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生活的阻碍,逆境中点亮希望之灯
励志学子的“圆梦求学路”
在生活的苦难面前,总有一群人,他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努力描绘着属于自己的励志人生。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跟随着2024山东“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近距离探访了几位来自困境家庭的学生,他们凭借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与顽强的意志,跨越了生活的重重障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日前,共青团山东省委与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携手启动2024山东“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为励志学子提供成长支持,助力他们克服困难,圆梦大学。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孙俪月
善于自学从未上过辅导班
正能量的他成了姐姐的“靠山”
在今年高考中,东平县明湖中学邹家森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目前已被清华大学录取。值得一提的是,求学的路上,邹家森从来没有上过任何辅导班,也没有花钱购买过网课资源,在他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最大的“帮手”。
“我认为在正式学习课本内容之前,预习是比较重要的。”邹家森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预习不仅能激发自己对新知识的探索欲、让自己对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还能快速了解哪些内容容易理解,哪些内容需要强化学习,更有针对性地学习。高中前的暑假,邹家森便已自学完物理和数学必修一的内容。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管是预习,还是自学,做笔记很重要。记者注意到,在邹家森的书架上,摆放了许多厚厚的笔记本,他告诉记者,这些笔记都是他自学时写下的。“这本笔记是以前物理竞赛时,我通过网络找到竞赛课程自己整理的一些知识点。”邹家森发现,如果仅靠看,是无法掌握知识点的,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把关键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不断翻看、强化记忆,才能真正让知识入脑、入心。
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除了在学校过好每一天,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外,邹家森还是个“热心肠”,平日里,他总会主动帮助有需求的同学,作为学校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他常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参与中高考志愿服务、走进敬老院和社区,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出一份力。在老师同学们的眼中,他积极、上进、充满正能量,遇到学业上的难题时,他迎难而上;遇到生活中的难题,他也从不退缩。
几年前,邹家森的母亲不幸查出乳腺癌晚期,父亲又查出了脑部肿瘤,几次进入重症监护室,“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我一下子就慌了神。”邹家森的姐姐邹艺伟说,当时的自己“很崩溃”,在父母面前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和弟弟说,“我不知道我们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脑子里很乱,但这个时候,弟弟站了出来,告诉我‘不要多想,还有我呢’。”邹艺伟觉得,弟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撑着她,逐渐成长为她的“靠山”。
学到熄灯前最后一秒
找准方向方能事半功倍
王晓文出生于东平县梯门镇芦泉村一个农村家庭,在今年的高考中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她看来,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瞄准方向,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进。
尽管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王晓文的学习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她遇到过不少挑战,“初中时,我的成绩还不错,但刚上高中时,由于高中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以及同学间的竞争态势与初中不同,我有点不适应,学习成绩一下子跌至谷底。”成绩的波动,让王晓文有了巨大的落差感,常常感到焦虑和沮丧,但她没有选择放弃。
“压力大的时候就用跑步和听歌的方式调节情绪,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她告诉记者,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学习技巧,就是紧跟老师的步伐,珍惜课堂时间,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课后,她也会争分夺秒地完成作业和练习,努力巩固所学知识。在勤奋和专注的“共同作用”下,王晓文的成绩逐渐提升,“我始终认为,努力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高三的夜晚对于王晓文来说,是充实而难忘的。下了晚自习后,她总会默默留在教室,争分夺秒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今天困难的习题。直到学校熄灯前的一刻,她才匆匆赶往宿舍,“我经常是最后一个跑进宿舍楼的,前脚进宿舍后脚就熄灯了。”王晓文告诉记者,她偶尔会摸黑出去偷偷洗漱,然后再轻手轻脚地回到宿舍准备休息。
就在两家相隔不远的地方,是高考生吕式何的家,在今年夏季高考中,他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看到记者的到来,吕式何快步走出房门迎接,他的妈妈也停下手头的工作,从堆满毛绒玩具的缝纫机前缓缓站起,“一件五分钱,挣不了多少。身上有病,年纪也大了,没有办法出去打工,在家里能挣一点儿算一点儿。”在随后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吕式何的父母都患有慢性病,需要常年靠药物维持,田间地头的收成和农闲时外出务工的收入勉强维系着这个五口之家的运转。
