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带动发展其它农业新模式
曹县种养一体化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春种稻藕套养殖,秋冬收捞增收入。近年来,菏泽市曹县水产服务中心探索出一套以渔业为中心,带动发展其它农业新模式,利用黄河故道资源优势,在万亩荷塘内种植水稻、莲藕,再套养泥鳅、螃蟹、小龙虾等多种水产养殖,一地多用,粮渔双收,一举获得成功。广大农民依托水产养殖合作社,技术有支持,种源有保障,生产有指导,回收价格高的服务新模式,为村民额外增加数十万元的收入,成功的种养模式和经验为扩大发展夯实了基础。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任为
成立首家万亩荷塘合作社
在鲁西南这块广袤的黄河冲积平原上,有一处让人沉醉的地方,这里碧叶连天、飞鸟成群、鱼翔浅底、稻花飘香,尽是人间绝色,这里便是国家级曹县黄河故道湿地风景区。2014年,曹县武常寨行政村孙集自然村的村民孙忠锤年仅29岁,他在多年养殖的基础上,看到本村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养殖模式不但形不成规模,市场竞争力也不强,于是他联合五家农户果断成立了万亩荷塘首家合作社——曹县新创水产养殖合作社,并任合作社总经理。
成立之初,为了改变过去单一的种藕、养鱼、栽稻模式,孙忠锤经常外出学习,为产品找销路。在他孜孜以求地带领下,合作社的成员收入明显提高,产品逐渐被外地认可。2017年,曹县渔业精准扶贫项目依托曹县新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实施。
在曹县水产服务中心的帮助下,目前,曹县新创水产养殖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旗下已有4000多亩鱼塘,莲藕种植3800余亩,水稻种植3500多亩,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一百一十二户,受益人口达六百余人。养殖产品也由原先的单一模式逐步发展为套养、多样模式。在莲藕池内养泥鳅、水稻田内养螃蟹、小龙虾、鸭子等已形成生态循环养(种)殖链。
过去,单一的种植模式使农民收入较低,比如说,种一亩莲藕,一般亩产也就是3200斤左右,生长期间的管理、施肥、挖藕等成本费用大概在2500元。现在,在莲藕坑内套养泥鳅,莲藕的产量没受影响,养殖的泥鳅每亩又能多卖出一千多元,这都是增收的一部分,曹县新创水产养殖合作社总经理孙忠锤向记者介绍,“再比如,我们合作社现在有3500余亩生态水稻,过去,有机大米的除草都是原始人工方式。现在,为了减少人工的投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使水稻的品质达到极致,根据县水产服务中心以及农业部门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我们在水稻田内投放了很多螃蟹、小龙虾、鸭子的种苗,这些螃蟹、小龙虾不仅可以活水,还可以提高水温和地温,它们不但觅食杂草,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蟹粪、小龙虾粪、鸭子粪便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种(养)殖链。”
打造综合生态品牌
据了解,黄河故道横贯曹县东西,全长74公里,故道东段的野鸭湖是平原地区少有的万亩天然湖泊;中段的界牌集水库碧波万顷、鱼虾肥美、万亩芦苇、千亩桃花,景色宜人;西段的万亩荷塘、万亩稻田、万亩花海,是故道的三大美景,被誉为黄河故道休闲旅游的三颗明珠。其中,初具规模的万亩荷塘风景区正以其独特的开发优势和无穷的自然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魏湾万亩荷塘风景区依托现有的5.4万亩水面,打造了“鲁西水乡”旅游品牌。
嗅觉敏锐的孙忠锤意识到,万亩荷塘的大发展即将到来,如何能依托万亩荷塘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是将来竞争市场的有力法宝。于是,他多次到县水产服务中心寻求支持,多次到外地学习和考察外地的经验与市场。孙忠锤发现,要想牢牢占有市场,就要不断创新。自己不愁产品,但是怎么样把产品推向更高的市场,是下一步考虑的重点。“做市场必须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地。如果再做低端市场,相互打价格战,最后谁也挣不到钱”。于是,孙忠锤打算在渔业生态养殖和旅游业相结合上下功夫。
曹县万亩荷塘的天然优势造就了渔业的有利生长环境。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发展绿色、有机、健康的农渔产业,能够满足进入新时代的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对优质产品的需要上。为此,为了推广万亩荷塘生产的优质有机大米,黄河故道生产的有机大米命名为“故道荷香”,一经推向市场,便供不应求,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此外,曹县万亩荷塘养殖的螃蟹也逐渐走向市场,其以个头大、肉质嫩、蟹黄多、味道鲜,深得市场的青睐,远销到郑州、开封、新乡、济南、商丘等城市。
