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园里有书香
◎文/李恒昌
在“日出初光先照”的日照海滨,有一个名叫城市樱花书房的地方,是我向往已久的。2021年10月,我创作的《大地上的歌吟——赵德发创作评传》出版后,日照作家云草女士专门录播了一段视频,对我的新书进行推介。录播地点就在樱花书房,而且视频首发便是樱花书房的公众号。由此,我开始了对她们的关注。发现她们的活动几乎长年不断,很是热闹,尤其是“日照文艺大讲堂”活动,几乎每周一次,除了疫情严重时段,几乎从未间断。
2023年初冬,我有幸来到了樱花书房参观。车停在一个密林深处,四周都是树木,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樱花书房,这不是樱花公园吗?”书房主人秦美玲女士笑着回答:“是啊,就是樱花公园啊,书房就在公园里面。”我赶忙问:“那边不是望海小区吗?”秦女士再次点头。我告诉她:“我家之前就在望海小区。”“啊,这么巧,您什么时候住在这里的?”我回答说:“九七年左右吧。住的时间不长,后来搬济南去了。”她不无遗憾地说:“如果你现在还在这里住就好了,可以到我们书房来读书写作,也可以参加我们的活动,给我们搞讲座。”我笑着说:“等我退休后,可以考虑再回来住。”
樱花书房藏身花园之中,其实并不大。秦女士告诉我,之前,是一个售楼处,经过一番改造而成,属于“修旧利废”。书房总共两层,目前配有四万多册各式各样的图书。
走进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日照作家图书专区。在这里,我欣喜地看到日照代表性作家赵德发、夏立君、刘加云等人的一系列著作。因为这些书,我多数都读过,也都写过评论,所以就有了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看到诗人窦凤晓刚刚出版的诗集《鹿群穿过森林》,心中不免设想,假如鹿群穿过这座樱花园将会怎样?它们会不会探头探脑地看看书房?
从书房的设计和布置,能看出秦女士是一个很有品位的人,也是一个爱美之人。既琳琅满目,又充满特色。随处可见的樱花装饰,让人在冬天里也能感到盎然的春意。看到眼前一簇簇肥嘟嘟的淡粉色插花,禁不住有些走神,想起“樱花之国”日本关于樱花的俳句《今日只谈诗与花儿》:
“人世皆攘攘
樱花默然转瞬逝
相对唯顷刻”
我将其轻声吟诵出来,想不到秦女士也随即吟诵了她专门为书房写下的诗句:
“晨与暮
书与琴
樱与你
在书中
不期而遇”
的确是一个有别于其他书房的地方。最突出的特点是布置了很多特别柔软的卡座,让读者用最放松的心情和最舒适的姿势读书。为了迎接更多的小读者,还专门辟出亲子区域,营造出更为舒适的童趣氛围。还设有学而书吧,红领巾读书角、红石榴读书角、濯心读书角等区域。有一块较大的空间,摆放成沙龙聚会的形式,感觉非常温馨。
秦女士告诉我,她们一直在找寻“不衹是书店”的意义,打造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书房,还是城市的一个文化会客厅,集书房、美学生活、咖啡茶饮、文创开发于一体,目的就是能够吸引读者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书,或者在这里思考,甚至可以发呆。
记得作家铁凝在《在纽约市立图书馆过节》一文中,曾对当地人设计的图书馆大为赞赏。其中最肯定的便是图书馆的舒适程度。铁凝写道:“阅读厅内竟安置着各式各样的沙发、软椅、躺椅,甚至华丽的锦缎卧榻。她们为了使读者舒服地读书,看来是绞尽了脑汁,不惜代价。”这眼前的一切,如果铁凝看了,想必也会赞不绝口。
国人向来视读书为“苦业”,有一种极为难得“苦读”精神。古人所谓“头悬梁,锥刺股”便是最好的证明。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当然有理由将“苦读”转化为“悦读”。想来,秦女士正是做着这样的事情。
现代城市书房建设,较为普遍的难题在于读者太少,阅读的方式正在悄悄改变,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书房建起来了,配了那么多书,却没有读者,很是冷清。但樱花书房却不是这样。这里每天读者都络绎不绝。这不,书店刚刚开门,就进来一大队“背包客”,准备在这里享受一顿精神的“大餐”。
如何解决读者少的问题,秦女士有两大“高招”。一个是多举办活动,靠内涵丰富的活动吸引读者。她把这一做法称之为“阅读+”,把非遗文化、绘本讲演、故事拆读等与阅读推广结合起来,让读者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自然大家就会常来了,甚至很多读者是慕名而来。作为全民阅读推广人,秦美玲女士不仅见证了城市书房的发展变化,而且亲自投身到全民阅读推广中来,进社区下乡镇,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读者推荐好书,带动身边人一起读书。
