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季度业绩亮眼,新动能全面发力

华鲁集团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

        近日,鲁港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对接会在青岛上合示范区举行,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将进一步加强鲁港两地产学研等创新资源交流合作,吸引香港科技企业在山东转化科技成果,引导山东企业在香港设立科技合作平台。

  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鲁集团)作为山东省驻港联系公司,持续推进鲁港科技合作。而这,只是华鲁集团发展领域的其中之一。近日,华鲁集团交上了第一季度的成绩单,集团业绩十分亮眼。华鲁集团发挥着企业的引领作用,其子公司也各自展示出“百家之长”,为山东省的化工、制药等产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首季度成绩实现“开门红”

  近日,华鲁集团官方披露了一季度的业绩。一季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运营质量持续向好,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明显增加。据统计,华鲁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创历史新高。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创历史第三高。“一利五率”指标继续全部位居省属企业前五,保持了营收增长大于资产增长、利润增长大于营收增长、现金流增长大于利润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首季度业绩实现了“开门红”,背后是以华鲁集团的高质高效发展作为支撑,科技创新成果多点开花。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华鲁集团上榜2023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榜单,位列第68位。2023年,华鲁集团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一方面汇聚各方资源,重点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合作,搭建高能级研发平台;另一方面注重创新平台内部建设,提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成绩。与此同时,华鲁集团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创新型企业培育成果均创历史最好成绩。截至目前,共拥有18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记者注意到,华鲁集团通过将研发投入纳入预算和考核管理,建立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2023年研发投入20.23亿元,同比增长11.53%,整体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25%,投入额度、投入强度均创历史新高。

  华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曾公开表示,华鲁集团坚持让先听到炮声的人自主经营,充分发挥各产业公司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地位、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科研组织的主体地位、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他指出,集团层面以树导向、强投入、重激励、聚人才四个方面为着力点,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024年,华鲁集团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做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引领和支撑。就具体目标而言,2024年预计研发投入22亿元,确保同比增长10%以上,投入强度保持在4%左右。不仅如此,华鲁集团还十分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据悉,华鲁集团将通过一系列合作平台,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力。

  华鲁恒升“万能溶剂”成行业标杆

  在集团的带领下,旗下各公司也紧跟时代发展要求,驻足各自领域,实现着高质高效发展。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鲁恒升)便是其中之一。2022年,华鲁恒升的DMF (二甲基甲酰胺)获得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的荣誉称号,可谓是华鲁恒升成绩单上的“耀眼一笔”。记者了解到,DMF是一种优良极性溶剂和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聚氨酯、医药、农药、电子等行业,被称为“万能溶剂”。

  2023年,华鲁恒升的DMF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2%。据了解,从2011年起,华鲁恒升秉承科技战略,边技术开发边扩大产能,不断优化产能和运行效率。2020年,华鲁恒升抢抓市场机遇,依托DMF机改项目迅速扩大产能。

  有了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基底,华鲁恒升也不忘融合各方特长,充实自身本领,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据介绍,华鲁恒升依托德州市政策扶持,产学研融合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在短短6个月内就新扩能一套10万吨/年装置,使企业年产DMF达到33万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生产源、全球最大的供应商,而DMF生产的绿色化、高端化、数字化水平也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水平。

  从单项冠军产品的指标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华鲁恒升“冠军”背后蕴藏的过硬道理。产品优势是他们最大的核心竞争力,而技术规模成本优势、品牌优势、售后服务优势等板块组合起来的综合核心竞争力,也是华鲁恒升在市场博弈中的保护墙。

  在智能化、科技化的浪潮下,华鲁恒升也将提升科技本领作为重点工作,培育新质生产力,壮大发展新动能。记者了解到,华鲁恒升累计投入过亿元,持续推进智能工厂、智慧园区和信息化建设,力求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先后建成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园区安全环保应急综合管控平台、智慧物流系统、高空瞭望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以及数据中心机房,实现了生产数据“数出一门”,配电室机器人全自动巡检,成为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和数字化车间。

  新华制药多个产品实现首单出口

  近日,华鲁集团旗下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制药)自主产品海外营销再获突破。新华制药生产的具有自主文号的近30万瓶布洛芬片发往美国,并首次以OTC药品形式进入商超和药店,实现了在美国制剂零售市场的新突破。

  在出口方面,新华制药实现了多个“首单”。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以来,新华制药围绕打造“三个国际基地”的战略目标,加快药品国际注册和欧美市场开拓。2023年10月,首单小剂量布洛芬片进入美国急救药品市场;12月,首单盒装布洛芬片进入德国制剂零售市场;今年以来,司维拉姆片获得欧盟上市许可,布洛芬片获得新西兰上市许可。

  成立于1943年的新华制药,是新中国第一家化学合成制药企业,是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神经系统类、甾体激素类药物等生产企业。

  2023年是新华制药创建80周年,新华制药也实现了效益连续10年稳定增长。据了解,新华制药在2023年抢抓发展机遇,形成新气象,培育新动能。原料药国际市场主导产品市场及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国内市场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收入、利润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同时,新华制药加大创新力度,打造新机制,创出新纪录。全年取得药品批件26个,兽药批件15个,创历史新高。OAB-14等重大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全年获得授权专利44件。

  完备的产业基础、国际化优势、品牌和质量优势、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生产园区功能完善已成为新华制药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是新华制药加快创新突破关键年。记者了解到,新华制药将大力挖掘原料药细分市场潜力,实现主导原料药国际国内市场销售增量目标。重点做好EPA系列等特色原料药市场开拓,重点发展好制剂大品种。引进更多制剂合作项目,特别要加快已经落地项目等进展,尽快实现商业化。与此同时,公司还将加快科技创新,加快新品投放,提升速度效能。力争全年取得制剂批件10个以上、原料药批件3个以上、一致性评价批件5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