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区发布高质量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逐步实现每校至少1名专职科学教师
4月2日上午,“历下新质力科学向未来”历下区高质量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会暨历下区科学课堂展示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历下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举行。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历下区将实施“六大专项行动”,三年内培育30所科学教育实验校,打造10个科学教育研究基地,逐步实现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理工类专职科学教师配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依托“科学+”
深化“一体化全贯通”培养模式
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新能源电动车开进校园是种怎样的感受?日前,在济南市历下区高质量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会暨历下区科学院成立启动仪式上,济南市辅仁学校的学生驾驶着“辅仁启蒙号”亮相,这辆校园版新能源电动车一出场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据济南市辅仁学校学生邢泊远介绍,这辆新能源电动车不同于平时玩的玩具车,需要了解很多车辆结构的相关知识,尽管在零件制作方面有较大难度,但邢泊远和自己的小组组员们还是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呈现出这辆校园版新能源电动车。
爱钻研、爱探究,像邢泊远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近年来,历下教育适应时代要求,开辟新时代科学教育新赛道,不断实现学校科学教育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科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收获科学素养、一些愿意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和提升的平台。
依托历下“科学+”理念,去年9月,济南市历下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正式启动,这是济南市建成的首个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项目。该中心占地1700平方米,打造了人工智能科技展示体验厅、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等多元化教育空间,每学年可为全区师生提供研学、课后延时服务、科技特长生培养及培训等服务5万余人次。此外,智能+青少年科学院、十大科学教育研究基地等一批优质平台加快建设,历下区把科普、科创路径作为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柱基础,深化“一体化全贯通”科学教育培养模式,围绕全区科学教育事业,组建历下区高质量科学教育领导小组和局科学教育专家团队,成立高校科教人才联盟,打造科创人才实践基地,不断挖掘产教联合的“叠加效应”。
近年来,历下区还以融合科学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为重要支撑,小学科学教育师生比达1 105,初中理化生等科学专兼职教师学历为研究生的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在省内领先。
将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三年培育30所实验校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下一步,历下区将实施推进科学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科学教育教学方式创新、高品质校内外科学教育实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小学科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六大专项行动”,开辟科学教育新赛道、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打造科学教育大格局。
在科学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将根据学段特点和学生需求,依托哈佛大学科学教师资源团队,建立区域科学课程研发共同体——爱科学教育工作坊。三年内,每学年每学段认定10门区级科普教育特色课程、10门区级科学实践(实验)类特色课程、10门区级科创教育特色课程。三年内培育30所实验校,三年后认定10所示范校。
历下区将开展“十大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建设”行动、“百位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协同历下区科协、区财政局、团区委等单位,成立区青少年科创教育委员会,统筹协调区域科学教育优质资源,三年内,打造10个科学教育研究基地,每年组织1000名历下青少年进入研学营开展研学活动。
开展“千名科学教师专项培养行动”。落实中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加强中小学实验员、中小学科学教研员配备,逐步实现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理工类专职科学教师配备,每所学校均配备科学教育团队。历下区将通过专家引领、团队研修、专业能力考核等方式,培养60位胜任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青年教师建立历下区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类名师工作室。
在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将实施历下区青少年创新英才培养计划,依托前期认定的市名优特色学校,建立五大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选聘来自高校、优质高中、区创新人才培养类名师工作室的精干师资,共同开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三年内,选拔不少于300位学生进入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学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依托“科学+”
深化“一体化全贯通”培养模式
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新能源电动车开进校园是种怎样的感受?日前,在济南市历下区高质量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会暨历下区科学院成立启动仪式上,济南市辅仁学校的学生驾驶着“辅仁启蒙号”亮相,这辆校园版新能源电动车一出场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据济南市辅仁学校学生邢泊远介绍,这辆新能源电动车不同于平时玩的玩具车,需要了解很多车辆结构的相关知识,尽管在零件制作方面有较大难度,但邢泊远和自己的小组组员们还是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呈现出这辆校园版新能源电动车。
爱钻研、爱探究,像邢泊远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近年来,历下教育适应时代要求,开辟新时代科学教育新赛道,不断实现学校科学教育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科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收获科学素养、一些愿意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和提升的平台。
依托历下“科学+”理念,去年9月,济南市历下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正式启动,这是济南市建成的首个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项目。该中心占地1700平方米,打造了人工智能科技展示体验厅、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等多元化教育空间,每学年可为全区师生提供研学、课后延时服务、科技特长生培养及培训等服务5万余人次。此外,智能+青少年科学院、十大科学教育研究基地等一批优质平台加快建设,历下区把科普、科创路径作为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柱基础,深化“一体化全贯通”科学教育培养模式,围绕全区科学教育事业,组建历下区高质量科学教育领导小组和局科学教育专家团队,成立高校科教人才联盟,打造科创人才实践基地,不断挖掘产教联合的“叠加效应”。
近年来,历下区还以融合科学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为重要支撑,小学科学教育师生比达1 105,初中理化生等科学专兼职教师学历为研究生的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在省内领先。
将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三年培育30所实验校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下一步,历下区将实施推进科学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科学教育教学方式创新、高品质校内外科学教育实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小学科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六大专项行动”,开辟科学教育新赛道、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打造科学教育大格局。
在科学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将根据学段特点和学生需求,依托哈佛大学科学教师资源团队,建立区域科学课程研发共同体——爱科学教育工作坊。三年内,每学年每学段认定10门区级科普教育特色课程、10门区级科学实践(实验)类特色课程、10门区级科创教育特色课程。三年内培育30所实验校,三年后认定10所示范校。
历下区将开展“十大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建设”行动、“百位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协同历下区科协、区财政局、团区委等单位,成立区青少年科创教育委员会,统筹协调区域科学教育优质资源,三年内,打造10个科学教育研究基地,每年组织1000名历下青少年进入研学营开展研学活动。
开展“千名科学教师专项培养行动”。落实中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加强中小学实验员、中小学科学教研员配备,逐步实现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理工类专职科学教师配备,每所学校均配备科学教育团队。历下区将通过专家引领、团队研修、专业能力考核等方式,培养60位胜任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青年教师建立历下区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类名师工作室。
在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将实施历下区青少年创新英才培养计划,依托前期认定的市名优特色学校,建立五大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选聘来自高校、优质高中、区创新人才培养类名师工作室的精干师资,共同开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三年内,选拔不少于300位学生进入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