书房二楼的露台,空间比较大。秦女士抬起右手,让我看向望海小区的方向,然后告诉我,春天的时候,樱花盛开,这里简直就是一片花的海洋。有人还专门在这里举行婚礼,然后到前面的蓝海大酒店就餐。这个消息让我惊喜不已。我知道,人们多数在酒店举办婚礼,也有人选择室外或教堂。我也知道,乒乓名将王楠,曾在渤海轮渡上举行婚礼。更有“诚会玩”的人,乘坐滑翔伞或热气球在空中举行婚礼。但是,在书房举行婚礼,还是第一次听说。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仔细想想,这真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婚礼在书房举行,不仅让书房增添了喜庆色彩,无疑也摆脱了传统婚礼的俗气,极大地提升了婚礼的品位。
书房一楼的展示牌上,摆放着她们获得的各种荣誉。其中有“山东省最美城市书房”“全省创新阅读空间”“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长三角地区最美公共阅读空间”等等。最吸引我的却是旁边的一张照片。一对老人并排坐在书桌前,两人的头发都洁白如霜,他们手里各自捧着一本书,认真地读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秦女士告诉我,这对老人,每天下午两点左右过来,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比我们工作人员还准时。
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也成了诞生故事的地方。有那么多好读者,让秦女士念念在心。书房刚开始筹备的时候,一位年近花甲的外地退休教师来到这里。最初是质疑,当秦女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后,他毅然将自己的八箱书免费赠给了书房。他说,这些书一直陪伴他多年,有些书帮助他渡过了生活上的难关,希望这些书能够去影响更多的人。
一位大学生在开学前最后一次离开樱花书房时,在书里夹了一张留言条:“谢谢你们的陪伴,愿我考研上岸,再来樱花园馆”。一对耄耋老人在书房突然断电时,安抚年轻的工作人员:“孩子别怕,我们都在呢。”还有一位细心的读者,专程为书房捐赠了“椅子消音垫”,让这里的一切都变得“静悄悄”。
秦女士开车送我到高铁站的路上,我夸奖她“干得真不错,付出了很多心血”。她微微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种幸福,因为热爱,所以做得比较用心用情一些。在我们日照,有50多家这样的书房,服务读者700多万人次。”
我问秦女士:“从事这个事情,其实是蛮辛苦的。为什么选择做这个?”她回答说:“这是我的一个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小时候就喜欢阅读,梦想有朝一日自己可以开一家书店。”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她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美丽的光亮。
“这是我的一个梦。”这话说得真好,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的一个梦呢?曾几何时,我多次设想,有条件时,一定开一个书店,吸引更多的人读书。就在二十年前,我甚至将书店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月光书屋”。月明星稀的夜晚,在月光下读书,想一想都感到惬意和幸福。可是,时至今日,这个梦想却始终没有实现。同样的梦想,我没做到,秦女士却做到了。
“或许我记不清每一位读者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份读书的渴望。”秦女士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击中了我内心的某种柔软,让我感动。
记得当年,在日照工作的时候,当朋友问我住在哪里时,我总是非常自豪地说:“在望海小区,前面是樱花园,左边是植物园,站在阳台上,能看到东边的大海。”如今,如果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还要加上一句:“樱花园里还有个好去处,适合读书和发呆”。
