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高中部

一堂别开生面的新质课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点击查看原图
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让课堂教学更有保障
点击查看原图
        初夏时节,走进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高中部的校园,一堂堂创新提质的新质课正在教室内进行——学生们分组就当堂学习内容展开激烈讨论,并化身“小老师”走上讲堂各抒己见,老师则扮演起“评委”的角色,对学生们的“自学”成果进行点评。

  如此形式新颖的课堂源自该校自去年秋季学期启动的新质高效课堂改革。这轮改革缘何而起?具体新在何处?又取得了怎样的收效?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带您走进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高中部“一堂别开生面的新质课”。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以新高考为指挥棒

  “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要提高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立足于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如此教育教学共识,引发着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副校长李琳更深一步的思考——如何在新高考的时代背景之下,向课堂要成绩?

  在李琳看来,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内容和命题改革,正实现着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素养”的转变,从单一知识考查模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四维考查的转变,从“解答题目”向“解决问题”的转变。“新高考更加着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进一步深化了试题的情境创设和呈现方式,也加大了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我们也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李琳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以政史地为例,以往所谓的‘死记硬背’不见得不能在高考中拿到高分,但新高考以来,这样的情况已经几乎不可能出现了。”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年级主任周强亦同样表示。

  为顺应高考内容和命题的改革,近年来,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高中部的教学团队一次次走上了外出“取经”之路,遍访省内外多所著名高中,并立足学校教学实际,反思课堂教学的实践,力求在转变观念、优化环境、融洽关系、改进教法、专题研究等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几个关键点上实现突破,创建“主动、高效”的课堂,探索走出了一条新质高效课堂改革之路。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认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我们三个都觉得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认为?”

  随机走进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高中部的一间教室,一堂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自学”讨论正在各个小组内展开。

  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物理组组长张亮告诉记者,如此场景正是该校新质高效课堂改革方案中“议”的环节。

  据介绍,在该校新质高效课堂改革中,课堂教学流程共分为“导”“学”“议”“展”“评”“练”等六个环节。“导”通常用时1到2分钟,即上课铃响后,老师用简明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并提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和思考题,告知学生自学时间和方法。“学”通常同时5—10分钟,即老师宣布开始自主学习后,学生按照导学提纲上的路径图阅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其间老师会在室内巡视观察,对没及时进行自学学生提醒教育,确保学生精力高度集中。“议”通常用时3分钟,即老师在每节课课前分好学科小组,每小组4—6人,每个小组中分别编号1—6号,其中1、2号为目标生,3、4号为临界生,5、6号为后进生,老师每节课会对应不同问题分别提问每组中对应的编号学生。设1号为组长,2号为主持记录员。讨论期间,1号组长将问题梳理,梳理出意见及答案不一致或未解除的题目,进行讨论,分别安排不同编号学生进行主讲,其他编号学生补充,最终形成最终结果。若遇到不会的问题,学生会果断放弃,记录困惑,问题讨论结束由2号进行总结。开始讨论结束后,老师会提醒学生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自己有结果的问题要及时和大家进行交流,获得正确答案,掌握的内容要及时讲给提出困惑的学生。

  “展”的时间通常控制在5分钟左右,即学生自主学习结束之后,老师会立即通过投影出示展示内容和要求,学生按要求站立口头表述,或走上讲台扮演,或通过实物展台展示解题思路。老师在听取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会通过追问、借问方式将本节课简单知识点进行梳理、讲解。每个问题至少一名学生回答,每节课展示至少7人次。展示过程中教师只会鼓励学生,点播思路,不会为学生代言讲解。“评”则是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精讲,内容侧重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归纳,然后针对易混点进行强调,并补充学生未展示内容,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老师会提醒学生在提纲上用能够勾起回忆的关键词语、符号、图形做记录,并抓住知识的关节点、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等, 讲出知识的精华,时间通常在15—20分钟之间。

  而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还会在课件中呈现本节课知识框架,再次强调本节课重难点,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训练题组,通过老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班级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学生则根据知识框架,整理、巩固本节课内容,若有需要可大声识记,标记出课堂中的疑惑点或未掌握的知识点,实现“练”。

  “我们将45分钟拆分为六个环节,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老师来主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周强告诉记者。

  “一课一研”,让课堂教学更有保障

  下午3:30,高一年级教师办公室内,政治组老师当天的“一课一研”准时开始。尽管所探讨的内容并不涉及新的话题,但老师们的兴奋程度丝毫不逊色于课堂内的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非意味着老师的课堂教学压力有所缓解,反而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效自主课堂,更加有效地实现“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课一研”的教研制度与新质高效课堂改革同步在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高中部兴起。

  据介绍,各备课组长会提前一周做好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安排,提前将安排表发给组员。主备人则需要提前准备课件、《课堂导学提纲》、课后选题、讲稿,并提前一天发给组员。集体备课期间,主备人会根据课堂设计,按照课堂教学流程,详细说明学习目标、重难点设计及导、学、议、展、评、练六个环节的设计思路,并预设重难点如何突破,预设课堂出现问题。备课组成员则会在集体备课前针对主备人阐述的内容进行讨论。

  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高中部政治教师董诗怡表示,“一课一研”的教研制度对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更加满足了新质高效课堂的需要,进一步实现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的改革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