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实验高级中学(济钢高中兴隆校区) 凸显“科技+人文”特色办学之路,让学生积极拥抱“AI未来”

人工智能教育助力打造精品未来高中

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学生在各类实验室中体验科学魅力
点击查看原图
学校组织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活动,让周边学生进行科技交流
点击查看原图
学校多次承接各级各类大型活动
点击查看原图
        2021年8月,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兴智路1号的济南实验高级中学(济钢高中兴隆校区)迎来首批学生。新校区依托济钢高中办学资源,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两个校区实施整建制级部管理和“五统一”管理模式。建校3年,兴隆校区既传承了济钢高中本校区深厚的人文底蕴,更力求创新地探索出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科技办学之路。

  在济钢高中党委副书记、校长桑胜旺看来,兴隆校区通过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环境体系,让学生积极拥抱“AI未来”;荣获“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称号更是对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取得成果的肯定和鼓励。如今,“建设一所现代化、国际化、实验型、学术型的精品未来高中”的办学愿景正逐步实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科技元素无处不在
  这所学校很有“料”

  走进校园,一系列人性化的配套设备更彰显了这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学校的独特气质,也让众多到访者感慨:“在这里上学真好”。打造现代化的优质高中,自然少不了数字化赋能。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学校以物联网为基础,让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智慧化一体化,科技元素无处不在。而在教室内,可移动的讲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教学更加灵活。除此之外,学校还设计了多个专项课程创新实验室,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桑胜旺向记者介绍,兴隆校区位于集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为一体的兴隆片区“科技谷”。背依山东大学国家科技园、东邻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北靠国家电网技术学院,拥有多样化人工智能领域资源和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人工智能实践教育场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似乎也注定了学校要走“科技+人文”特色办学之路。

  设施“硬核”
  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新高地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示范校、济南市唯一“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全市高中阶段唯一由中央电教馆认证的虚拟仿真实验室、1500平方米的“科技+人文”主题展馆……

  光听这些介绍,就能感受到学校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多“硬核”。或许会有人问:“这些实验室、学科教室,学生真在里面上课吗?使用概率高吗?”答案是肯定的。

  记者了解到,在虚拟仿真实验室里,融合AI、3D、VR等前沿科技,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之中,学生可以高度还原逼真的实验现象与过程,沉浸式感受原子、分子的魅力。在数学建模实验室、英语人机对话实验室、无人机机器人实验室内,涵盖机器学习、数据科学、自然语言处理等不同领域和学科,学生可以“一站式”完成跨学科研究实践,探索不同学科相互链接的神奇之处。

  同时,学校不断提升“自我造血”功能,所有教室均升级为依托大数据分析的常态化录播教室,全方位助力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与深化。系统支持实时录制、在线编辑、存储分享、资源共享和教学评估,能够实现教学资源自动上传至学校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教学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帮助教师评估反思教学,调整方法和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引领。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自从建成“科技+人文”场馆,也为兴隆校区周边的中小学校送去了“福利”。他们与“邻居”泉泽小学和中学贯通人工智能教育,形成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实践联盟基地。同时,扩大“朋友圈”,通过学校开放日、研学活动等对济南及周边城市学生进行普惠性开放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截至目前,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环境开放超过12000人次。

  此外,学校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职能,先后承办济南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试验区示范校推进会、“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决赛、济南市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登峰计划”强基夏令营等大型会议活动,进一步展示了学校服务强省会建设的实力与决心。

  创新课堂教学
  人工智能融入每个学科

  4月9日,济南市教育局公布了2024年度济南市教育综合改革全链条培育项目立项结果,济钢兴隆校区申报的“人工智能助推未来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立项。

  兴隆校区教学管理部副主任程鹏告诉记者,想要学好一科,就要先爱上这科。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这是领导干部和教学团队时常在思考的问题。自建校以来,学校从顶层设计着手,精心布局并优化课程架构,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不仅开设了前沿的无人机课程、机器人课程,更着眼于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大力推行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融合式学习,使之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方式。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我们以‘新六艺’课程为核心,在‘人文课程群’中,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艺术和人文,增强直观感受和体验;在‘科学课程群’中,引入机器人、编程等教学内容,创新机器人课程、机械基础等课程;在‘经济课程群’中,开展模拟投资、数与万物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程鹏说。

  另外,在教学模式改革上,学校开展虚实融合多场景教学,常态化开展平板、教学反馈器课堂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出“7E融合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开创“四步八环节”教学方法。在2022年高考中,平板教学班级取得历史性突破,2019级8班特招线上占比76%,2019级7班特招线上占比超过80%。此外,3年来,累计39名学生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奖励,30余名学生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奖励等,先后有40余名教师获省市级教育教学信息化教学比赛奖项。

  每逢学校在各个领域载誉归来,桑胜旺是既喜悦又倍感责任重大。喜的是,办学仅3年,学校就在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上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是每一位老师辛苦付出的有力印证。同时,作为“学术领导”,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桑胜旺说:“用3年时间将兴隆校区打造成优质高中,我们的‘小目标’初步达成,但还远远不够。未来已来。我们将乘着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东风,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服务国家战略,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具有人工智能教育特色的精品未来高中,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