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万物皆可虚拟

——未来人类生活图景展望
点击查看原图
        智能时代,我们使用的很多产品,将不是真实的,又是真实可感的。实物产品用来满足人们生理上的硬需求,虚拟产品用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与精神上的各种需求。
  万物皆可虚拟,千般不必实有。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可以虚拟,你能想象的一切都可虚拟为现实。只有你想不到的愿望,没有实现不了的虚拟。每个人都可以像贾宝玉那样,在“太虚幻境”里爽一把“天上人间”。
  虚拟产品不只在虚拟世界里使用,在特定的环境下,也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之中。比如舞台演出,演员将不再需要化装,也不需要更换服饰,更不需要频繁更换道具,因为所有这一切皆可虚拟。比如你参加公共活动,也不需要带那么多服装,只要有虚拟设备,什么样的服装都可以为你配备。再比如,你的一间陋室,就可以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怡红院、潇湘馆、稻香村等可以随意转换,你想住在哪里,它就可虚拟为那里;你还可以选择让宝玉哥哥、黛玉妹妹、李纨嫂嫂等与你朝夕相伴。虚拟产品与体验消费,将带来经济的新一轮繁荣与生活的新一波繁华。
  当然,不要以为这一切都是白给的,虚拟产品也是有专利权的,使用它们也是要花钱的,只是它们便宜得多方便得多而已。
  ……
  不少人担心,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传感器,加上脑子超级好使的AI,将使每一个人都成为“透明人”,整个世界也就成了全景式监狱。这种担心是不是多余?是,又不是。“透明社会”已经到来,只是人们正痴迷于它的便利,还没有对它的弊端产生反感。当问题被提出来、认识到,剧情就会开始慢慢反转。不透明时,人们渴望透明;完全透明,大家便希望遮挡。
  小孩子喜欢玩一种叫“躲猫猫”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趣味就在于巧藏与会找。所谓巧藏,就是不太好找又不是找不着的状态。如果藏得不巧妙会产生因太容易找到而失去了发现的乐趣,或者因找不到而失去了继续玩下去的兴趣。
  社会治理与社会生活,和小孩子“躲猫猫”是一个理儿。透明代表认知,遮蔽才有想象。没有透明,认知就难到位,管理就不完善,秩序就会混乱。什么都透明了,诗意、想象、浪漫也就丢光了,活力就丧失了,生活就没什么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