在“日出初光先照”的日照海滨,有一个名叫城市樱花书房的地方,是我向往已久的。2021年10月,我创作的《大地上的歌吟——赵德发创作评传》出版后,日照作家云草女士专门录播了一段视频,对我的新书进行推介。录播地点就在樱花书房,而且视频首发便是樱花书房的公众号。由此,我开始了对她们的关注。发现她们的活动几乎长年不断,很是热闹,尤其是“日照文艺大讲堂”活动,几乎每周一次,除了疫情严重时段,几乎从未间断。
2023年初冬,我有幸来到了樱花书房参观。车停在一个密林深处,四周都是树木,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樱花书房,这不是樱花公园吗?”书房主人秦美玲女士笑着回答:“是啊,就是樱花公园啊,书房就在公园里面。”我赶忙问:“那边不是望海小区吗?”秦女士再次点头。我告诉她:“我家之前就在望海小区。”“啊,这么巧,您什么时候住在这里的?”我回答说:“九七年左右吧。住的时间不长,后来搬济南去了。”她不无遗憾地说:“如果你现在还在这里住就好了,可以到我们书房来读书写作,也可以参加我们的活动,给我们搞讲座。”我笑着说:“等我退休后,可以考虑再回来住。”
樱花书房藏身花园之中,其实并不大。秦女士告诉我,之前,是一个售楼处,经过一番改造而成,属于“修旧利废”。书房总共两层,目前配有四万多册各式各样的图书。
走进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日照作家图书专区。在这里,我欣喜地看到日照代表性作家赵德发、夏立君、刘加云等人的一系列著作。因为这些书,我多数都读过,也都写过评论,所以就有了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看到诗人窦凤晓刚刚出版的诗集《鹿群穿过森林》,心中不免设想,假如鹿群穿过这座樱花园将会怎样?它们会不会探头探脑地看看书房?
从书房的设计和布置,能看出秦女士是一个很有品位的人,也是一个爱美之人。既琳琅满目,又充满特色。随处可见的樱花装饰,让人在冬天里也能感到盎然的春意。看到眼前一簇簇肥嘟嘟的淡粉色插花,禁不住有些走神,想起“樱花之国”日本关于樱花的俳句《今日只谈诗与花儿》:
“人世皆攘攘
樱花默然转瞬逝
相对唯顷刻”
我将其轻声吟诵出来,想不到秦女士也随即吟诵了她专门为书房写下的诗句:
“晨与暮
书与琴
樱与你
在书中
不期而遇”
的确是一个有别于其他书房的地方。最突出的特点是布置了很多特别柔软的卡座,让读者用最放松的心情和最舒适的姿势读书。为了迎接更多的小读者,还专门辟出亲子区域,营造出更为舒适的童趣氛围。还设有学而书吧,红领巾读书角、红石榴读书角、濯心读书角等区域。有一块较大的空间,摆放成沙龙聚会的形式,感觉非常温馨。
秦女士告诉我,她们一直在找寻“不衹是书店”的意义,打造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书房,还是城市的一个文化会客厅,集书房、美学生活、咖啡茶饮、文创开发于一体,目的就是能够吸引读者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书,或者在这里思考,甚至可以发呆。
记得作家铁凝在《在纽约市立图书馆过节》一文中,曾对当地人设计的图书馆大为赞赏。其中最肯定的便是图书馆的舒适程度。铁凝写道:“阅读厅内竟安置着各式各样的沙发、软椅、躺椅,甚至华丽的锦缎卧榻。她们为了使读者舒服地读书,看来是绞尽了脑汁,不惜代价。”这眼前的一切,如果铁凝看了,想必也会赞不绝口。
国人向来视读书为“苦业”,有一种极为难得“苦读”精神。古人所谓“头悬梁,锥刺股”便是最好的证明。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当然有理由将“苦读”转化为“悦读”。想来,秦女士正是做着这样的事情。
现代城市书房建设,较为普遍的难题在于读者太少,阅读的方式正在悄悄改变,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书房建起来了,配了那么多书,却没有读者,很是冷清。但樱花书房却不是这样。这里每天读者都络绎不绝。这不,书店刚刚开门,就进来一大队“背包客”,准备在这里享受一顿精神的“大餐”。
如何解决读者少的问题,秦女士有两大“高招”。一个是多举办活动,靠内涵丰富的活动吸引读者。她把这一做法称之为“阅读+”,把非遗文化、绘本讲演、故事拆读等与阅读推广结合起来,让读者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自然大家就会常来了,甚至很多读者是慕名而来。作为全民阅读推广人,秦美玲女士不仅见证了城市书房的发展变化,而且亲自投身到全民阅读推广中来,进社区下乡镇,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读者推荐好书,带动身边人一起读书。
