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运亨通
——伟大的生命历程

《谭嗣同》上卷《萌动》作者:彭晓玲

如此安排,嗣同与师中吉反复商量过多次,既不能超支,又得令卢氏、魏氏、大嫂满意,不然说不定又掀起什么风波。魏氏居小,性情懦弱,在大家庭里从来不争输赢。卢氏姨娘、大嫂当家,卢氏则被谭继洵宠坏了。徐夫人在世时,她就常常争宠,闹得全家人不得安宁,对嗣同兄弟也不友好。
后来,徐夫人过世了,嗣同尚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卢氏则看他不顺眼,常在谭继洵跟前告状哭诉,闹得谭继洵不责骂嗣同一场不罢休,父子之间因此矛盾不断。嗣同结婚以后,闰娘常劝他学会忍耐,他怕闰娘担心,才渐渐懒得和卢氏对着来了,平日凡事漠视。
大嫂呢,因嗣同对她们母子很照顾,倒还敬重他这个小叔子,有时又免不了好传小话。
折腾一天,大家都累了,这一晚相安无事,全府上下睡得安宁。
第二天一大早,武昌府知府李有棻、抚标中军参将宝麟恭恭敬敬地赍送湖北巡抚关防并王命旗牌文卷等件,谭继洵恭设香案朝北方礼拜,正式履行巡抚职守。
谭继洵从小恪遵圣贤之教,刻苦攻读四书五经,五十五岁才外放甘肃巩秦阶道,直到六十一岁时仍只是一个四品衔的中级官员。他是一个谨守为官本分之人,有时也颇为自足,天天起早摸黑勤于政事。本以为仕途坎坷,不料老来吉星高照,官运亨通。
短短七年的工夫,他升为一省的封疆大吏,由苦寒边远的西北调到鱼米之乡湖北。今年他已经六十八,是两鬓苍苍的老者了,对朝廷自是十二分地感恩戴德。在他内心深处还有一股道义感和责任感,他决心用自己的政绩报效朝廷的看重。
武昌是湖北省会城市,谭继洵顾不上旅途劳累,每日天未明即起,半夜方睡,中午也不上床休息,实在累得不行了,则闭着眼睛靠在椅背上养一会儿神。他在衙门里轮流召见湖北各级官员,从两司到道府,基本上都见了。他还没日没夜地查阅近几年来的文书档案。钱粮刑名他都在行,他在甘肃先后任职按察使、布政使,湖北是鱼米之乡,但湖北情况复杂,水旱灾害频繁,且对岸汉口就有英、俄、日、意等国租界。他不得不硬着头皮钻研,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但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在微黄的灯光下,如只只蚂蚁扰得他心绪纷乱,他晃了晃头,扶正眼镜,努力让自己坐得更端正。
后来,徐夫人过世了,嗣同尚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卢氏则看他不顺眼,常在谭继洵跟前告状哭诉,闹得谭继洵不责骂嗣同一场不罢休,父子之间因此矛盾不断。嗣同结婚以后,闰娘常劝他学会忍耐,他怕闰娘担心,才渐渐懒得和卢氏对着来了,平日凡事漠视。
大嫂呢,因嗣同对她们母子很照顾,倒还敬重他这个小叔子,有时又免不了好传小话。
折腾一天,大家都累了,这一晚相安无事,全府上下睡得安宁。
第二天一大早,武昌府知府李有棻、抚标中军参将宝麟恭恭敬敬地赍送湖北巡抚关防并王命旗牌文卷等件,谭继洵恭设香案朝北方礼拜,正式履行巡抚职守。
谭继洵从小恪遵圣贤之教,刻苦攻读四书五经,五十五岁才外放甘肃巩秦阶道,直到六十一岁时仍只是一个四品衔的中级官员。他是一个谨守为官本分之人,有时也颇为自足,天天起早摸黑勤于政事。本以为仕途坎坷,不料老来吉星高照,官运亨通。
短短七年的工夫,他升为一省的封疆大吏,由苦寒边远的西北调到鱼米之乡湖北。今年他已经六十八,是两鬓苍苍的老者了,对朝廷自是十二分地感恩戴德。在他内心深处还有一股道义感和责任感,他决心用自己的政绩报效朝廷的看重。
武昌是湖北省会城市,谭继洵顾不上旅途劳累,每日天未明即起,半夜方睡,中午也不上床休息,实在累得不行了,则闭着眼睛靠在椅背上养一会儿神。他在衙门里轮流召见湖北各级官员,从两司到道府,基本上都见了。他还没日没夜地查阅近几年来的文书档案。钱粮刑名他都在行,他在甘肃先后任职按察使、布政使,湖北是鱼米之乡,但湖北情况复杂,水旱灾害频繁,且对岸汉口就有英、俄、日、意等国租界。他不得不硬着头皮钻研,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但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在微黄的灯光下,如只只蚂蚁扰得他心绪纷乱,他晃了晃头,扶正眼镜,努力让自己坐得更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