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年均增长1.6万亿元
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烟台港等待出口的纯电动客车 新华社发

海关担负着守国门、促发展的职责使命。依然严峻的外部形势下,我国外贸表现如何?“China Travel(中国游)”走红,智能通关带来哪些新便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海关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国新办7月30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对相关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外贸“蛋糕”更大,含金量更足
谈及外贸进出口表现,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的“蛋糕”更大,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更足,实现了更大、更优、更强的跨越式发展。
从数量上看,202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较2012年增长超过17万亿元,年均增长1.6万亿元;外贸企业数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从结构上看,随着外贸提“质”向“新”,2023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同比增长6%、9.3%;进口来源地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进出口较2018年增长1.2倍。
如今,我国出口的每10辆汽车中有4辆是电动汽车,每10辆轨道机车中有7辆是电力机车,出口的蓄电池近九成是锂电池。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有些论调却在炒作我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
“这实际上是伪命题,既不切合实际,也有违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赵增连说,以电动汽车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会达到4500万辆左右,这个数字相当于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中国产量的5倍,我国的新能源产品不仅不过剩,反而丰富了全球的绿色供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力量。
智能通关更便利,纷纷点赞“很city”
近期,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国际航班持续恢复,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华旅游。除了感叹美景美食,他们还纷纷点赞口岸智能通关“很city”。
“丝滑”“秒过”的便利通关体验离不开智慧海关建设。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表示,打造智慧海关是进一步推进海关改革的重要抓手。“比如,为最大限度便利人员和货物跨境流动,我们正在推进‘智慧旅检’,应用一体化智能通道、先期机检、协运机器人等新型装备,让广大旅客感受到‘无感通关’的便利。”他说。
与此同时,海关还在机检查验作业中,运用“智能审图”技术,准确识别进出口单货不符、夹藏夹带等风险;实行“智能非侵入式顺势监管”,做到进出口货物在船舶装卸或运输过程中顺势过机,“即过即查”;试点“远程属地查检”,企业通过与海关远程连线,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查检作业……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海关,中国海关面对贸易形态多、监管要求高、风险多元化、安全压力大的大国海关难题。要解题破题,就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赵增连表示,海关总署已初步研究形成了贯彻落实的框架思路,并且围绕进一步完善海关守护国门安全机制、优化海关促进开放发展机制、健全海关法规制度、完善海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机制等四个方面重点任务主要设计了59项举措。
具体来看,海关将进一步支持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建设,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政策创新和监管改革,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机制,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规范发展……
◎据新华社电
外贸“蛋糕”更大,含金量更足
谈及外贸进出口表现,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的“蛋糕”更大,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更足,实现了更大、更优、更强的跨越式发展。
从数量上看,202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较2012年增长超过17万亿元,年均增长1.6万亿元;外贸企业数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从结构上看,随着外贸提“质”向“新”,2023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同比增长6%、9.3%;进口来源地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进出口较2018年增长1.2倍。
如今,我国出口的每10辆汽车中有4辆是电动汽车,每10辆轨道机车中有7辆是电力机车,出口的蓄电池近九成是锂电池。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有些论调却在炒作我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
“这实际上是伪命题,既不切合实际,也有违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赵增连说,以电动汽车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会达到4500万辆左右,这个数字相当于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中国产量的5倍,我国的新能源产品不仅不过剩,反而丰富了全球的绿色供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力量。
智能通关更便利,纷纷点赞“很city”
近期,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国际航班持续恢复,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华旅游。除了感叹美景美食,他们还纷纷点赞口岸智能通关“很city”。
“丝滑”“秒过”的便利通关体验离不开智慧海关建设。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表示,打造智慧海关是进一步推进海关改革的重要抓手。“比如,为最大限度便利人员和货物跨境流动,我们正在推进‘智慧旅检’,应用一体化智能通道、先期机检、协运机器人等新型装备,让广大旅客感受到‘无感通关’的便利。”他说。
与此同时,海关还在机检查验作业中,运用“智能审图”技术,准确识别进出口单货不符、夹藏夹带等风险;实行“智能非侵入式顺势监管”,做到进出口货物在船舶装卸或运输过程中顺势过机,“即过即查”;试点“远程属地查检”,企业通过与海关远程连线,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查检作业……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海关,中国海关面对贸易形态多、监管要求高、风险多元化、安全压力大的大国海关难题。要解题破题,就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赵增连表示,海关总署已初步研究形成了贯彻落实的框架思路,并且围绕进一步完善海关守护国门安全机制、优化海关促进开放发展机制、健全海关法规制度、完善海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机制等四个方面重点任务主要设计了59项举措。
具体来看,海关将进一步支持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建设,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政策创新和监管改革,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机制,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规范发展……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