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今年我省将投入超20亿元

用于大规模农业机械更新

5月27日,农机手在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三井村田间收割小麦。新华社发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济南消息 5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走在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山东强化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助力打造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落实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措施,2023年,全省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为0.99%,较上年降低0.08个百分点。

  山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播种面积和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三位、总产量约占全国的8%,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今年小麦明显好于常年,如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单产、总产有望再上新台阶。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武杰介绍,为确保打好打赢小麦丰收的主动仗,助力打造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我省落实“稳定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激励办法”,对上年度粮食生产工作质效突出的市予以2000万元资金,兑现奖励补助。同时,狠抓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团队作战”,努力把各环节的增产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全省高产且抗逆性好的小麦品种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仅“济麦22”这个品种播种面积就达1700万亩、较去年明显增加。

  “确保粮食安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生产环节大有文章可做。”杨武杰表示,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将机收减损作为农业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2023年,全省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为0.99%,较上年降低0.08个百分点,按照去年我省小麦总产534.75亿斤计算,相当于多收粮食4200多万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据了解,在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方面,省级成立了4个技术指导小组,实行分片包干、巡回指导。各市、县成立由农业技术与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农机维修网点、收获机械生产企业等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蹲点包片、深入一线为机收减损提供技术指导

  同时,我省抓好装备推广和机具保障。杨武杰介绍,去年,全省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19.3亿元,补贴农机装备22.1万台套。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全流程监管,严格把关,把不合格、不耐用、不适用的产品挡在政策支持范围之外,倒逼企业提升质量。在“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省市县齐抓共管,做好农机装备检修和使用指导,并关注供需对接,逐村摸排机具情况,科学设立跨区作业接站站点,引导跨区机械有序作业、顺利转场,保障机具供应充足。

  杨武杰表示,今年全省将投入20.34亿元,用于大规模农业机械更新,重点支持单产提升、粮食烘干等粮食生产机具推广应用,引导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向大型低损高效方向发展,促进农机升级换代。继续实施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设备补贴试点,每套最高补贴60万元,增强产地烘干能力,进一步减少产后损耗,实现颗粒归仓。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