  城区之变
  农郊大县蝶变为
  省会最大现代化主城区

  从建国初期的“一条马路两栋楼,一个喇叭听两头”,到如今交通四通八达、高楼大厦林立、城乡融合共生,全区城镇化率达到89.9%,曾经的农郊大县蝶变为省会面积最大的现代化主城区。

  历城区立足区域形态丰富、空间格局宏阔的独特优势,系统把握老城区与新建区、老肌理与新格局的关系,聚焦“老城、新区、乡村”三大类别,分别谋划实施四大片区建设,构建“3×4”片区开发机制,全面推进城乡协同高质量发展。

  在老城,有机更新焕发活力。洪楼广场一期项目强势推进,征收拆迁体量之大为近年来全市城区之最; 东风片区棉麻安置地块年内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全福片区原黄台电影院地块文创产业园项目顺利实施,宋刘片区还乡店改造项目列入住建部城中村改造第二批白名单。

  在新区,产业高地加速隆起。高标准推进唐冶北、郭董、彩港等片区开发,邦德激光全球总部基地百米主楼封顶,国贸中心一期工程开放之门、医疗健康城等项目加快推进,国贸二期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正式启动,唐冶三甲医院与省千佛山医院成功签约,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北区二期、数字产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生物医药港中区等园区年底竣工。

  在乡村,科农文旅融合发展。港九片区港九路开工建设,昔日的“搓板路”正变身为亮丽的“风景线”;彩石“五朵金花”片区玉河泉民宿客似云来,成为泉城市民近郊游新去处;唐王种业集聚区奥克斯奶牛、普朗特草莓、锦鲤“三张名片”越做越靓,历城区入选全省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县建设名单;荷花路“水美乡村”村超联赛如火如荼,荷花路代表队以全胜战绩勇夺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足球冠军。

  民生之变
  上半年公共财政支出
  超八成投入民生领域

  2023年,历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858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高1.36万元、1.3万元、0.11万元,获评全省唯一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共富”先行示范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今年上半年,历城区公共财政支出超八成投入民生领域,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1%,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至1.9:1。

  历城区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4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834人,完成全年就业任务117.9%,获评“山东省高校毕业生最具吸引力城区10强”。

  持续优化“一园一圈两高地”教育资源布局,今年1—7月份教育支出同比增长6.6%,新建8处中小学和幼儿园,获评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县。神武村等12个保障房项目启动建设,济钢康养中心建成投入运营,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完成率位列全市第1。

  组建数字政府技术研究院,开发“历接历办”民生服务平台,实现“APP+小程序”双端互动,累计解决居民事项34.19万项,办结率达99.7%。建设“数智历城”指挥平台,丰富安“薪”在线等场景,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优秀大数据应用案例。高效推进全区110个社区城管工作站全覆盖,流动摊位“潮汐管理”模式赢得群众商户“双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