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冯的警务“小清单”
济南南部山区仲宫派出所辖区地处城乡接合部,人杂地广,治安特点复杂,为此,社区民警冯建兵尝试推出多种“工作清单”,将行动落实在清单上,用心回应群众诉求。
冯建兵创新用心、爱心、贴心“三心”工作法,特别是他尝试推出的警情清单、回访服务清单、校园调解清单、消防防范清单等,把一件件为民、亲民、爱民的“实事”,真正落实到社区警务“工作清单”上,筑牢辖区平安防线,被辖区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群众报警
用心处理好每一起警情
“你好,王老师吗?我是早上去你村处理破坏果树警情的冯警官,我们正在查找相关线索,请你不要太着急。”
6月21日10点左右,在仲宫派出所宽敞明亮的警务指挥大厅里,神色疲倦的冯建兵坐在电脑旁,正在和一名报警人沟通警情。6月20日晚上,46岁的他和同事夜班处置了6起警情。
仲宫原名中宫,该名最早记载见于金代,因西汉请缨报国的少年英雄终军而得名。辖区位于有“省城后花园”之称的济南南部山区,这里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常选之处,又是三川汇集之地。
仲宫派出所在103省道西边,东望终军广场,南邻卧虎山水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治安状况复杂的城乡接合部综合性派出所。
冯建兵2012年从部队转业,成为公安战线上的一名民警。目前他负责仲宫街道二仙、泉泸管区的社区警务工作。在他看来,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从军营到警营,变换的是颜色,不变的是初心、忠诚、担当和责任。
“群众有急难的事才拨打110求助,要处置好警情,就必须对每一起警情负好责。”这是冯建兵在警情处置工作中的一贯准则。为落实好仲宫派出所“首接负责制”制度,针对一些一时难以圆满处置的复杂警情,冯建兵建立“疑难警情”清单,对复杂疑难警情后续再处置、再推进,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确保每一起警情都得到妥善处置,群众满意。今年5月份,在济南市公安局民警出警回访中,冯建兵处置警情51起,结果和态度双满意百分之百,位居全市出警民警前列。
“用心为群众办事,换来群众的认可,哪怕再累也是值得的”,冯建兵说。2023年4月上旬,辖区村民王大爷视为家人的宠物狗在家门口被撞死,肇事车辆逃逸。王大爷老两口着急上火几乎病倒,他的女儿王女士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在现场无监控无证人的情况下,冯建兵带领辅警多方走访,调取周边监控综合研判,最终锁定肇事车辆并联系车主与报警人协商,取得满意的结果。
事情解决了,王大爷一家执意送锦旗表示感谢,冯建兵多次婉拒,告诉老人一家,老人满意就是对民警最大的肯定。但在一个下雨天,王大爷一家人冒雨赶到派出所,送来了锦旗。
一次,有个姓卢的群众大早晨报警要自杀。他妻子和他离婚,因为原来住的房子是妻子的,离婚后他只好和10岁孩子在仲宫租房住,白天打工,晚上有时回不去,管不了孩子,孩子在家哭,他崩溃了想自杀。出警的冯建兵经过一个多小时劝说,稳定了报警人的情绪。后来,冯建兵还是不放心,给卢某留下电话,加上微信,过段时间打个电话聊聊天,帮他打开心结,鼓励卢某逐渐走出失意的泥淖,树立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具体处置了多少警情,帮助过多少救助群众,冯建兵也数不清。一根电话线连着千家万户,冯建兵用心为报警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处理好每一个警情,用暖心的服务回应群众求助。
校园安全
一张调解书,学生纠纷不出校门
校园安全无小事,防范重在日常。
济南市技师学院位于仲宫派出所辖区,平时在校师生七千人以上。学生年龄小,价值观不成熟,警情一度居高不下。如何打造平安校园,是冯建兵思考的重点警务工作。
走进济南技师学院,在院系办公楼、宿舍、餐厅等显著位置上张贴着“有事拨打校园110(电话55774110)”的宣传海报。建议学校设立校园110,是冯建兵打造平安校园的一招“先手棋”。
冯建兵介绍,校园110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接听,大大提高了学校、派出所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警务室值班辅警在老师的协助下就可以处置,有效压降了警情。学校离派出所约8分钟车程,对于校园一些突发事件,学生拨打校园110,警务室值班辅警先期到达控制现场,派出所值班民警跟进处置,可避免事态扩大,把事态化解在萌芽之中”。
