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招待所

——感天动地的人生故事
点击查看原图
        谷文昌经常戴着斗笠,穿一件旧中山装、粗布鞋下乡。一年春节,史英萍见丈夫身上的衣服实在不能再补了,就扯了几尺布给他做了一套新衣服。这时,龙溪一带遭受了罕见的台风、水灾,东山没受灾,上级倡议为灾区百姓捐衣服,谷文昌毫不犹豫地带头,不仅捐了老伴给他做的新衣服,还把藏在箱底的两件干净衣服捐出去。在这一点上,谷文昌毫不吝啬,格外大方。
  无论建设红旗水库、八门尺海堤、西门海堤等工程,还是办公经费、公务车辆上,谷文昌都精打细算,一分钱掰八瓣用,绝不浪费国家一分钱。有这样一个故事,由于长期操劳,谷文昌的胃病、肺病越来越严重。
  1961年12月的一天,他在龙溪行署开会,由于超负荷工作,他的胃病又犯了,疼得他脸色发黄,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行署领导看到后,“命令”他马上治病,他才留在龙溪即现在的漳州市治病,从医院出来,天色很晚了,已经没有回东山的公共汽车了,他必须住下来。按规定,他可以住政府招待所,招待所根据规定为他留了专门房间,他领着通讯员小陈到前台一问,一间房竟然每晚十元,他连忙摇头说:我们东山还穷,不能住。
  他和小陈在昏暗的大街上寻找便宜的招待所,问了几家,最终在一家澡堂子兼招待所的地方住下来,他俩的房间下面是冒着热气的澡堂大池子,狭小的房间里面只有一张床,每晚收一块二毛钱,身材瘦弱的谷文昌对身材高大的小陈说:咱俩将就一晚上吧。
  小陈皱皱眉头,谷文昌和蔼地说:我是来看病的,有地方住就行了。我没参加劳动,有啥理由要求住好的呢?就这样,两个大男人背靠背挤在一张床上。小屋内狭窄潮热,那晚,小陈心里感动万分:这就是东山县的县太爷,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谷书记!
  谷文昌吃饭也很随便,有啥吃啥。按规定,县委部长以上的领导享受中灶标准伙食,但到乡下,谷文昌跟大家一样,从不搞特殊,即使回到机关,碰到食堂无饭菜,炊事员要重新做,他总是不让,有馒头啃上两个,没有馒头煮碗面片汤。炊事员们常说:谷政委是最容易款待的。
  山口村的老阿婆何赛玉老人年近百岁,如今,每逢年过节总会带领孙子重孙前去拜谒谷文昌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