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片区联 动产业成链 品牌成阵

长清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结硕果

泉城茶博园
点击查看原图
返乡创业种草莓的王娟
点击查看原图
        2023年,济南市长清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长清区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任务,谋划片区打造1个路径,守住防返贫与粮食安全2条底线,落实产业发展、和美乡村、生态农业、深化改革4大重点任务”的“124”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长清贡献。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远

  美美与共
  片区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长清地处济南市西南部,南倚泰山,西邻黄河,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河而得名,南部群山耸立、满目青翠,黄河、北大沙河、南大沙河由南而北贯穿全境,是国家绿化模范区、山东省生态文明先进区,素有“齐鲁仙境,山水长清”的美誉。

  长清生态环境良好,农业资源多样,区位优势突出,科创载体丰富,是全市乃至全省农业产业基础最好的区县之一。有基于此,长清区以片区化为路径推进乡村振兴,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积极探索连片打造、联动发展、共建共富新模式。

  在东部,挖掘灵岩寺、莲台山等旅游资源,串联三十里御杏谷、齐鲁8号风情路等精品线路,实施范庄文旅等项目,推进农文旅融合,打造“花开御道、山水灵岩”示范片区。

  在中部,依托五峰山樱桃谷泉韵乡居、马山锦鲤良种繁育基地、双泉“神秀谷”等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医养康养集中连片打造,打造“山泉乡韵、桃鲤村居”示范片区。

  在西部,融合黄河、齐长城廊道、孝堂山等人文资源,结合滩区迁建发展,建设优质高效粮油基地,打造“黄河廊道、古韵新居”示范区。

  通过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长清区在三大片区内构建起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的发展格局,带动起灵岩、马套、后园、西苏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粮食安全
  科技赋能驱动智慧农业

  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近年来,长清区多措并举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为确保粮食安全贡献长清力量,科技赋能的智慧农业为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长清区归德街道的种粮大户张有国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高标准农田里矗立的喷灌设施就会自动喷灌。播种小麦、玉米时,装有农用北斗终端的无人驾驶智能谷物精量播种机,按照智能终端的设定,可以实现施肥、播种、覆土作业一次完成。“不会漏播种子,播撒肥料也更加精准均匀。”张有国高兴地说。

  2024年4月,长清区2023年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市、区两级验收,其中新建示范区项目1万亩、改造提升项目1.5万亩,总投资5525万元,涉及归德街道33个村,直接受益农户6500多户、受益农业人口2.4万人。

  在长清区的不少高标准农田里实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是由于长清区积极推进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大豆玉米品种),重点建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感知与执行平台、汇聚与分析平台、智慧决策平台。

  截至6月下旬,该项目完成了5台气吸式免耕精密播种机、4台拖拉机进场,联机调试、加装滴灌架,执行大部分项目区的播种作业。滴灌带铺设完成后,滴灌水肥一体化投入使用,在严重旱情下,对出苗齐苗起到了关键作用。

  种子芯片
  集群发展筑牢“台柱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长清区积极建设“中国北方种业之都”集聚区,支持舜丰生物植物基因编辑、泉脉农业作物“核不育”育种、永丰种业统育种形成传统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齐备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传统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齐备的产业链。

  长清区将目光聚焦杂交小麦、花卉、小麦生物强化、小麦生物制药等方向,推动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其中,2024年5月,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矮秆玉米获批我国首个主粮作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也是首个产量性状基因编辑安全证书;奥克斯奶牛冻精占国内提供份额的50%、国内市场占比达15%,领跑行业发展。

  此外,依托“山东再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乐耕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建设占地800余亩的中国北方优质锦鲤种业繁育基地,打造中国名优锦鲤大赛常年举办地,为长清区申报中国名优锦鲤先行区称号奠定基础。

  产业成链
  产业链条搭出“金链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长清区以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不断建立、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深度开发休闲农业产业链,形成特色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体验、乡村旅游等多元化的产业链结构。

  在长清区灵岩大佛山景区静谧祥和的山腰处,一间间移动房车民宿隐藏在山林之间、荷塘之侧,远离尘嚣,禅意悠悠,秀美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2023年10月,灵岩村在延伸产业链上再加力,盘活闲置资源,由村办企业山东灵岩大佛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特色民宿休憩片区,推动乡村民宿产业品质化发展。10套房车民宿位于灵岩大佛山景区内,每套建筑面积32平方米,配备中式家具、古典地毯、智能卫浴等软硬件设施,取名为“山和森林院子”。自今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订单数量供不应求。

  而马套村充分依托茶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道路,在原有茶产业基础上延链条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小院、民宿、采摘等业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初步统计,灵岩大佛山、马套将军山2024年旅游总收入分别突破3000万元和1500万元,让农业产业链搭建起农村增收、农民致富的“金链子”。

  像灵岩村、马套村一样,目前,长清区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到442个,其中50万元以上的达到216个。

  品牌成阵
  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

  农业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培育发展农业品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为此,长清区打造万德长清茶、张夏御杏、五峰山大樱桃、马山中草药、孝里小杂粮等十余个“一镇一业”特色品牌,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5.5万亩,产值超10亿元。

  2024年“长清茶”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暨谷雨采摘·全民饮茶活动在长清区万德街道举行,进一步叫响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长清茶”品牌,以茶带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2024年长清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5.14亿元(比2023年4.99亿元提升了0.15亿元)。

  长清区孝里街道“十八里谷道”小米公共品牌名气也越来越大,每年谷子收获期,孝里小米都有“一米难求”之势,孝里街道还建设了全省首家以谷子为主题的文化展示中心,将谷子文化和文明进行了全面展示。

  2023年,张夏御杏分别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省级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张夏街道大力推广御杏种植产业,不断提升御杏品质,拓宽御杏销售渠道,如今御杏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年产量超3000万斤,年产值过亿元。

  ……这样的例子在长清有很多。

  此外,为打造高质量、好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长清区制作完成了“长清区特色品牌农产品分布地图网站”,并不断维护充实。依托“分布图网站”,长清区的农业品牌展示、销售渠道更加畅通。截至2024年6月,全区“三品一标”总数达240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达到2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