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三无婚礼

        ◎解词人:赵亮
  
  字里有料

  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浙江嘉兴平湖一对新人,只花5000元就办了一场婚礼;来自安徽宿州市萧县的一对新人,为爱“减负”选择“零彩礼”,甚至拿共享单车当婚车;而吉林的一对新人索性不办婚宴,将费用节省下来去旅行……
  
  这样的婚礼,也被称为“三无婚礼”,是指简化婚礼流程,不用接亲,不要长长的车队,也没有伴郎伴娘,主打一个省力、省钱、个性化。而某婚恋平台发布的最新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广大年轻人逐渐在消费上变得理性,并且越来越向往轻量化、小而美的婚礼。喜事新办、简办成为新风尚。

  网友热议
  
  “生活是自己的,不用按别人的期待走流程。没有那些繁琐的结婚过程,真的很轻松。”

  “如果没有仪式感,那结不结婚真的没差别。”

  全媒全解
  
  结一种很“实在”的婚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三转一响”,90年代讲究星级酒店、豪华婚车的排场,到如今追求个性的“三无婚礼”。这些年,婚礼形式的变化,同样反映了时代变迁、观念更迭,也宣告现在的年轻人正在结一种很“实在”的婚——他们不想被卷入流水线式的婚礼流程,更愿意放弃一些“排场”和喧闹,举行一场真正为自己而办的婚礼,去追求自我认可的喜悦感和仪式感。
  
  不少媒体发表评论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三无”婚礼何以受到追捧。广州日报开门见山地指出,一者,年轻人自主意识增强;二者,年轻人理性消费观增强。
  
  闪电新闻在《简约不简单极简婚礼为何受欢迎》一文中也有类似观点:在更年轻化、轻量化的极简婚礼案例中,新人自己的审美意见往往是最大推动力。然而,在由父母出资、全权操办的婚礼中,这往往难以实现——“话语权交接的背后,既是经济主导权的交接,也有对传统婚俗观念的改变。一方面,拒绝‘大操大办’‘繁琐操办’的年轻人,从规模、流程等方面着手删减,杜绝了大众化婚礼服务带来的资源浪费,让举办一场婚礼更加‘力所能及’;另一方面,他们也用实际行动同落后婚俗、婚嫁陋习等说‘不’,逐渐累积起婚俗改革的内生动力。”

  红网在评论文章《“三无婚礼”,为形式“做减法”为幸福“做加法”》中认为,“三无婚礼”的出现对于改良婚礼形式,扭转社会风气,反对低俗婚闹和部分地区的婚礼陋俗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三无婚礼’ 展现出其亮点,就可以引来更多的年轻人加以仿效,简约化的婚礼模式蔚然成风,就可以减少形式主义婚礼的出现,这既减轻了年轻人的压力负担,又助推了大众的观念解放和思想进步。”
  
  红网的另一篇评论文章《“三无婚礼”:爱情本真,何需繁华》,则将“三无婚礼”与环保的关系进行阐述:“在资源日益紧张、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节约和环保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这对新人选择极简婚礼,不仅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坚持,也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贡献。这种行为值得我们赞赏和推广。”
  
  针对网友担心“三无婚礼”缺乏仪式感,新京报在评论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正所谓‘我的婚礼我做主’,如今很多年轻人不只是为婚礼‘瘦身’,更是对自我的认同。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设定婚礼,设计电子请柬、准备伴手礼甚至主持婚礼,如此亲身参与其中,收获的是关于婚礼的独家记忆。”
  
  当然,“三无婚礼”并不是对传统婚礼的全面否定。有人喜欢热闹和繁华,有人则更偏爱简单和温馨。这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于能否在婚礼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在其微信公号发文《“三无”“四无”婚礼频出,年轻人为啥爆改婚礼》所言,当一些年轻人善于“删繁就简”,自然也有一些人不怕“麻烦”。国潮回归、中式复兴,有人身骑白马、有人坐上花轿,“三书六礼”“凤冠霞帔”“十里红妆”等中式婚礼相关内容,在社交平台上很受欢迎……“从这个角度而言,只用‘结婚怕麻烦’来定义这届年轻人似乎不够全面。相反,他们一腔热忱,也满含勇气,善于以‘体验’为先,将‘想象’落地,用新鲜理念创造出婚庆仪式的万花筒。”
  
  荔枝新闻则在评论《“三无婚礼”流行:真爱无需负重前行》中发出倡议,面对“三无婚礼”,社会应该用更宽容的态度去拥抱:“鼓励婚庆行业提供如微型婚礼、旅行婚礼、公益婚礼、主题婚礼等更多元、更贴近当代青年需求的服务模式。同时,父母和子女间需要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对方的观点,寻找共识。父母可以尝试接受并尊重子女的选择,毕竟,幸福的婚姻不是靠豪华婚礼堆砌出来的,而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而成。”
  
  总而言之,身体力行为爱“减负”,这一届年轻人是认真的。婚礼的本质,其实就是告诉亲朋好友“我们结婚了”,并把幸福快乐分享给大家。由此而言,“三无婚礼”没什么不好,新人轻松愉快,亲朋的祝福能够抵达,又何必拘泥哪种形式的婚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