书房二楼的露台,空间比较大。秦女士抬起右手,让我看向望海小区的方向,然后告诉我,春天的时候,樱花盛开,这里简直就是一片花的海洋。有人还专门在这里举行婚礼,然后到前面的蓝海大酒店就餐。这个消息让我惊喜不已。我知道,人们多数在酒店举办婚礼,也有人选择室外或教堂。我也知道,乒乓名将王楠,曾在渤海轮渡上举行婚礼。更有“诚会玩”的人,乘坐滑翔伞或热气球在空中举行婚礼。但是,在书房举行婚礼,还是第一次听说。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仔细想想,这真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婚礼在书房举行,不仅让书房增添了喜庆色彩,无疑也摆脱了传统婚礼的俗气,极大地提升了婚礼的品位。
书房一楼的展示牌上,摆放着她们获得的各种荣誉。其中有“山东省最美城市书房”“全省创新阅读空间”“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长三角地区最美公共阅读空间”等等。最吸引我的却是旁边的一张照片。一对老人并排坐在书桌前,两人的头发都洁白如霜,他们手里各自捧着一本书,认真地读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秦女士告诉我,这对老人,每天下午两点左右过来,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比我们工作人员还准时。
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也成了诞生故事的地方。有那么多好读者,让秦女士念念在心。书房刚开始筹备的时候,一位年近花甲的外地退休教师来到这里。最初是质疑,当秦女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后,他毅然将自己的八箱书免费赠给了书房。他说,这些书一直陪伴他多年,有些书帮助他渡过了生活上的难关,希望这些书能够去影响更多的人。
一位大学生在开学前最后一次离开樱花书房时,在书里夹了一张留言条:“谢谢你们的陪伴,愿我考研上岸,再来樱花园馆”。一对耄耋老人在书房突然断电时,安抚年轻的工作人员:“孩子别怕,我们都在呢。”还有一位细心的读者,专程为书房捐赠了“椅子消音垫”,让这里的一切都变得“静悄悄”。
秦女士开车送我到高铁站的路上,我夸奖她“干得真不错,付出了很多心血”。她微微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种幸福,因为热爱,所以做得比较用心用情一些。在我们日照,有50多家这样的书房,服务读者700多万人次。”
我问秦女士:“从事这个事情,其实是蛮辛苦的。为什么选择做这个?”她回答说:“这是我的一个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小时候就喜欢阅读,梦想有朝一日自己可以开一家书店。”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她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美丽的光亮。
“这是我的一个梦。”这话说得真好,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的一个梦呢?曾几何时,我多次设想,有条件时,一定开一个书店,吸引更多的人读书。就在二十年前,我甚至将书店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月光书屋”。月明星稀的夜晚,在月光下读书,想一想都感到惬意和幸福。可是,时至今日,这个梦想却始终没有实现。同样的梦想,我没做到,秦女士却做到了。
“或许我记不清每一位读者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份读书的渴望。”秦女士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击中了我内心的某种柔软,让我感动。
记得当年,在日照工作的时候,当朋友问我住在哪里时,我总是非常自豪地说:“在望海小区,前面是樱花园,左边是植物园,站在阳台上,能看到东边的大海。”如今,如果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还要加上一句:“樱花园里还有个好去处,适合读书和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