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上合”声音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于7月8日至9日在青岛市举办,论坛以“携手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设主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2024生态年、技术创新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气候行动助力绿色低碳转型三个平行分论坛,并安排配套展览和实地调研活动。在各分论坛上,中外专家学者就相关主题进行了发言,大家畅所欲言,共商绿色发展大计。记者带来了现场的“好声音”。
张明:希望上合组织国家携手保护生态环境
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23年来一以贯之。”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明说,上合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极具指导性、前瞻性、操作性的绿色发展领域具体合作文件,在强化绿色融资、确保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开展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合作。张明表示,在全球气候大背景条件下,上海合作组织生态安全面临着威胁和挑战,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冰川消融,荒漠化和盐碱化,还是日益频发的洪水、干旱、沙尘暴等极端天气灾害,这些都危及本地区人民的福祉,动摇了各国发展的根基,在这样的条件下,上海合作组织有需要更有必要团结一致,携手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和未来。
“去年上海合作组织新德里峰会期间,我们成员国元首一致作出2024年为上海合作组织生态年的决议,反映了成员国加强生态环保领域合作的决心。”张明介绍,一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积极推动落实生态年重要决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生态合作成员国通过设计一系列生态合作领域的宣言、声明、战略、协定,凝聚了合作共识,形成了生态保护共同立场。生态保护共同行动更加高效,生态安全国际协作更加紧密。
“衷心希望今天的论坛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成员国共商生态环保合作提供新的平台,新的机遇,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愿意一如既往同各国保持密切联系,为助力本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竭尽全力。”
崔丽:各方一道探寻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崔丽表示,当今世界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的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各国始终秉持上海精神,坚持普惠共赢,赋能合作发展,成功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为本地区维护共同利益应对风险挑战的建设性力量。
去年上合元首峰会上,各方商定宣布2024年为上合组织生态年,推进绿色发展领域合作走深走实,近年来中方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交付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绿色答卷,目前中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森林资源增长最多、能耗强度降低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中方积极与各方共同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从事民间外交专门的机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睦委会)始终致力于推动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卫生健康、减贫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发挥民间组织独特的作用,为上合组织发展贡献力量。
上周中方已经正式接任上海合作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崔丽表示,睦委会愿意以此为契机努力扩建渠道,共同做好在环境领域方面的工作。
温暖:促进区域合作,共享绿色发展红利
在“上海合作组织2024生态年”平行论坛上,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温暖介绍了山东绿色发展的成果并表达了对共建共享齐鲁美好生态的愿望。
温暖介绍,近十年,山东省生产总值增长86.4%,PM2.5下降61.9%,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科学把握从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入手,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向全要素全领域拓展升华。统筹用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推动生物多样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性。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山东坚定践行双碳承诺,积极稳妥开展自主行动,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每年可以发出1900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新时代新征程,山东有信心有底气打好生态优势牌、走稳绿色发展路,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全面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篇章。
“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精神,用好地方经贸示范区等平台促进区域合作,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建设繁荣发展的共同家园,我们再次发出邀约,畅享齐鲁美好生态,共享绿色发展红利,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潘家华:山东零碳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将绿色发展这一主题纳入上合组织国家论坛中,非常有必要,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能源实现“转轨”脱离化石燃料,需要从生产到消费终端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零碳”产业体系。“它包括三部分,一是零碳能源的生产体系,二是零碳能源的储能体系,三是零碳能源的终端消费体系。”
当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零碳能源和零碳产业的发展能避免经济安全、地缘政治安全等各种安全问题,为能源安全的保障提供了重要出路。同时,中国经验也为其他上合成员国提供有益借鉴。
“零碳”能源产业体系不可能集中在大城市,而是相对分散。山东是能源消耗大省,在这方面有着广阔发展空间。“山东煤炭石油等的依存度仍比较高,化石燃料排放造成污染的防控压力大,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存在机遇”,潘家华表示,“山东是沿海省份可以充分利用海洋发电,同时沂蒙山的山区风力发电也可以利用起来。目前山东首要的还要解决风光电力消纳的问题以及储能问题。”
