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耗时百日拿下科林电气控股权

海信系上市公司增至5家

科林电气(资料图)
点击查看原图
        在经历了一场耗时百日的股权争夺战后,6月27日晚间,科林电气披露收购结果,海信网络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网能”)终于完成了对科林电气的要约收购。
  
  收购完成后,海信网能持有的科林电气股权将上升至34.94%,加上受让的9.57%股份表决权,合计持有44.51%股份的表决权,成为科林电气的控股股东。

  至此,科林电气原股东张成锁及其一致行动人、科林电气所在地的国资股东石家庄国投、海信网能三方的角逐有了结果,海信系上市公司也将增至5家。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吴绍博

  耗时百日拿下控股权

  3月18日,科林电气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李砚如、董事兼总裁屈国旺计划将持有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19%,转让给海信网能持有;将其持有的剩余股份占总股本的9.57%委托给海信网能行使。
  
  本次转让前,海信网能通过二级市场持有公司总股本的4.97%。转让后,海信网能持有公司股票的10.07%,合计持有表决权19.64%。海信网能拥有科林电气最多表决权。海信网能入局让科林电气股票收获连续多个交易日上涨,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这个举动令科林电气管理层和其他股东坐不住。3月25日,科林电气股东石家庄国投集团增持公司股份达到5%。随后,双方股东竞相增持。
  
  截至4月8日,国投集团持股比例达到7.79%。张成锁与邱士勇、董彩宏、王永合计持有科林电气股份17.31%。海信网能持股比例达13.95%,表决权比例达到23.52%。
  
  随后,张成锁与海信网能开启隔空对战。张成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收购之前他对此不知情,且海信一直没找他正式沟通过。
  
  对此,海信网能总经理史文伯回应称,与张成锁面聊一小时左右,对科林电气的收购目的、未来规划以及在国内国际市场、技术产业方面的赋能思考进行交流。
  
  科林电气5月13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海信网能发来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海信网能此次要约收购的目标明确,旨在取得科林电气的控制权。据公告披露,截至报告书摘要签署之日,海信网能已合计持有科林电气24.51%的表决权。此次要约收购为海信网能向除收购人以外科林电气全体股东的非限售流通股发出的部分要约,要约收购股份数量约4541.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
  
  然而,就在海信网能积极谋求控制权之际,科林电气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根据科林电气6月3日发布的公告,国投集团与张成锁、邱士勇、董彩宏、王永四方在石家庄共同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书,形成了一致行动关系。以国投集团为实控人的五方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为29.51%。此次一致行动协议签署后,公司实控人将由张成锁变更为国投集团。
  
  面对上述联手,海信网能依然坚持要约收购。6月8日,科林电气披露了《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要约收购报告书(修订稿)》,海信网能再次向全体非限售流通股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将收购股份数量调整为5450.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要约收购期限为2024年5月28日起至2024年6月26日。
  
  截至6月27日,海信网能成功完成此次要约收购。据公告显示,海信网能现已持有科林电气34.94%的股份,并额外获得了9.57%股份的表决权,合计持有上市公司44.51%的表决权。
  
  本次要约收购属于主动要约,并非履行法定要约收购义务,且不以终止科林电气的上市地位为目的。海信网能表示,此次收购是基于海信集团发展战略以及对上市公司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前景的认同,海信网能拟通过本次要约收购进一步提升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

  上市公司版图再扩容

  从青岛起家的海信控股集团,以电视和显示为核心主业,辐射式扩展产业版图,业务已涵盖智慧交通、精准医疗、光通信、地产、金融等领域,旗下拥有海信、东芝电视、容声、科龙、日立等多个家电品牌。2023年,海信保持稳健增长,全年营收2017亿元,利润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11%。
  
  近年来,海信在资本市场上频繁出手。去年1月,海信视像通过定增和集中竞价等方式,获得乾照光电22.64%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向显示产业链上游的芯片环节延伸。

  乾照光电主要产品为全色系LED外延片和芯片及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空间站、人造卫星等飞行器使用)外延片和芯片,是国内红黄光芯片最大的供应商之一,其红黄光芯片技术在MiniLED和MicroLED显示技术领域具备超强竞争力。2023年,其被工信部授予“RGB小间距LED芯片单项制造冠军”。
  
  2023年12月28日,乾照江西半导体基地项目在南昌启动,总投资10亿元,用以生产RGB显示红光芯片、MiniLED、砷化镓太阳电池等高端产品,将实现月产能50万片。随着南昌项目投产、蓝绿光芯片扩产项目产能释放,乾照光电产能将进入国内第一梯队。
  
  此外,乾照光电还计划投资15.97亿元,建设VCSEL(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等高端芯片项目。近年来,VCSEL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车载激光雷达等领域,已成为近红外光学传感的宠儿。未来,随着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国内激光雷达企业的出货量增长,VCSEL芯片的需求量或会上升。
  
  乾照光电还投资了多家芯片上游供应商。例如,其持有砷化镓晶片生产商浙江康鹏半导体有限公司18.6%股权、化合物高端芯片外延片生产商厦门银科启瑞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13.45%股权等。
  
  海信视像收购乾照光电,可形成业务协同:一方面,后者在蓝绿光芯片、VCSEL芯片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优势加成,有助于海信电视在激光电视、百寸超大屏电视等业务上,持续提升产品力;另一方面,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第二,将带动乾照光能显示芯片等产品销量增长。
  
  2023年,海信视像营收和净利润均创新高。乾照光能实现扭亏为盈,且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27%至17.47亿元。
  
  成功收购科林电气后,海信控股海信视像、海信家电、乾照光电、科林电气4家A股上市公司和一家日本上市公司三电控股,上市公司版图再扩容。
  
  6月28日,5家控股公司市值合计904亿元,其中海信视像市值323亿元、海信家电447亿元、科林电气66亿元、乾照光电59亿元,三电控股191亿日元(折合8.6亿元人民币)。

  科林电气将扎根石家庄

  科林电气为电力行业等客户提供智慧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业务涉及智能电网、新能源和EPC 领域。公司预计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2.5亿元到3.1亿元,同比增长119.3%到171.93%。业务协同与业绩表现或是海信网能入局的原因。

  “海信布局新型电网、新能源是一项重大长远决策,这也是海信集团整体战略规划重要组成内容。海信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已久,具备了市场上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些技术将助力科林电气在万亿级的全球新能源市场,打出竞争优势与发展想象力。”5月13日,海信网能公司总经理史文伯在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海信网能收购科林电气的初衷。
  
  在史文伯看来,尽快结束目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稳定性,从根本上解决控制权问题,将是促进上市公司经营稳定的根本措施。

  “海信网能本次要约为部分要约收购,不会终止科林电气的上市地位,按目前的股权结构,海信要约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的公众股东比例不会低于25%。”他说,海信网能控股科林电气之后,上市公司注册地、生产地、纳税地、生产场所、管理机构等绝对不会搬离石家庄,现有骨干员工队伍将保持稳定,并且要将科林打造成海信能源产业总部并扎根石家庄,将海信的优势资源赋能科林电气,助力科林电气做大做强。
  
  对海信集团来说,收购科林电气是布局新型电网、新能源长远决策。此前多年,海信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已久,海信储能产品凭借独特的节能、热管理技术等进入国电投、中电装备、中车等企业,自研的功率器件、功率模块技术以及部件,广泛用于变频、储能、充电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