在学校大门东侧的警务室里,经过专业培训的辅警24小时值班,正通过墙上监控线路进行视频巡逻,一旦接到报警电话,他们会迅速赶到事发地。冯建兵还是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在做好日常巡逻防范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向学生开展反电诈、禁毒等主题宣传活动,让普法宣传成为常态,普及法律知识,打造法治校园,在学生心中种下遵法守法的种子。
学校警务室有一个学生矛盾纠纷调解室,墙上张贴着矛盾调解的制度流程、调解员照片。济南技师学院安全保卫处的李学棣给记者看了一份校园警情事件处置单,上面分5类警情,有报警人的信息,案件基本情况,处置结果,当事人签字等内容。近期两名学生发生矛盾纠纷,在老师、家长、民警、律师共同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握手言和。
打造枫桥校园,小事不出院系,大事不出校园,矛盾及时调解。冯建兵说,派出所与学校不断优化校园安全管控机制,压实工作清单,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学生更安心,老师更专心,家长更放心。
村居平安
走访一户、了解一块、联系一片
6月21日中午,原本闷热的天突然飘起雨,南部山区好长时间没有下雨了,真是一个难得的清凉天,冯建兵和同事驱车赶往东泉泸村,两个村民的矛盾一直牵挂在他心上。
前不久,东泉泸村一村民把充电桩安在家门口,深夜充电噪音较大,引发邻居多次报警投诉,两家也有多年矛盾。
冯建兵会同村委多次上门开展工作,多方研究解决办法,最后动员刘某由二相充电桩升级为三相充电桩,充电时间避开邻居休息时间。
冯建兵和同事冒雨走到两个村民的家门口,一家村民的墙上装着充电设备,两户村民外出没回家。村里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里协调供电部门审批了三相电使用手续,近期动工改造充电桩。“咱们村外来租赁房子的住户增多,开个会汇总一下新增租住人员信息,通知到派出所登记备案,防止有人在村里从事非法活动。”离开前,冯建兵叮嘱村里的相关负责人。
冯建兵介绍,二仙、泉泸两个警务室辖15个行政村,35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山路崎岖,村庄隐藏在大山中,中青年多长期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儿童多,入户走访非常困难。
脚板子底下出民情,爱心与村民“结亲”。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冯建兵探索出“抓两头、放中间”的入户走访法,定期走访村干部、党员和治安积极分子了解村里情况,邀请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他们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到田间地头与困难群众拉家常,在村头巷尾张贴社区民警宣传海报50余幅,发放警民联系卡1800余张,加入村居等各类微信群26个,与村民互动交流,解答疑难问题。他注意走访的质量,确保每次走访起到“走访一户、了解一块、联系一片”的效果。走访中,他学习群众的语言,尊重当地的民俗村规,很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一次走访中,他了解到辖区赵女士丈夫离家出走多年,赵女士租房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且无收入来源,生活极其困难。冯建兵向所领导汇报,以最快速度协调为赵女士及其孩子办理低保,赵女士一家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他还逢年过节到赵女士家中走访,不仅送上慰问品和现金,更对其嘘寒问暖,鼓励她积极面对生活困难,树立战胜生活困难的勇气。
冯建兵说,社区就是家,群众是亲人,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开展群众工作。他把村居干部、警务助理、网格员和热心群众,纳入群防群治队伍,在村里建立“联合值班室”,变“一警单干”为“一呼百应”,推动村务、警务深度融合,构建起村居治理警务共同体,实时帮助群众解决好烦心事、闹心事。