家境虽然并不富足,但吕式何并没有放弃,他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让父母感到十分欣慰。“老大在河海大学读书,说是正在准备考研,他兄妹俩今年考得也都凑合,都没让俺俩操心。”谈及孩子们的现状,吕式何妈妈的眼中明显带着光。
尽管在妈妈眼里自己还算“考得凑合”,但高考成绩并未让吕式何个人感到满意。“我通过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初审,但遗憾的是,未能如愿踏入清华校园。虽然心中有所失落,但我知道,这并不代表失败,而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明白了努力与坚持的意义。”吕式何表示,他的目标是西安交通大学,目前正在等待录取结果。
“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做了就要认真对待、不要含糊。”吕式何在谈到学习心得时,他提到,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能盲目刷题。对于自己的不足,他会通过指向性的练习来弥补,更注重解题思维和方法的掌握。同时,他也懂得劳逸结合,认为学习之余的放松也同样重要。记者注意到吕式何的书架上摆放了很多课外书,他作为理科生也拥有着浓厚的文学情怀。吕式何告诉记者,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这些书籍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
面对压力,吕式何有着自己的排解方式。他会选择打羽毛球、散步来放松身心,更多的时候,他会找朋友聊天倾诉。
筑梦科研、立志报国
“圆梦行动”助力学子梦想启航
随着高考尘埃落定,面对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邹家森、吕式何、王晓文,纷纷表达了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怀揣工程师梦想的邹家森,明确表示自己打算学习工科专业,特别是电子信息类方向。他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的‘卡脖子’问题,我深知自己有责任。”邹家森说,“如果我有幸进入电子信息类专业,希望能够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芯片,为打破西方技术封锁贡献一份力量。”
王晓文对未来有着更为明确的规划。她表示,大学四年将全身心投入学习,并计划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吕式何认为,在大学期间要努力提升自己,但也要避免陷入焦虑和内耗之中。“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吕式何说,“我会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走出校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我认为不设限的人生会走得更远。”
记者了解到,自2006年项目实施以来,山东“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低收入家庭、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提供资助,打通学子从家门到大学校门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他们圆梦大学。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募集善款1.8亿元,为7.7万余名大学新生提供入学的交通、生活费资助和实习实践岗位帮扶。
2024山东“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资助标准为:每名大学新生资助标准不低于3000元,部分项目可根据捐赠意愿和受助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资助标准。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以直通车方式,将助学金直接划拨到受助学生的个人银行账户。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孙俪月
善于自学从未上过辅导班
正能量的他成了姐姐的“靠山”
在今年高考中,东平县明湖中学邹家森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目前已被清华大学录取。值得一提的是,求学的路上,邹家森从来没有上过任何辅导班,也没有花钱购买过网课资源,在他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最大的“帮手”。
“我认为在正式学习课本内容之前,预习是比较重要的。”邹家森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预习不仅能激发自己对新知识的探索欲、让自己对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还能快速了解哪些内容容易理解,哪些内容需要强化学习,更有针对性地学习。高中前的暑假,邹家森便已自学完物理和数学必修一的内容。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管是预习,还是自学,做笔记很重要。记者注意到,在邹家森的书架上,摆放了许多厚厚的笔记本,他告诉记者,这些笔记都是他自学时写下的。“这本笔记是以前物理竞赛时,我通过网络找到竞赛课程自己整理的一些知识点。”邹家森发现,如果仅靠看,是无法掌握知识点的,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把关键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不断翻看、强化记忆,才能真正让知识入脑、入心。
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除了在学校过好每一天,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外,邹家森还是个“热心肠”,平日里,他总会主动帮助有需求的同学,作为学校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他常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参与中高考志愿服务、走进敬老院和社区,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出一份力。在老师同学们的眼中,他积极、上进、充满正能量,遇到学业上的难题时,他迎难而上;遇到生活中的难题,他也从不退缩。
几年前,邹家森的母亲不幸查出乳腺癌晚期,父亲又查出了脑部肿瘤,几次进入重症监护室,“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我一下子就慌了神。”邹家森的姐姐邹艺伟说,当时的自己“很崩溃”,在父母面前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和弟弟说,“我不知道我们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脑子里很乱,但这个时候,弟弟站了出来,告诉我‘不要多想,还有我呢’。”邹艺伟觉得,弟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撑着她,逐渐成长为她的“靠山”。
