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勃勃生机

——伟大的生命历程
点击查看原图
        嗣同抬头瞧了瞧花瓣上的点点雨水,将滴未滴,再低头看看树下的点点白梅,伤感道:“之前仲兄最喜欢这棵白梅,物也通人性呀,仲兄已故,梅花都没有往年茂盛,打不起精神。”
  唐才常道:“复生,你看那两棵梧桐树倒是长得高大,记得还只是小树苗时,还是你让花匠不要拔掉,一转眼都长成参天大树了。可惜现在太冷,过些日子再来看,树叶都长出来了,那可真是英姿勃发呀。”
  嗣同转头瞧了瞧那两棵高大笔直的梧桐树,枝枝丫丫皆向上昂扬,心里一动,趋步向前,摸了摸光滑的暗绿色树干。
  贝允昕由衷赞道:“真是两棵好树,再长长,就是斫琴的好料子。复生,你不是一直想有床好琴吗,这两棵树斫两床琴没问题。”
  嗣同摇摇头说:“它们长得正好,等几年再说吧。”
  三人在园子里转了转,那些樟树桂花树竹子虽绿得深沉,可蓑草枯黄,花事还寂寥。只有满树的白梅,令整个园子暗暗涌动着勃勃生机,冬天快过完了。
  三人感叹着回到温暖的书房,师中吉已经等在那里了。细细听了接下来几天的安排,三人商定好布置道场的细节,直至夜色深沉才散。
  转天一大早,嗣同就起床了。待他走出房门,但见厅堂里已经灯光通明,师中吉、徐老伯早就起来了,正在准备带到灵堂去的供品,后面厨房里巧嫂她们也在做饭。见他们全都一副蹑手蹑脚的样子,嗣同好一阵感动。
  这会儿,二嫂黎氏牵着传炜来到了厅堂里,瑜英、裕英则默默地跟在后面。瑜英已经十二岁,裕英已十岁,已知晓世事,不时宽慰母亲。借着昏黄的灯光,嗣同看着二嫂红肿的双眼,心想她大概一夜没睡,心里一阵酸涩,忙上前招呼:“二嫂,你招呼孩子们吃早饭吧,雨小了些,我们早些出发。”
  难为巧嫂子一早就做了一大桌子菜,但嗣同没有胃口,喝了几口粥就离席了。众人匆匆吃完,今天传炜也特别懂事,不吵不闹,由他妈喂着吃了一碗蒸鸡蛋。
  天完全亮时,大家都聚到大门口,师中吉已雇好了轿子,安排黎氏带着孩子们坐下。下雨天也不好骑马,嗣同决定步行,也就五六里路。正要出发时,唐才常及父亲唐贤畴匆匆赶来了,大兄嗣棨带着族里的几位兄弟也来了。嗣同忙上前行礼,心中甚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