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农田只需两人管理
揭秘济南起步区粮食增产减损的“智慧密码”

今年,起步区约有30万亩冬小麦即将迎来收获

小满刚过,麦穗日渐饱满。当夏风拂过,麦浪层层,碧波万顷。希望的田野,已是丰收在望。5月24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走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示范区内麦浪滚滚,长势喜人。据了解,济南起步区致力实现四个“国内领先”,高标准建设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树立粮食“智能、高产、减损”新标杆。示范区多措并举,致力实现增产减损。目前,示范区实现了粮食生产全过程减损5%,提升粮食亩产15%,降低化肥、农药等农资消耗30%,可使种粮农民每亩增收300元。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
数字化监控田间数据
田间,研究员正用手机查看土壤温度、空气湿度、作物长势等情况。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伟介绍,示范区安装了全维度的数字环境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土壤环境、气候环境、水肥环境、灌溉环境、水质环境等等。根据环境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作为决策灌溉、预测病虫害等工作的依据。
田里有各式传感器监测作物病虫害、水肥状态等,相关数据实时传送到示范区内的数据中心。在播种和收割季利用智能化农机进行作业,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施肥灌溉,整个种植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干重体力活。
据悉,示范区植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数字化管控技术。同时,布局物联网无线网络监测与控制系统,利用数据采集与分析,实时监测作物生长、农田环境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施水、施肥、养分调控。
化肥减量、绿色防控
“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土地流转后,我们从这四方面建设完善了田间的基础设施,包括沟渠、路桥等。”济南城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蕾介绍,示范区优化布局田、林、路、渠、机、电、井等基础设施,加强生态景观建设,季节性搭配栽植各类苗木,建设平原农区独特生态景观,实现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国内领先。
示范区的“万亩良田”日常只需要两位研究员管理、巡田。杨蕾介绍,示范区配套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田间工程,实现了化肥减量、绿色防控。在灌溉技术上采用浅埋式滴灌、地埋式喷灌等多种方式,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打造智能水肥及养分调控灌溉控制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实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系统则通过对作物病害虫害的数字化精准监测和防控,实现对作物更加精准的植保措施和植保时机干预。
全环节实现增产减损
粮食增产减损,是起步区发展智慧农业的目标之一。示范区探索建立从种子选育到生产管理、从收获到储藏全环节的粮食增产减损技术路线和模式,实现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程减损增产。配套建设的综合服务中心和智慧粮食加工仓储中心,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为粮食的生产、运输、仓储赋能,软件、硬件系统优化为农业种植生产提质增效。
都说人勤春来早,现在用上了比人更勤快的设备,粮食丰收更有了保障。据了解,今年,起步区约有30万亩冬小麦即将迎来收获,共4.3万余人直接参与夏粮收获工作。面对高温、干旱、病虫害等多重挑战,起步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紧锣密鼓地推进夏收、夏种、夏管工作,确保夏粮稳产增收。其中,万亩粮食减损示范区采用先进的智慧农业技术,通过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生产,开展小麦、玉米的粮食作物种植管理,实现了“耕种管收”全过程的科学化、标准化,为夏收、夏种、夏管提供最佳方案。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
数字化监控田间数据
田间,研究员正用手机查看土壤温度、空气湿度、作物长势等情况。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伟介绍,示范区安装了全维度的数字环境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土壤环境、气候环境、水肥环境、灌溉环境、水质环境等等。根据环境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作为决策灌溉、预测病虫害等工作的依据。
田里有各式传感器监测作物病虫害、水肥状态等,相关数据实时传送到示范区内的数据中心。在播种和收割季利用智能化农机进行作业,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施肥灌溉,整个种植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干重体力活。
据悉,示范区植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数字化管控技术。同时,布局物联网无线网络监测与控制系统,利用数据采集与分析,实时监测作物生长、农田环境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施水、施肥、养分调控。
化肥减量、绿色防控
“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土地流转后,我们从这四方面建设完善了田间的基础设施,包括沟渠、路桥等。”济南城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蕾介绍,示范区优化布局田、林、路、渠、机、电、井等基础设施,加强生态景观建设,季节性搭配栽植各类苗木,建设平原农区独特生态景观,实现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国内领先。
示范区的“万亩良田”日常只需要两位研究员管理、巡田。杨蕾介绍,示范区配套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田间工程,实现了化肥减量、绿色防控。在灌溉技术上采用浅埋式滴灌、地埋式喷灌等多种方式,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打造智能水肥及养分调控灌溉控制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实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系统则通过对作物病害虫害的数字化精准监测和防控,实现对作物更加精准的植保措施和植保时机干预。
全环节实现增产减损
粮食增产减损,是起步区发展智慧农业的目标之一。示范区探索建立从种子选育到生产管理、从收获到储藏全环节的粮食增产减损技术路线和模式,实现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程减损增产。配套建设的综合服务中心和智慧粮食加工仓储中心,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为粮食的生产、运输、仓储赋能,软件、硬件系统优化为农业种植生产提质增效。
都说人勤春来早,现在用上了比人更勤快的设备,粮食丰收更有了保障。据了解,今年,起步区约有30万亩冬小麦即将迎来收获,共4.3万余人直接参与夏粮收获工作。面对高温、干旱、病虫害等多重挑战,起步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紧锣密鼓地推进夏收、夏种、夏管工作,确保夏粮稳产增收。其中,万亩粮食减损示范区采用先进的智慧农业技术,通过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生产,开展小麦、玉米的粮食作物种植管理,实现了“耕种管收”全过程的科学化、标准化,为夏收、夏种、夏管提供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