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郭有才爆火”成高中推荐生面试题

点击查看原图
山师附中每年的动手能力测试题目,在创意思路和难度上,老师们都会下一番功夫,今年这两道题设计理念都十分巧妙
点击查看原图
        5月18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了2024年推荐生综合能力考查测试。今年该校报名考生近500人,在经过了17日的笔试测试后,按照1:2的比例,有58名学生进入面试环节。最终,按照综合成绩排名,确定前29名同学(最后一名同分并列)为学校2024年拟录取推荐生。
  
  今年,学校在综合能力考查测试中,要求学生1小时内完成“笼中取刺”和“充气球”两道题。“郭有才爆火”等紧贴社会热点的题目更是成了面试题。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笼中取刺”“充气球”

  每年,山师附中推荐生测试环节中的科学素养与动手能力测试题都会成为“网红”。今年学校的能力考查环节不负众望,无论是从题目数量还是内容上又再“升级”。5月18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测试现场了解到,今年的题目有两个,要求学生在1小时内分别完成“笼中取刺”和“充气球”。考生可自由选择两个试题的完成顺序。
  
  记者看到,考场内每位考生面前摆放着精巧的“笼中取刺”装置,该装置由5根木棍构成的笼子和带有12根小刺的小球组成。考生的任务是在限定时间内,不仅要成功地从笼中取出完整的小刺球,还需将其准确放回笼中,恢复原状。要求不得破坏笼子、小刺球。

  “充气球”的题目,对考生们来说看似简单,但想顺利完成并非易事。题目要求考生利用手边的工具:一个空水瓶、一把锥子和一卷胶带,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这些工具来为气球充气。创造性地完成充气任务。题目明确禁止考生通过用嘴吹气的方式给气球充气。
  
  山师附中政教处主任李宏波向记者介绍,今年这两道题设计理念都十分巧妙。试题“笼中取刺”是一项结合了传统文化、观察力培养、动手能力、规则意识以及创新与适应性等多方面特点的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以中国古代的益智装置鲁班锁为载体,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传统智慧,还锻炼了他们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需要在不破坏任何部件的前提下取出并复原装置,这考验了他们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考生能快速把刺球从笼中取出,但却无法完整地放回去,这就说明在过程中缺少观察,考虑问题不全面。还有的同学靠一时的巧劲儿把刺球取出,但需要装回去时就犯难了,还是没搞懂装置的设计原理。”李宏波说。而“充气球”这个题目,很多学生在日常中都有接触,但充气方法大都是用嘴吹气,一旦这个方法被禁止,换一种方式,要求考生利用空水瓶、锥子、胶带和气球制作一个充气装置,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郭有才爆火”,你怎么看?

  最近,菏泽小伙郭有才在菏泽南站外唱歌的视频火爆网络,但谁曾想,“郭有才爆火”的话题竟成为了山师附中推荐生测试面试环节的其中一题,这让很多参加完考试的学生直呼“没想到”。
  
  今年的面试环节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内容覆盖广泛。在学科知识方面,面试特别设置英语口语对话和古文问题解答。同时,面试题目也紧跟时事,触及社会热点,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所有这些面试题目均无固定答案,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即兴反应能力、现场表现以及语言组织技巧。学生们无法提前准备,全凭日常知识储备和积累。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同学对热点话题都有涉猎,有的了解得比较完整、深入,有的只是听说过某个话题,没有太详细的了解。但只要在答题过程中能自圆其说,就都是成功的,同时,我们再次要求一名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参与面试,也是想在家校协作育人方面更加深入。”李宏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