冯建兵创新用心、爱心、贴心“三心”工作法,特别是他尝试推出的警情清单、回访服务清单、校园调解清单、消防防范清单等,把一件件为民、亲民、爱民的“实事”,真正落实到社区警务“工作清单”上,筑牢辖区平安防线,被辖区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群众报警
用心处理好每一起警情
“你好,王老师吗?我是早上去你村处理破坏果树警情的冯警官,我们正在查找相关线索,请你不要太着急。”
6月21日10点左右,在仲宫派出所宽敞明亮的警务指挥大厅里,神色疲倦的冯建兵坐在电脑旁,正在和一名报警人沟通警情。6月20日晚上,46岁的他和同事夜班处置了6起警情。
仲宫原名中宫,该名最早记载见于金代,因西汉请缨报国的少年英雄终军而得名。辖区位于有“省城后花园”之称的济南南部山区,这里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常选之处,又是三川汇集之地。
仲宫派出所在103省道西边,东望终军广场,南邻卧虎山水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治安状况复杂的城乡接合部综合性派出所。
冯建兵2012年从部队转业,成为公安战线上的一名民警。目前他负责仲宫街道二仙、泉泸管区的社区警务工作。在他看来,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从军营到警营,变换的是颜色,不变的是初心、忠诚、担当和责任。
“群众有急难的事才拨打110求助,要处置好警情,就必须对每一起警情负好责。”这是冯建兵在警情处置工作中的一贯准则。为落实好仲宫派出所“首接负责制”制度,针对一些一时难以圆满处置的复杂警情,冯建兵建立“疑难警情”清单,对复杂疑难警情后续再处置、再推进,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确保每一起警情都得到妥善处置,群众满意。今年5月份,在济南市公安局民警出警回访中,冯建兵处置警情51起,结果和态度双满意百分之百,位居全市出警民警前列。
“用心为群众办事,换来群众的认可,哪怕再累也是值得的”,冯建兵说。2023年4月上旬,辖区村民王大爷视为家人的宠物狗在家门口被撞死,肇事车辆逃逸。王大爷老两口着急上火几乎病倒,他的女儿王女士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在现场无监控无证人的情况下,冯建兵带领辅警多方走访,调取周边监控综合研判,最终锁定肇事车辆并联系车主与报警人协商,取得满意的结果。
事情解决了,王大爷一家执意送锦旗表示感谢,冯建兵多次婉拒,告诉老人一家,老人满意就是对民警最大的肯定。但在一个下雨天,王大爷一家人冒雨赶到派出所,送来了锦旗。
一次,有个姓卢的群众大早晨报警要自杀。他妻子和他离婚,因为原来住的房子是妻子的,离婚后他只好和10岁孩子在仲宫租房住,白天打工,晚上有时回不去,管不了孩子,孩子在家哭,他崩溃了想自杀。出警的冯建兵经过一个多小时劝说,稳定了报警人的情绪。后来,冯建兵还是不放心,给卢某留下电话,加上微信,过段时间打个电话聊聊天,帮他打开心结,鼓励卢某逐渐走出失意的泥淖,树立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具体处置了多少警情,帮助过多少救助群众,冯建兵也数不清。一根电话线连着千家万户,冯建兵用心为报警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处理好每一个警情,用暖心的服务回应群众求助。
校园安全
一张调解书,学生纠纷不出校门
校园安全无小事,防范重在日常。
济南市技师学院位于仲宫派出所辖区,平时在校师生七千人以上。学生年龄小,价值观不成熟,警情一度居高不下。如何打造平安校园,是冯建兵思考的重点警务工作。
走进济南技师学院,在院系办公楼、宿舍、餐厅等显著位置上张贴着“有事拨打校园110(电话55774110)”的宣传海报。建议学校设立校园110,是冯建兵打造平安校园的一招“先手棋”。
冯建兵介绍,校园110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接听,大大提高了学校、派出所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警务室值班辅警在老师的协助下就可以处置,有效压降了警情。学校离派出所约8分钟车程,对于校园一些突发事件,学生拨打校园110,警务室值班辅警先期到达控制现场,派出所值班民警跟进处置,可避免事态扩大,把事态化解在萌芽之中”。
