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人社局多措并举吸引毕业生来济留济
打好“组合拳”聚力稳就业

历城区为高校毕业生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近年来,济南市历城区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政策再聚焦、措施再给力,让更多高校毕业生扎根历城。3月29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2023年度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系列榜单,其中,历城区荣获2023年度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城区10强。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实习生 韩昕仪
深化产业发展,打造集聚高地
2023年,历城区持续深化“4433”工作推进体系,系统谋划“项目落地、产业培育、招商引资”三大主攻方向,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壮大,为吸引高校毕业生厚植就业沃土。
一是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开园运行。和普威视、中兴协力等50余家重点企业签约入驻,济南晶谷研究院、齐鲁光谷等标志性项目成功落户,南砂晶圆碳化硅北方产业基地顺利通过国家“窗口指导”。
二是打造“稼轩国际人才创业港”。依托“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建设,在超算科技园打造3000㎡“稼轩国际人才创业港”,集中孵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三是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引进高质项目。2023年全区新引进过亿元项目190余个,邦德激光全球总部基地、“全联集采”北方区域总部等一批引领性项目落户,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双招双引”特色园区。
据统计,2023年全区新增“四上”单位385家,总量突破1800家;新增市场主体3.44万家,占全市15.7%,市场主体累计达22.47万家,占全市14.6%,新增数量和总量持续稳居全市第1位;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级瞪羚企业10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300余家;18家企业入围全市民营企业百强,数量全市第1。
夯实人才基础,织密服务网络
历城区打破行业壁垒,加强“政校企”合作,建立就业服务联动机制,最大力度发挥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及企业优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一是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023年累计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线下大型招聘会10场,共有1739家企业参会,需求人数共计59891人,进场求职的毕业生接近3490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超过8150人。
二是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依据“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实名登记系统数据,通过多种方式对辖区所有离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逐一摸清个人信息、就业需求,确保“一个不落”,2023年实现联系服务率100%。
三是开展高校毕业生“青鸟计划”。深化打造“青鸟计划”服务大学生就业、助力全区招才引才特色工作平台,先后发布就业、创业、实习岗位需求5500余个,直接联系高校学子1200余人,建成覆盖全区各街道的16家青年驿站,为来济求职、面试学子提供7至14天的免费住宿以及就业人才政策、岗位招聘信息、城市融入青年联谊等“一站式”服务。
加大招引力度,实现引育集聚
历城区依托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及历城区人才服务手册,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一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引才直通车”系列活动。2023年“引才直通车”开进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协助组织历城区单位参加“才聚泉城高校行”活动,宣讲济南市、区人才政策,吸引毕业生来历城区就业。
二是落实高校毕业生等人才的各项政策。2023年历城区新认定市、区高层次人才4500余人,引进博士研究生430余人、海外留学生200余人、大学生等青年人才19000余人,发放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博士后生活和住房补贴、博士后留济补贴7000余万元,做好区级人才公寓会签100余次。
三是为高校毕业生打造生活社区。以历城区唐冶片区、王舍人片区为试点,打造职住一体、兼具休闲的“稼轩国际人才社区”,对入住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免租、4—6折不等的优惠待遇。
四是深化高校毕业生服务创新工作。在济南市人才分类认定的基础上,开展历城特色认定,将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历城区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并发放“稼轩人才卡”。
培育创业载体,高效带动就业
历城区积极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高端人才。
一是搭建“双创”平台。积极融入齐鲁科创大走廊、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搭建具有辨识度的数字经济高能级双创平台,加速提升数字经济人才承载力、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
二是集聚活力创新孵化载体。突出专业化发展导向,形成浪潮云创、济钢创智谷等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为核心,创业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目前全区共建成市级创业孵化基地8家,各基地入驻实体共计400余家。
三是持续深化与山东大学的政产学研合作。与山东大学共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创新转化基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培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创新发展新生态和产业发展新动能,已入驻项目团队30余个,为高校毕业生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实习生 韩昕仪
深化产业发展,打造集聚高地
2023年,历城区持续深化“4433”工作推进体系,系统谋划“项目落地、产业培育、招商引资”三大主攻方向,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壮大,为吸引高校毕业生厚植就业沃土。
一是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开园运行。和普威视、中兴协力等50余家重点企业签约入驻,济南晶谷研究院、齐鲁光谷等标志性项目成功落户,南砂晶圆碳化硅北方产业基地顺利通过国家“窗口指导”。
二是打造“稼轩国际人才创业港”。依托“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建设,在超算科技园打造3000㎡“稼轩国际人才创业港”,集中孵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三是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引进高质项目。2023年全区新引进过亿元项目190余个,邦德激光全球总部基地、“全联集采”北方区域总部等一批引领性项目落户,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双招双引”特色园区。
据统计,2023年全区新增“四上”单位385家,总量突破1800家;新增市场主体3.44万家,占全市15.7%,市场主体累计达22.47万家,占全市14.6%,新增数量和总量持续稳居全市第1位;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级瞪羚企业10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300余家;18家企业入围全市民营企业百强,数量全市第1。
夯实人才基础,织密服务网络
历城区打破行业壁垒,加强“政校企”合作,建立就业服务联动机制,最大力度发挥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及企业优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一是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023年累计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线下大型招聘会10场,共有1739家企业参会,需求人数共计59891人,进场求职的毕业生接近3490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超过8150人。
二是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依据“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实名登记系统数据,通过多种方式对辖区所有离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逐一摸清个人信息、就业需求,确保“一个不落”,2023年实现联系服务率100%。
三是开展高校毕业生“青鸟计划”。深化打造“青鸟计划”服务大学生就业、助力全区招才引才特色工作平台,先后发布就业、创业、实习岗位需求5500余个,直接联系高校学子1200余人,建成覆盖全区各街道的16家青年驿站,为来济求职、面试学子提供7至14天的免费住宿以及就业人才政策、岗位招聘信息、城市融入青年联谊等“一站式”服务。
加大招引力度,实现引育集聚
历城区依托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及历城区人才服务手册,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一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引才直通车”系列活动。2023年“引才直通车”开进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协助组织历城区单位参加“才聚泉城高校行”活动,宣讲济南市、区人才政策,吸引毕业生来历城区就业。
二是落实高校毕业生等人才的各项政策。2023年历城区新认定市、区高层次人才4500余人,引进博士研究生430余人、海外留学生200余人、大学生等青年人才19000余人,发放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博士后生活和住房补贴、博士后留济补贴7000余万元,做好区级人才公寓会签100余次。
三是为高校毕业生打造生活社区。以历城区唐冶片区、王舍人片区为试点,打造职住一体、兼具休闲的“稼轩国际人才社区”,对入住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免租、4—6折不等的优惠待遇。
四是深化高校毕业生服务创新工作。在济南市人才分类认定的基础上,开展历城特色认定,将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历城区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并发放“稼轩人才卡”。
培育创业载体,高效带动就业
历城区积极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高端人才。
一是搭建“双创”平台。积极融入齐鲁科创大走廊、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搭建具有辨识度的数字经济高能级双创平台,加速提升数字经济人才承载力、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
二是集聚活力创新孵化载体。突出专业化发展导向,形成浪潮云创、济钢创智谷等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为核心,创业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目前全区共建成市级创业孵化基地8家,各基地入驻实体共计400余家。
三是持续深化与山东大学的政产学研合作。与山东大学共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创新转化基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培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创新发展新生态和产业发展新动能,已入驻项目团队30余个,为高校毕业生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