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下公安坚持以文励警
以“软实力”提升“硬成效”

济南历下公安坚持以文励警,以“软实力”提升“硬成效”

近年来,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泉城路派出所以“励警亲民·首善警队”党建品牌为引领,充分挖掘辖区历史文化遗址、先模人物事迹、泉水古街名胜等丰厚红色资源,善用文化载体、巧做文化文章、抓好文化励警,在推动“软实力”向“硬成效”转化上作出有益探索,持续擦亮“山泉湖河城”党建文化品牌,有效提升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线上+线下”
打造全域覆盖的红色育警“大课堂”
据了解,泉城路派出所牢固树立“公安文化也是战斗力”理念,始终把思想武装摆在文化励警突出位置,构建“1+2+N”学习阵地, 营造“思政小课堂、红色大课堂”浓厚氛围。统筹用好“一室”资源。设置VR党建智慧沙盘,开展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可视化学习、党史学习和党建培训;“有声图书馆”第一时间收听治国理政新理念、党史故事、廉政故事、榜样故事等;“党员心声”墙收听党员民辅警入党初心及学习心得体会,拓宽党员民辅警学习阵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精心打造“两廊”文化。统筹历下红色资源、名胜古迹,为茂岭山、群泉、大明湖、护城河、老城区(新城区)赋予“初心”“清廉”“为民”“使命”“江山”等精神内涵,建设“山泉湖河城”党建文化长廊,潜移默化引导党员民辅警提升党性修养。传承和弘扬为民初心、奉献精神和担当品质,提炼升华“烈火真金”“成城断金”“一诺千金”“点石成金”“惜时如金”精神内核,建设“泉城金街·金牌警务”警营文化长廊,形成特色鲜明的警营党建文化品牌。
高效落实“N”项措施。以创建学习型警营为抓手,建立“班前训”“班组会”即时学习制度。搭建师徒双向选择、薪火传承“警师制”结对模式,举办党员骨干上台讲课,介绍本职业务亮点经验及特色做法,全面浓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氛围。开展“书香润警营”读书分享活动,常态化带动全警交流学习心得,互换学习方法,助推能力提升。
“实景+实训”
打造红色励警“枫景线”
泉城路派出所坚持把红色资源“亮”出来、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深挖汇集派出所辖区“红色富矿”,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红色研学砥砺初心。依托辖区各类党性教育阵地、历史文化遗址、先模人物纪念馆、泉水古街名胜等丰厚红色资源以及生态元素,连点成线,创新推出“十里清泉行——实景党课”研学路线,将党性教育由室内搬到室外,把实训融入实境。让民警辅警在历史事件、革命人物、奋斗精神的“对话”中,感悟时代变迁、增进发展认同,切实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积极邀请社会各界群众参与派出所系列主题党日、政治生日和集体学习日等活动,将面向党旗光荣宣誓、学习强国竞赛答题、唱响红歌弘扬正气、志愿服务解困帮扶等内容穿插其中,以“小创意”激发“大反响”“小载体”实现“大集聚”,全方位营造沉浸式、代入感、可视化的党性体验,使警魂熔铸更“入心”、组织生活更“精彩”、公安形象更“美誉”、警民关系更“和谐”。
此外,泉城路派出所党支部还不定期与辖区省直单位、企业、校园等开展共建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围绕理论学习、服务理念、发展党员等相关工作,深入交流探讨,引领全警自觉强化“人民公安为人民”宗旨意识,一以贯之地强化打击整治、严防风险隐患、夯实基层基础、严明队伍管理,牢筑辖区“小平安”,汇聚整体防控“大平安”。
“融入+融合”
打造联系群众的红色润警“桥头堡”
泉城路派出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全面融入和协调社区各层级、单位党支部,推动公安党建文化融入警务工作日常,融入商圈社区、百姓邻里,助力党建警务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山东省首批“数防攻坚”省级试点派出所,以党建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落脚点,打造群众身边的“阿泉警官”,提高线上见警率。探索“邻里参与型”分层协商体系,打造“网格议事厅”“小院茶摊”“街坊人家社区议事会”“芙蓉街区错时议事站”等特色矛调平台,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千家万户,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每逢节假日,党员民警辅警与辖区保安、网格员、胡同管家、泉城义警、环卫工人等组成巡逻组走进商圈、景区等一线,将党群融合与安保维稳有机结合。面对“五花八门”的小事,他们不仅当好“安全员”除事故隐患,而且当好“服务员”迎八方游客。通过警民多元化参与机制,共同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促进党组织与群众之间心心相印,实践党群团结。
