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我省率先建立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城乡低保标准较上年增长7%以上

        商报济南消息 省政府新闻办于5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覆盖9类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今年的提标工作已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标准较上年增长7%以上,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庄严在会上表示,我省建立了因病致贫重病患者依申请救助工作机制,扩大了救助政策覆盖范围,提高了救助的可及性。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目前纳入监测范围的低收入人口208万人。为了提高救助的精准性,将共享数据扩大至26个部门、77类数据,定期与有关部门开展信息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并拓展服务类救助,服务群体逐步向低保对象等其他低收入群体延伸,服务内容向提供心理慰藉、资源链接等拓展。

  去年以来,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人才队伍、老年助餐、资金补助、综合监管等政策文件7个,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供给有新增加。健全覆盖县、乡、村、家庭四级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机构床位总量达到44.8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4%,比2022年底增加6个百分点;建设老年食堂1.2万处,其中农村老年食堂占比69%;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3万户,其中农村地区占比69.8%。兜底保障有新拓展。省、市、县均健全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在全国率先开展支持经济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集中专业照护服务工作,全省16市全部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为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制度。

  全省5.22万孤困儿童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近1.3万例病患孤儿获得“明天计划”项目资助,3269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年后在大中专院校就读获得每人每年1万元助学资助。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县级儿童福利院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机构养育、医疗、特教、康复、安置及社会工作等服务功能不断提升。16家儿童福利机构全部开通就诊绿色通道、成为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

  我省近三年每年慈善捐赠金额达36亿元以上,慈善组织数量增长幅度保持30%左右,目前全省登记注册慈善组织数量1132家,居全国第3位,涌现出滨州“一米阳光”、临沂“善行沂蒙”等系列品牌。“慈心一日捐”品牌效应日益彰显,2023年全省慈善总会系统募集资金超过4.2亿元,以“人人慈善”的生动实践凝聚“好善山东”的蓬勃力量。聚焦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慈善积极作用,创新实施“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情暖夕阳”“护佑成长”“爱心复明”等帮扶项目,惠及130万人次。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