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专家不“专”、中介不“中”济南出招解决招投标痼疾

        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益、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具有重要作用。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8月20日的发布会上获悉,日前,济南市印发《关于开展公共资源交易评标评审专家市域内多点分散评标的通知》(济发改公管〔2024〕184号)(以下简称《通知》,聚力解决专家不“专”、中介不“中”等顽瘴痼疾。

  发布会上,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局级领导干部盛顺吉介绍,近年来,济南市按照建强公共资源交易组织保障、法规制度、运行服务、工作监管“4个体系”,健全完善“3项监管、4个协同、若干机制”监管模式,先后开展了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评标环节代理机构“不进场”、交易绩效评估等系列改革举措,并将深化开展“评定分离”等制度,取得阶段性成效。

  “但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仍然存在专家不‘专’、中介不‘中’等顽瘴痼疾。”盛顺吉介绍,为更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济南在先期开展大量调研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基础上,于今年6月份由济南市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水务、园林和交易中心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知》,将评标专家由原来集中在同一空间评标调整为分散在不同区域不同评标室独立在线评标,以强化专家规范管理为“突破口”,进一步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

  盛顺吉介绍,该项政策有4方面主要特色内容。在覆盖范围方面,《通知》紧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21号)等最新文件精神,全面覆盖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政府采购项目,形成多部门协同推动合力。

  在分步实施方面,《通知》 将市域内多点分散评标分2阶段展开,其中第1阶段(6月—8月)开展现场分散评标(即专家在交易中心随机分配的工位评标),第2阶段(9月—12月)进一步按更大范围、更高比例开展市域内多点分散评标(即专家可在全市任意评标场所随机分配的工位评标),试行结束后适时全面推行。

  在严格加强评标现场人员管理方面,《通知》要求,相关代理机构、招标人代表、见证人员等和评标评审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评标室,可在评标区服务大厅为评标专家提供远程在线服务并全程留痕,在满足交流服务需要基础上,最大程度保障专家独立评审。

  在设置特殊项目处理方案方面,《通知》对专业特殊、技术要求复杂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分散评标无法正常开展的项目,经征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书面盖章同意后可不采用分散评标,保证了个别不适合采取分散评标方式的特殊项目正常开展,防止出现“一刀切”情况。

  据悉,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济南市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累计改造专家评标工位238个,共开展143次现场多点分散评标,交易金额超35.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