◎本专题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李霄 发自青岛
张明:希望上合组织国家携手保护生态环境
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23年来一以贯之。”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明说,上合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极具指导性、前瞻性、操作性的绿色发展领域具体合作文件,在强化绿色融资、确保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开展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合作。张明表示,在全球气候大背景条件下,上海合作组织生态安全面临着威胁和挑战,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冰川消融,荒漠化和盐碱化,还是日益频发的洪水、干旱、沙尘暴等极端天气灾害,这些都危及本地区人民的福祉,动摇了各国发展的根基,在这样的条件下,上海合作组织有需要更有必要团结一致,携手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和未来。
“去年上海合作组织新德里峰会期间,我们成员国元首一致作出2024年为上海合作组织生态年的决议,反映了成员国加强生态环保领域合作的决心。”张明介绍,一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积极推动落实生态年重要决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生态合作成员国通过设计一系列生态合作领域的宣言、声明、战略、协定,凝聚了合作共识,形成了生态保护共同立场。生态保护共同行动更加高效,生态安全国际协作更加紧密。
“衷心希望今天的论坛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成员国共商生态环保合作提供新的平台,新的机遇,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愿意一如既往同各国保持密切联系,为助力本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竭尽全力。”
崔丽:各方一道探寻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崔丽表示,当今世界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的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各国始终秉持上海精神,坚持普惠共赢,赋能合作发展,成功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为本地区维护共同利益应对风险挑战的建设性力量。
去年上合元首峰会上,各方商定宣布2024年为上合组织生态年,推进绿色发展领域合作走深走实,近年来中方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交付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绿色答卷,目前中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森林资源增长最多、能耗强度降低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中方积极与各方共同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从事民间外交专门的机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睦委会)始终致力于推动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卫生健康、减贫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发挥民间组织独特的作用,为上合组织发展贡献力量。
上周中方已经正式接任上海合作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崔丽表示,睦委会愿意以此为契机努力扩建渠道,共同做好在环境领域方面的工作。
温暖:促进区域合作,共享绿色发展红利
在“上海合作组织2024生态年”平行论坛上,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温暖介绍了山东绿色发展的成果并表达了对共建共享齐鲁美好生态的愿望。
温暖介绍,近十年,山东省生产总值增长86.4%,PM2.5下降61.9%,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科学把握从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入手,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向全要素全领域拓展升华。统筹用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推动生物多样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性。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山东坚定践行双碳承诺,积极稳妥开展自主行动,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每年可以发出1900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新时代新征程,山东有信心有底气打好生态优势牌、走稳绿色发展路,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全面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篇章。
“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精神,用好地方经贸示范区等平台促进区域合作,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建设繁荣发展的共同家园,我们再次发出邀约,畅享齐鲁美好生态,共享绿色发展红利,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潘家华:山东零碳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将绿色发展这一主题纳入上合组织国家论坛中,非常有必要,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能源实现“转轨”脱离化石燃料,需要从生产到消费终端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零碳”产业体系。“它包括三部分,一是零碳能源的生产体系,二是零碳能源的储能体系,三是零碳能源的终端消费体系。”
当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零碳能源和零碳产业的发展能避免经济安全、地缘政治安全等各种安全问题,为能源安全的保障提供了重要出路。同时,中国经验也为其他上合成员国提供有益借鉴。
“零碳”能源产业体系不可能集中在大城市,而是相对分散。山东是能源消耗大省,在这方面有着广阔发展空间。“山东煤炭石油等的依存度仍比较高,化石燃料排放造成污染的防控压力大,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存在机遇”,潘家华表示,“山东是沿海省份可以充分利用海洋发电,同时沂蒙山的山区风力发电也可以利用起来。目前山东首要的还要解决风光电力消纳的问题以及储能问题。”
◎本专题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李霄 发自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