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打破“35岁求职门槛”再进一步

        年龄门槛以后会不会存在,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但是在当下,打破35岁门槛对于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燃眉之急,不管对于公务员队伍构成还是企事业单位招聘都是积极信号。让有能力的人不被35岁所困,让需要人才的行业不在35岁上纠结,这样的双赢其实可以再多一点。
  
  近日,“公务员部分岗位年龄调整到40周岁”冲上热搜,赢得一片叫好之声。据媒体报道,一些地区将招录公务员的部分岗位年龄调整到40周岁,为打破35岁职业门槛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助于改变职场年龄歧视。
  
  我国《公务员录用规定》中明确规定:“报考公务员年龄应当18周岁以上,35岁以下。”长期以来,“公考35岁年龄门槛”已成为很多人潜意识里的一种共识。为此,一旦过了“35岁年龄门槛”,许多超龄青年便不得不放弃公考。而且,公务员招录35岁的年龄限制早已传导至企业招聘,不少企业同样设置35岁的年龄限制,成为求职者无形的门槛。
  
  但近年来,这一年龄限制已经跟不上整个社会的发展。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7.5年增长到10.9年,2022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了14年。伴随人们受教育时间的延长,“35岁门槛”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许多行业和领域要求员工具备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倾向于招聘年轻的员工;但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35岁以上的群体往往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心态,甚至在律师、医生等职业领域,年龄可以成为加分项。如果一味追求35岁以下,单位需要的人才招不到,人才需要的工作找不到,只会造成“双输”的局面。
  
  另外,公务员是一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业,服务性和示范性都很强。特别是近年来,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中国发展的关键任务紧锣密鼓,让人们见证了一大批能扛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这个群体既要有“年轻人”式的精力,又要有“中年人”式的经历,才能以巨大的同理心和共情力,和老百姓一起深耕未来。具有这样优势和特征的人,有人少年老成、有人大器晚成,是一个个有性情的个体,远不是“青年”“中年”的简单年龄二元能框定的。
  
  所以,眼下多地公考年龄放宽,无疑是对“公考35岁年龄门槛”的一种必要纠偏,值得点赞,值得肯定。
  
  当然,公考放宽年龄限制也需要谨慎。公务员是相对封闭的体系,庞大而稳定,目前的公考并不像其他社会职业那样具有流动性,拿出招考的基本都是人员退休后经调整预留的基础性岗位,是公务员队伍“代谢式”补充的选才方式,这自然决定了公考更倾向于年轻人,这也是导致了公考有约定俗成门槛的内在原因。
  
  总体而言,年龄门槛以后会不会存在,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但是在当下,打破35岁门槛对于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燃眉之急,不管对于公务员队伍构成还是企事业单位招聘都是积极信号。如此,既有利于扩大公务员招录的选人面,提高岗位所需职业素养的匹配度,也有利于确立用人竞争更为开放公平的环境导向。让有能力的人不被35岁所困,让需要人才的行业不在35岁上纠结,这样的双赢其实可以再多一点。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