在学校大门东侧的警务室里,经过专业培训的辅警24小时值班,正通过墙上监控线路进行视频巡逻,一旦接到报警电话,他们会迅速赶到事发地。冯建兵还是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在做好日常巡逻防范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向学生开展反电诈、禁毒等主题宣传活动,让普法宣传成为常态,普及法律知识,打造法治校园,在学生心中种下遵法守法的种子。
学校警务室有一个学生矛盾纠纷调解室,墙上张贴着矛盾调解的制度流程、调解员照片。济南技师学院安全保卫处的李学棣给记者看了一份校园警情事件处置单,上面分5类警情,有报警人的信息,案件基本情况,处置结果,当事人签字等内容。近期两名学生发生矛盾纠纷,在老师、家长、民警、律师共同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握手言和。
打造枫桥校园,小事不出院系,大事不出校园,矛盾及时调解。冯建兵说,派出所与学校不断优化校园安全管控机制,压实工作清单,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学生更安心,老师更专心,家长更放心。
村居平安
走访一户、了解一块、联系一片
6月21日中午,原本闷热的天突然飘起雨,南部山区好长时间没有下雨了,真是一个难得的清凉天,冯建兵和同事驱车赶往东泉泸村,两个村民的矛盾一直牵挂在他心上。
前不久,东泉泸村一村民把充电桩安在家门口,深夜充电噪音较大,引发邻居多次报警投诉,两家也有多年矛盾。
冯建兵会同村委多次上门开展工作,多方研究解决办法,最后动员刘某由二相充电桩升级为三相充电桩,充电时间避开邻居休息时间。
冯建兵和同事冒雨走到两个村民的家门口,一家村民的墙上装着充电设备,两户村民外出没回家。村里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里协调供电部门审批了三相电使用手续,近期动工改造充电桩。“咱们村外来租赁房子的住户增多,开个会汇总一下新增租住人员信息,通知到派出所登记备案,防止有人在村里从事非法活动。”离开前,冯建兵叮嘱村里的相关负责人。
冯建兵介绍,二仙、泉泸两个警务室辖15个行政村,35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山路崎岖,村庄隐藏在大山中,中青年多长期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儿童多,入户走访非常困难。
脚板子底下出民情,爱心与村民“结亲”。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冯建兵探索出“抓两头、放中间”的入户走访法,定期走访村干部、党员和治安积极分子了解村里情况,邀请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他们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到田间地头与困难群众拉家常,在村头巷尾张贴社区民警宣传海报50余幅,发放警民联系卡1800余张,加入村居等各类微信群26个,与村民互动交流,解答疑难问题。他注意走访的质量,确保每次走访起到“走访一户、了解一块、联系一片”的效果。走访中,他学习群众的语言,尊重当地的民俗村规,很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一次走访中,他了解到辖区赵女士丈夫离家出走多年,赵女士租房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且无收入来源,生活极其困难。冯建兵向所领导汇报,以最快速度协调为赵女士及其孩子办理低保,赵女士一家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他还逢年过节到赵女士家中走访,不仅送上慰问品和现金,更对其嘘寒问暖,鼓励她积极面对生活困难,树立战胜生活困难的勇气。
冯建兵说,社区就是家,群众是亲人,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开展群众工作。他把村居干部、警务助理、网格员和热心群众,纳入群防群治队伍,在村里建立“联合值班室”,变“一警单干”为“一呼百应”,推动村务、警务深度融合,构建起村居治理警务共同体,实时帮助群众解决好烦心事、闹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