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 头版 A02版: 豹眼 A03版: 豹眼 A04版: 通读 A06版: 2024中考特别报道 A08版: 我们的向“新”力 A09版: 我们的向“新”力 A10版: 法治周刊 A11版: 法治 A12版: 我们的向“新”力 A13版: 我们的向“新”力 A14版: 区县 A15版: 豹览 A16版: 运动 T01版: 我们的向“新”力 T02版: 我们的向“新”力 T03版: 我们的向“新”力 T04版: 我们的向“新”力 T05版: 我们的向“新”力 T06版: 我们的向“新”力 T07版: 我们的向“新”力 T08版: 我们的向“新”力 T09版: 我们的向“新”力 T10版: 我们的向“新”力 T11版: 我们的向“新”力 T12版: 我们的向“新”力 T13版: 我们的向“新”力 T14版: 我们的向“新”力 T15版: 我们的向“新”力 T16版: 我们的向“新”力 T17版: 我们的向“新”力 T18版: 我们的向“新”力 T19版: 我们的向“新”力 T20版: 我们的向“新”力 T21版: 我们的向“新”力 T22版: 我们的向“新”力 T23版: 我们的向“新”力 T24版: 我们的向“新”力 T25版: 我们的向“新”力 T26版: 我们的向“新”力 T27版: 我们的向“新”力 T28版: 我们的向“新”力 T29版: 我们的向“新”力 T30版: 我们的向“新”力 T31版: 我们的向“新”力 T32版: 我们的向“新”力 T33版: 我们的向“新”力 T34版: 我们的向“新”力 T35版: 我们的向“新”力 T36版: 我们的向“新”力 T37版: 我们的向“新”力 T38版: 我们的向“新”力 T39版: 我们的向“新”力 T40版: 我们的向“新”力 T41版: 我们的向“新”力 T42版: 我们的向“新”力 T43版: 我们的向“新”力 T44版: 我们的向“新”力

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市历下区

向“新”而行 激活澎湃动能

不断刷新天际线的中央商务区片区
点击查看原图
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中试基地
点击查看原图
        “山泉湖河城”五大超高层崛起成峰,全球企业总部云集,众多高端人才汇聚,众多新技术应运而生;打造历下区康养产业链条锚点项目,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链式产业集群;创建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9家,以平台之“新”、培育之“新”、生态之“新”,广泛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动能……如今的济南市历下区,各类优质资源载体在这里相互融合,迸发出无限的活力与生机,书写出历下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中央商务区经济崛起成峰

  在历下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科技与金融扮演着“重要角色”。借力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契机,齐鲁科技金融大厦不断集聚全球有竞争力的金融行业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坚持以科创金融为主导产业,以交易机构、基金、银行、保险、券商、会所、律所等服务机构集聚联动为主线,相继引入专业的金融机构与科技服务机构,构建“龙头带动、产业集聚、业态完备”的园区生态体系。
  
  数据显示,2023年齐鲁科技金融大厦注册企业总数324家,入驻企业总营收突破60亿元。在已完成注册的企业中,科技类企业126家,金融类企业69家,类金融企业1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项目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济南市重点实验室1个;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专利84项,软件著作权402项,商标245件等。
  
  如今,齐鲁科技金融大厦已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金融赋能、人才服务、产业引育、交流合作”服务体系,全方位优化科创金融生态。“目前大厦已落位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山东科技大市场、数字济南体验馆等国家及省市区共建平台,集聚了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证券交易所山东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明湖城市发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厦还获评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山东省创业投资综合服务基地、山东省中小企业科创金融及对外交流合作基地、最具活力十大商务楼宇、省级基层党建工作教学示范基地、海右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国家及省市荣誉。
  
  目前,中央商务区已建成商业商务载体330万平方米,汇聚银行、保险、律所等各类优质企业9800余家,其中包括恒丰银行、齐鲁银行、和泰人寿、莱商银行等4家法人金融机构全国总部,中国人寿、华为等28家世界500强企业和40余家省级金融机构。同时,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平台先后落地,中央商务区入选“中国商务区综合竞争力20强”,列第13位。

  长岭高科片区成创新新高地

  历下区打造“多园”经济,即遍布全区的多个特色园区,丰富了历下产业生态,撑起了经济发展筋骨。历下区瞄准现代商贸、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业服务、生物医药和人力资本等产业方向,策划打造特色园区和专业楼宇,形成“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聚合效应,真正构建一园一产业、一园一特色,整体开花、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其中,作为历下区“一轴三区多园”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岭高科片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龙头企业为引领,重点聚焦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产业规划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目前已相继落位了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丽山国际生物制药生产基地以及长岭高科创新产业园三个项目,位于长岭高科片区与CBD片区交汇处的丽山国际槿椿颐养中心项目已正式开园运营。
  
  今年以来,长岭高科片区坚持深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大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强化科技赋能和产业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重视产业培育,推动链式集群,全力招大引强,持续为济南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
  
  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作为长岭高科片区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奠基项目和首个落位项目,园区配备高档商务酒店、餐厅、商务宴会厅、会议室等配套设施,服务方面为企业提供园区、政策、市场、资本等产业服务,并依托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中试基地、基因测序与合成实验服务中心、组织细胞库及制备中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促进平台、药物安全性评价平台五大技术服务平台,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带动生物医药产业链中游研发孵化加速。园区重点引进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企业,现已引进了赛尔生物、中源协和、天互生物、启程医学等专注于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众多企业,以及华测检测、善维免疫、东阿阿胶等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其中上市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瞪羚企业6家。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作为生物经济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为了抢抓机遇,历下区迅速布局,凭借技术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全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最强大脑”为创新增势赋能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是将创新与人才有效结合的具体实践。近日,历下区“院士专家会客厅”授牌仪式举行,泉城公园park+书享艺术空间、大明湖悦苑和百花洲泉水书房作为全省首批“院士专家会客厅”对外开放。

  “今天,我有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我愿意把这份感觉同全世界的院士专家进行分享。”在揭牌仪式上,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山东省智能诊断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于长斌说。
  
  于长斌院士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杭州西溪湿地的人才驿站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今年初参加历下区院士专家工作站观摩交流活动时,他提出了济南建设“院士专家会客厅”的建议,以体现泉城对高层次人才的尊重和服务。
  
  历下区科协主席何乐说,历下区科协把“院士专家会客厅”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和创新工作,通过借鉴上海、杭州等地做法,在百花洲片区和泉城公园着力推动“院士专家会客厅”建设。

  “城以才兴,才以城长”。近年来,历下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一体推进高能级平台、高质量队伍、高品质生态建设,以平台之“新”、培育之“新”、生态之“新”,广泛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动能,推动“第一资源”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把产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支柱基础,上下联动、集链成群,深化“一楼一策、一园一策”招引模式,围绕全区主导产业,组建2个产业人才联盟,成立高校人才联盟,打造高校人才实践基地,化“产业张力”为“人才引力”。
  
  2023年以来,历下区以高质量的人才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新增博士、海外人才1300余人,新入选济南市“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增幅超过30%。历下区建立了与院士专家长期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充分挖掘院士专家这些“最强大脑”背后的人才和科技成果等资源,引导院士专家工作站从“建站攻克项目”到“建站促进科技创新”转变。目前,历下区已创建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9家。同时,历下区还通过发布“引才图谱”,充分用好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实现了各路英才齐聚历下区的局面。
  
  历下区将不断提升院士专家服务水平,在平台建设、服务建站、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全链条服务,让院士专家和高层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做得大”,以高水平科技创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