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际性论坛花落山东
第三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将在潍坊举办
商报济南消息 6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筹备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第三届农业部长论坛以“促互利多元合作,享共赢绿色发展”为主题,将于7 月1日至3日在山东潍坊举办。
据了解,农业部长论坛是中拉论坛框架下的重要部分,前两次会议分别于2013年和2021年召开。“为落实双方国家领导人推进中拉整体合作的政治共识,促进中拉农业互利共赢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将于7月1日至3日在山东潍坊举办第三届农业部长论坛。”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廷军表示,这次论坛是今年农业领域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中拉农渔业交流互鉴的一次难得机会。
彭廷军介绍,本次论坛以“促互利多元合作,享共赢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间的农业交流平台,全面深化农业贸易、投资、科技和乡村减贫等各方面互利往来,推动中拉农业合作进入分区域、有重点、有特色、可持续的多元化发展阶段,为携手共进的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记者了解到,截至发布会当天,本次论坛共有24个国家、1个国际组织的120余名外宾报名参加,其中包括17位部长、10位副部长和11位大使。
据了解,本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是首次在北京之外举办。“论坛举办地点定在山东潍坊是做了精心选择的。”彭廷军表示,山东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潍坊国家农综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个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农机、种业、农产品加工、乡村发展建设等方面实力雄厚,与很多拉美国家都有农业合作。希望利用这次机会,使拉美国家朋友实地了解中国地方省市的农业农村发展情况,促进中拉在地方层面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
“这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放在山东举办,即是对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充分认可。”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于永德介绍,山东是农业对外开放大省,2023年,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3148.1亿元,其中农产品出口达到1476亿元,占全国21.2%、连续25年全国第一,山东农业已经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彭廷军表示,中国正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此次论坛将进一步深化中拉农业合作水平,为农业领域找到更多合作增长点。本次论坛还将发布《中拉农业重点领域部长共识》《中拉农业合作行动计划》两项成果,共识主要突出方向性、指导性、引领性,行动计划主要列举落实共识的具体举措。把深化减贫合作,维护粮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为双方全方位农业合作打造共赢样板。
◎本组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王琳
【聚焦】
全球美食端上中国餐桌 中国自贸“朋友圈”扩圈升级
在6月25日的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廷军介绍,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合作不断深化,农业合作机制不断健全。
彭廷军表示,中拉农业部长论坛机制日益深化,为中拉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市场主体搭建了有效的对话与合作平台。中国与大多数拉共体国家构建了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中国和阿根廷、委内瑞拉、乌拉圭等19个拉共体国家建立了双边农业合作机制,不仅设立了大豆、农药、渔业等工作组,还形成了部省联动平台,对接需求、凝聚共识,为加强新时期农渔业经贸、技术、可持续发展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
同时,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农业经贸快速发展。“中国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在中拉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彭廷军介绍,2023年,中拉农产品贸易额810.3亿美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阿根廷牛肉、厄瓜多尔白虾、智利车厘子、洪都拉斯咖啡、尼加拉瓜蜂蜜、秘鲁蓝莓等越来越多拉美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此外,中国在拉美自贸“朋友圈”进一步扩大,目前,中国已与秘鲁、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签署了自贸协定,为双方经贸关系带来更多机遇。截至目前,中国对拉美农业直接投资存量约20亿美元,是10年前的4倍,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东道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在农业科技合作方面,作为中拉农业合作的优先领域,通过人员培训、交流考察、技术示范,使得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收益和效率不断提高。据了解,中国与阿根廷、智利、古巴、墨西哥、秘鲁等国通过设立农业技术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示范农场等,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中拉互派农业技术交流团,开展了近400个农业培训项目,把中国的先进农业技术,如农作物种植技术、品种繁育技术、生猪饲养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和捕捞技术、农产品初加工技术等传授给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助力当地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和农民增收。
“中拉农业合作不仅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还将有效提升全球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彭廷军表示,未来的中拉农业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为拉美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据了解,农业部长论坛是中拉论坛框架下的重要部分,前两次会议分别于2013年和2021年召开。“为落实双方国家领导人推进中拉整体合作的政治共识,促进中拉农业互利共赢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将于7月1日至3日在山东潍坊举办第三届农业部长论坛。”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廷军表示,这次论坛是今年农业领域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中拉农渔业交流互鉴的一次难得机会。
彭廷军介绍,本次论坛以“促互利多元合作,享共赢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间的农业交流平台,全面深化农业贸易、投资、科技和乡村减贫等各方面互利往来,推动中拉农业合作进入分区域、有重点、有特色、可持续的多元化发展阶段,为携手共进的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记者了解到,截至发布会当天,本次论坛共有24个国家、1个国际组织的120余名外宾报名参加,其中包括17位部长、10位副部长和11位大使。
据了解,本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是首次在北京之外举办。“论坛举办地点定在山东潍坊是做了精心选择的。”彭廷军表示,山东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潍坊国家农综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个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农机、种业、农产品加工、乡村发展建设等方面实力雄厚,与很多拉美国家都有农业合作。希望利用这次机会,使拉美国家朋友实地了解中国地方省市的农业农村发展情况,促进中拉在地方层面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
“这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放在山东举办,即是对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充分认可。”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于永德介绍,山东是农业对外开放大省,2023年,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3148.1亿元,其中农产品出口达到1476亿元,占全国21.2%、连续25年全国第一,山东农业已经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彭廷军表示,中国正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此次论坛将进一步深化中拉农业合作水平,为农业领域找到更多合作增长点。本次论坛还将发布《中拉农业重点领域部长共识》《中拉农业合作行动计划》两项成果,共识主要突出方向性、指导性、引领性,行动计划主要列举落实共识的具体举措。把深化减贫合作,维护粮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为双方全方位农业合作打造共赢样板。
◎本组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王琳
【聚焦】
全球美食端上中国餐桌 中国自贸“朋友圈”扩圈升级
在6月25日的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廷军介绍,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合作不断深化,农业合作机制不断健全。
彭廷军表示,中拉农业部长论坛机制日益深化,为中拉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市场主体搭建了有效的对话与合作平台。中国与大多数拉共体国家构建了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中国和阿根廷、委内瑞拉、乌拉圭等19个拉共体国家建立了双边农业合作机制,不仅设立了大豆、农药、渔业等工作组,还形成了部省联动平台,对接需求、凝聚共识,为加强新时期农渔业经贸、技术、可持续发展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
同时,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农业经贸快速发展。“中国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在中拉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彭廷军介绍,2023年,中拉农产品贸易额810.3亿美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阿根廷牛肉、厄瓜多尔白虾、智利车厘子、洪都拉斯咖啡、尼加拉瓜蜂蜜、秘鲁蓝莓等越来越多拉美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此外,中国在拉美自贸“朋友圈”进一步扩大,目前,中国已与秘鲁、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签署了自贸协定,为双方经贸关系带来更多机遇。截至目前,中国对拉美农业直接投资存量约20亿美元,是10年前的4倍,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东道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在农业科技合作方面,作为中拉农业合作的优先领域,通过人员培训、交流考察、技术示范,使得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收益和效率不断提高。据了解,中国与阿根廷、智利、古巴、墨西哥、秘鲁等国通过设立农业技术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示范农场等,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中拉互派农业技术交流团,开展了近400个农业培训项目,把中国的先进农业技术,如农作物种植技术、品种繁育技术、生猪饲养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和捕捞技术、农产品初加工技术等传授给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助力当地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和农民增收。
“中拉农业合作不仅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还将有效提升全球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彭廷军表示,未来的中拉农业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为拉美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