当前,曹县人民政府正在把国家级万亩荷塘湿地公园设计规划成曹县的旅游重点项目和特色文化,进一步挖掘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提炼主题特色,修订完善规划图。凸显出万亩荷塘的美观、大气、现代、实用、超前等特色。一旦大手笔的蓝图规划完成后,相信万亩荷塘众多养(种)殖户沐浴在政策的阳光下,定会大踏步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万亩荷塘的产品定会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任为
成立首家万亩荷塘合作社
在鲁西南这块广袤的黄河冲积平原上,有一处让人沉醉的地方,这里碧叶连天、飞鸟成群、鱼翔浅底、稻花飘香,尽是人间绝色,这里便是国家级曹县黄河故道湿地风景区。2014年,曹县武常寨行政村孙集自然村的村民孙忠锤年仅29岁,他在多年养殖的基础上,看到本村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养殖模式不但形不成规模,市场竞争力也不强,于是他联合五家农户果断成立了万亩荷塘首家合作社——曹县新创水产养殖合作社,并任合作社总经理。
成立之初,为了改变过去单一的种藕、养鱼、栽稻模式,孙忠锤经常外出学习,为产品找销路。在他孜孜以求地带领下,合作社的成员收入明显提高,产品逐渐被外地认可。2017年,曹县渔业精准扶贫项目依托曹县新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实施。
在曹县水产服务中心的帮助下,目前,曹县新创水产养殖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旗下已有4000多亩鱼塘,莲藕种植3800余亩,水稻种植3500多亩,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一百一十二户,受益人口达六百余人。养殖产品也由原先的单一模式逐步发展为套养、多样模式。在莲藕池内养泥鳅、水稻田内养螃蟹、小龙虾、鸭子等已形成生态循环养(种)殖链。
过去,单一的种植模式使农民收入较低,比如说,种一亩莲藕,一般亩产也就是3200斤左右,生长期间的管理、施肥、挖藕等成本费用大概在2500元。现在,在莲藕坑内套养泥鳅,莲藕的产量没受影响,养殖的泥鳅每亩又能多卖出一千多元,这都是增收的一部分,曹县新创水产养殖合作社总经理孙忠锤向记者介绍,“再比如,我们合作社现在有3500余亩生态水稻,过去,有机大米的除草都是原始人工方式。现在,为了减少人工的投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使水稻的品质达到极致,根据县水产服务中心以及农业部门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我们在水稻田内投放了很多螃蟹、小龙虾、鸭子的种苗,这些螃蟹、小龙虾不仅可以活水,还可以提高水温和地温,它们不但觅食杂草,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蟹粪、小龙虾粪、鸭子粪便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种(养)殖链。”
打造综合生态品牌
据了解,黄河故道横贯曹县东西,全长74公里,故道东段的野鸭湖是平原地区少有的万亩天然湖泊;中段的界牌集水库碧波万顷、鱼虾肥美、万亩芦苇、千亩桃花,景色宜人;西段的万亩荷塘、万亩稻田、万亩花海,是故道的三大美景,被誉为黄河故道休闲旅游的三颗明珠。其中,初具规模的万亩荷塘风景区正以其独特的开发优势和无穷的自然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魏湾万亩荷塘风景区依托现有的5.4万亩水面,打造了“鲁西水乡”旅游品牌。
嗅觉敏锐的孙忠锤意识到,万亩荷塘的大发展即将到来,如何能依托万亩荷塘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是将来竞争市场的有力法宝。于是,他多次到县水产服务中心寻求支持,多次到外地学习和考察外地的经验与市场。孙忠锤发现,要想牢牢占有市场,就要不断创新。自己不愁产品,但是怎么样把产品推向更高的市场,是下一步考虑的重点。“做市场必须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地。如果再做低端市场,相互打价格战,最后谁也挣不到钱”。于是,孙忠锤打算在渔业生态养殖和旅游业相结合上下功夫。
曹县万亩荷塘的天然优势造就了渔业的有利生长环境。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发展绿色、有机、健康的农渔产业,能够满足进入新时代的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对优质产品的需要上。为此,为了推广万亩荷塘生产的优质有机大米,黄河故道生产的有机大米命名为“故道荷香”,一经推向市场,便供不应求,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此外,曹县万亩荷塘养殖的螃蟹也逐渐走向市场,其以个头大、肉质嫩、蟹黄多、味道鲜,深得市场的青睐,远销到郑州、开封、新乡、济南、商丘等城市。
当前,曹县人民政府正在把国家级万亩荷塘湿地公园设计规划成曹县的旅游重点项目和特色文化,进一步挖掘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提炼主题特色,修订完善规划图。凸显出万亩荷塘的美观、大气、现代、实用、超前等特色。一旦大手笔的蓝图规划完成后,相信万亩荷塘众多养(种)殖户沐浴在政策的阳光下,定会大踏步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万亩荷塘的产品定会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