此外,泉城路派出所还聚焦中心主业,围绕时间节点,讲好公安故事。建立“派出所—社区(民警)—网格员和平安宣传志愿者”微信矩阵,每日紧盯警情数据和民意诉求,提高安全宣传影响力。融合济南“二安”诗词,组织党员民警辅警在景区开展“文化喊话”,兼顾游客情绪与治安效果,让群众爱听愿听、听进心里。创新推出原创手绘旅游地图,展现历下区网红景点和繁华商圈,让游客“一图在手、资源全有”,方便游客“有事情找警察”。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线上+线下”
打造全域覆盖的红色育警“大课堂”
据了解,泉城路派出所牢固树立“公安文化也是战斗力”理念,始终把思想武装摆在文化励警突出位置,构建“1+2+N”学习阵地, 营造“思政小课堂、红色大课堂”浓厚氛围。统筹用好“一室”资源。设置VR党建智慧沙盘,开展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可视化学习、党史学习和党建培训;“有声图书馆”第一时间收听治国理政新理念、党史故事、廉政故事、榜样故事等;“党员心声”墙收听党员民辅警入党初心及学习心得体会,拓宽党员民辅警学习阵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精心打造“两廊”文化。统筹历下红色资源、名胜古迹,为茂岭山、群泉、大明湖、护城河、老城区(新城区)赋予“初心”“清廉”“为民”“使命”“江山”等精神内涵,建设“山泉湖河城”党建文化长廊,潜移默化引导党员民辅警提升党性修养。传承和弘扬为民初心、奉献精神和担当品质,提炼升华“烈火真金”“成城断金”“一诺千金”“点石成金”“惜时如金”精神内核,建设“泉城金街·金牌警务”警营文化长廊,形成特色鲜明的警营党建文化品牌。
高效落实“N”项措施。以创建学习型警营为抓手,建立“班前训”“班组会”即时学习制度。搭建师徒双向选择、薪火传承“警师制”结对模式,举办党员骨干上台讲课,介绍本职业务亮点经验及特色做法,全面浓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氛围。开展“书香润警营”读书分享活动,常态化带动全警交流学习心得,互换学习方法,助推能力提升。
“实景+实训”
打造红色励警“枫景线”
泉城路派出所坚持把红色资源“亮”出来、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深挖汇集派出所辖区“红色富矿”,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红色研学砥砺初心。依托辖区各类党性教育阵地、历史文化遗址、先模人物纪念馆、泉水古街名胜等丰厚红色资源以及生态元素,连点成线,创新推出“十里清泉行——实景党课”研学路线,将党性教育由室内搬到室外,把实训融入实境。让民警辅警在历史事件、革命人物、奋斗精神的“对话”中,感悟时代变迁、增进发展认同,切实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积极邀请社会各界群众参与派出所系列主题党日、政治生日和集体学习日等活动,将面向党旗光荣宣誓、学习强国竞赛答题、唱响红歌弘扬正气、志愿服务解困帮扶等内容穿插其中,以“小创意”激发“大反响”“小载体”实现“大集聚”,全方位营造沉浸式、代入感、可视化的党性体验,使警魂熔铸更“入心”、组织生活更“精彩”、公安形象更“美誉”、警民关系更“和谐”。
此外,泉城路派出所党支部还不定期与辖区省直单位、企业、校园等开展共建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围绕理论学习、服务理念、发展党员等相关工作,深入交流探讨,引领全警自觉强化“人民公安为人民”宗旨意识,一以贯之地强化打击整治、严防风险隐患、夯实基层基础、严明队伍管理,牢筑辖区“小平安”,汇聚整体防控“大平安”。
“融入+融合”
打造联系群众的红色润警“桥头堡”
泉城路派出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全面融入和协调社区各层级、单位党支部,推动公安党建文化融入警务工作日常,融入商圈社区、百姓邻里,助力党建警务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山东省首批“数防攻坚”省级试点派出所,以党建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落脚点,打造群众身边的“阿泉警官”,提高线上见警率。探索“邻里参与型”分层协商体系,打造“网格议事厅”“小院茶摊”“街坊人家社区议事会”“芙蓉街区错时议事站”等特色矛调平台,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千家万户,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每逢节假日,党员民警辅警与辖区保安、网格员、胡同管家、泉城义警、环卫工人等组成巡逻组走进商圈、景区等一线,将党群融合与安保维稳有机结合。面对“五花八门”的小事,他们不仅当好“安全员”除事故隐患,而且当好“服务员”迎八方游客。通过警民多元化参与机制,共同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促进党组织与群众之间心心相印,实践党群团结。
此外,泉城路派出所还聚焦中心主业,围绕时间节点,讲好公安故事。建立“派出所—社区(民警)—网格员和平安宣传志愿者”微信矩阵,每日紧盯警情数据和民意诉求,提高安全宣传影响力。融合济南“二安”诗词,组织党员民警辅警在景区开展“文化喊话”,兼顾游客情绪与治安效果,让群众爱听愿听、听进心里。创新推出原创手绘旅游地图,展现历下区网红景点和繁华商圈,让游客“一图在手、资源全有”,方便游客“有事情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