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肥城用小蒜头敲响增收致富“金蒜盘”

务工人员在田地里采蒜
点击查看原图
        五月蒜飘香,蒜农收获忙。眼下,正是大蒜大量成熟上市的好时节,在山东肥城安驾庄镇红庙埠村的大蒜田里,蒜农们正抢抓好天气,忙着采收大蒜,田间地头欢声笑语,一幅丰收图景徐徐展开。近年来,肥城安驾庄镇把小蒜头做成大产业,走出乡村振兴路,大蒜种植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还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蒜盘”。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大龙 任为

  凌晨四点采收

  “我们一般在早晨四五点起来辫蒜,因为地上有潮气,为了方便后期辫蒜,挖蒜的时候需要专用的挖蒜铲子,这是专门定制的挖蒜工具,能保护蒜,不伤害蒜。”安驾庄镇红庙埠村的大蒜田里,正俯身挖蒜的杨翠利边工作边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介绍。

  据了解,使用人工收蒜不仅大蒜颗粒完善、质量高,对地力的损坏也小。红庙埠村村民高辉今年种植了100余亩大蒜,品种为“太空一号”,具有大蒜蒜头圆大、外观蒜膜微红、气味醇香辛辣,且耐存储的优势。在高辉的精心管理下,今年长成的大蒜个大饱满,长势喜人。

  高辉告诉记者,“经过前期测土,这片地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通透性好,能种出高产优质的好大蒜。村干部积极帮助我们协调水源,及时浇灌大蒜,今年的蒜头都很大。”一位正在地里拔蒜的务工人员说,“大蒜产量好,销路也好,我们有活干,天天有钱挣,苦点累点也值得。”

  大蒜在种植、除草、管理、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工的投入,现在大蒜进入收获期,就吸引了周边农户前来务工。正在地里忙着收蒜的杨女士就是这附近的村民,“我在家照看孩子,不能外出打工,最近在这边帮忙收蒜,每天能有100块钱左右的收入,而且离家还近,感觉非常不错,”杨女士告诉记者。

  新模式增收致富

  据悉,种植大蒜可以给蒜农带来两份收益,蒜农们在蒜头采收之前就卖了一茬蒜薹,除此之外,待蒜头采收完毕,还可种植玉米,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

  高辉估算,“目前,一亩地成本大约在4000元,现在蒜亩产大约能达到2800斤,平均价格在3.5元一斤,收入大约在9800元,减去成本,一亩地大约能赚5800元。”

  有了好产品,还得有好销路。为了拓宽大蒜销售渠道,红庙埠村依托济宁金乡县大蒜市场,从单一的种植、生产大蒜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销售链条。

  目前,红庙埠村大蒜线下多销往周边县市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大型商超,线上与中国邮政、“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积极对接,将蒜头发往全国各地。在多个头部电商平台上开设店铺,对农特产品进行宣传推介,实现互联网和农产品的无缝对接。

  “真没想到靠着一根网线能把大蒜卖到全国各地,而且比我去市场上卖的要贵,‘老观念’真该改变了。”有电商企业的高价收购兜底,高辉对自家的大蒜收成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