学到熄灯前最后一秒
找准方向方能事半功倍
王晓文出生于东平县梯门镇芦泉村一个农村家庭,在今年的高考中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她看来,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瞄准方向,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进。
尽管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王晓文的学习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她遇到过不少挑战,“初中时,我的成绩还不错,但刚上高中时,由于高中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以及同学间的竞争态势与初中不同,我有点不适应,学习成绩一下子跌至谷底。”成绩的波动,让王晓文有了巨大的落差感,常常感到焦虑和沮丧,但她没有选择放弃。
“压力大的时候就用跑步和听歌的方式调节情绪,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她告诉记者,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学习技巧,就是紧跟老师的步伐,珍惜课堂时间,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课后,她也会争分夺秒地完成作业和练习,努力巩固所学知识。在勤奋和专注的“共同作用”下,王晓文的成绩逐渐提升,“我始终认为,努力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高三的夜晚对于王晓文来说,是充实而难忘的。下了晚自习后,她总会默默留在教室,争分夺秒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今天困难的习题。直到学校熄灯前的一刻,她才匆匆赶往宿舍,“我经常是最后一个跑进宿舍楼的,前脚进宿舍后脚就熄灯了。”王晓文告诉记者,她偶尔会摸黑出去偷偷洗漱,然后再轻手轻脚地回到宿舍准备休息。
就在两家相隔不远的地方,是高考生吕式何的家,在今年夏季高考中,他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看到记者的到来,吕式何快步走出房门迎接,他的妈妈也停下手头的工作,从堆满毛绒玩具的缝纫机前缓缓站起,“一件五分钱,挣不了多少。身上有病,年纪也大了,没有办法出去打工,在家里能挣一点儿算一点儿。”在随后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吕式何的父母都患有慢性病,需要常年靠药物维持,田间地头的收成和农闲时外出务工的收入勉强维系着这个五口之家的运转。
家境虽然并不富足,但吕式何并没有放弃,他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让父母感到十分欣慰。“老大在河海大学读书,说是正在准备考研,他兄妹俩今年考得也都凑合,都没让俺俩操心。”谈及孩子们的现状,吕式何妈妈的眼中明显带着光。
尽管在妈妈眼里自己还算“考得凑合”,但高考成绩并未让吕式何个人感到满意。“我通过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初审,但遗憾的是,未能如愿踏入清华校园。虽然心中有所失落,但我知道,这并不代表失败,而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明白了努力与坚持的意义。”吕式何表示,他的目标是西安交通大学,目前正在等待录取结果。
“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做了就要认真对待、不要含糊。”吕式何在谈到学习心得时,他提到,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能盲目刷题。对于自己的不足,他会通过指向性的练习来弥补,更注重解题思维和方法的掌握。同时,他也懂得劳逸结合,认为学习之余的放松也同样重要。记者注意到吕式何的书架上摆放了很多课外书,他作为理科生也拥有着浓厚的文学情怀。吕式何告诉记者,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这些书籍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
面对压力,吕式何有着自己的排解方式。他会选择打羽毛球、散步来放松身心,更多的时候,他会找朋友聊天倾诉。
筑梦科研、立志报国
“圆梦行动”助力学子梦想启航
随着高考尘埃落定,面对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邹家森、吕式何、王晓文,纷纷表达了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怀揣工程师梦想的邹家森,明确表示自己打算学习工科专业,特别是电子信息类方向。他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的‘卡脖子’问题,我深知自己有责任。”邹家森说,“如果我有幸进入电子信息类专业,希望能够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芯片,为打破西方技术封锁贡献一份力量。”
王晓文对未来有着更为明确的规划。她表示,大学四年将全身心投入学习,并计划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吕式何认为,在大学期间要努力提升自己,但也要避免陷入焦虑和内耗之中。“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吕式何说,“我会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走出校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我认为不设限的人生会走得更远。”
记者了解到,自2006年项目实施以来,山东“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低收入家庭、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提供资助,打通学子从家门到大学校门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他们圆梦大学。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募集善款1.8亿元,为7.7万余名大学新生提供入学的交通、生活费资助和实习实践岗位帮扶。
2024山东“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资助标准为:每名大学新生资助标准不低于3000元,部分项目可根据捐赠意愿和受助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资助标准。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以直通车方式,将助学金直接划拨到受助学生的个人银行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