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高新区:先“减法”后“加法”

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点击查看原图
        “公司在济南高新区运营这段时间,我们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外籍人才引进方面。‘境外咨询+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国内银行卡实现一次办、一次领’ 的服务极大地简化了外籍人才来华工作的手续,让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大爱(山东)国际人才合作有限公司的经理付媛媛说。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增设“涉外服务专区”,专区聚焦外商投资企业和外籍来华人员办事过程中遇到的语言不通、流程不明、多头办理等痛点难点,编制了包括外资企业登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籍医师在华短期执业许可等18项涉外服务事项的“一表清单”,利用一个专窗就能够为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员提供政策信息、办事咨询、帮办代办的全方位一站式综合服务。

  这只是济南高新区审批服务部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审批服务部深化审批改革,建设政务服务体系,优化企业服务,开辟了政务服务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的全新赛道。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

  审批流程做“减法”
  省市区三级事项“一门办理”

  针对项目审批服务链审批内容庞杂、要件繁多的情况,济南高新区推出了“分步快走”改革,通过分段施工许可、分期规划核实、分类标准化图册和去年推出的分阶段节能审查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把审批手续“切分开”办,第一阶段办完就可以开工启动,开工时间平均提前2个月。另外,创新商事登记确认制、无感续证、证照同销,推动企业增量持续高居济南市前列,升级版“多测合一”、营业性演出“一本通认”、技术审查标准化等措施被国家级、省级认可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高新区探索“大部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划转运行269项市区管理权限,创新性地把规划审批、发改立项划转到审批部门办理,试点项目审批全流程“一部办完”。承接54项省级下放自贸区事项、36项省级下放国家级开发区事项,实现“家门口的省级待遇”,将多层级事项的办理要件“乐高式”组合,实现省市区三级事项“一门办理”。

  政务服务做“加法”
  打造“步行三分钟商务服务圈”

  济南高新区针对审批“减法”走到拐角、遇到瓶颈、“减无可减”的情况,针对政务服务做“加法”,以行政许可、确认等基本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为起点,提供政策、金融、科技等全周期衍生服务。

  为探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审批服务部与济南高新控股集团合力打造了全省首个商务楼宇集聚区政务服务e站——济南高新区汉峪金谷政务服务e站。e站总体面积约300平方米,一楼设置咨询服务、窗口服务、投诉受理、休息等候、自助服务等功能区域,配备饮水、冰箱、微波炉、充电器等便民设施。二楼为企业共享服务厅及后台办公区,设有书吧茶吧、洽谈室、会议室等,可供企业沟通洽谈,开展会议活动、宣传宣讲。

  记者了解到,汉峪金谷地段聚集了上千家企业,其中不乏各类总部和业态机构,对于政务服务办理有着较大需求。结合园区特色,e站以服务企业为主题,建在园区内部、企业楼下,下沉公司登记、个体工商户登记、食品经营许可、人才服务等高频事项,承担汉峪金谷及周边区域内审批服务事项的咨询、受理、帮办代办。另外,引进了泉城公证处,可以办理公民个人、企业等事项,例如商品经济类、知识产权法律类、房产、财产、学历证明等事项都可以在此进行委托公证,更大程度上为园区的企业和员工提供了便利。

  e站充分满足不同办事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打造“步行三分钟的商务服务圈”,切切实实为园区千余家企业、4.52万名办公人员提供“家门口的政务服务”, 使园区企业能够就近办、自助办,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另外,济南高新区推动增值化涉企服务“一网通办”。上线创业辅导系统,通过大数据将区域人口及属性、客流、同行业企业情况、配套情况、政策扶持、出行情况等数据全量推送、分析、呈现,大幅提升创业成功率。上线“视频客厅”企业服务会客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实现视频“一键直达”,自动生成工单、全程记录,支持屏幕共享、资料传输等全流程闭环,为解决疑难杂症、急难愁盼提供综合性线上服务。上线“商事贷”融资平台,在商事登记端增值服务,与企业、银行共享商事登记、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等数据,为企业找融资、为银行找客户。

  未来,济南高新区审批服务部将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不断拉长服务链条,大力优化服务网格,以“梧高自有凤凰栖”的营商环境,为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新征程赋能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