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囊括海尔创始人40年心路历程
思想碰撞点燃“永恒的活火”

张瑞敏

日前,海尔集团创始人、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来到“与辉同行”直播间,与东方甄选高级合伙人董宇辉以“一团永恒的活火”为主题,就阅读、管理与人生等话题展开了精彩的思想交锋。记者注意到,本次直播开始仅15分钟,观看人数就达到10万人,最高在线人数超45万。访谈结束后,张瑞敏新作《永恒的活火》共售出超3万册,销售额超269.7万元。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实习生 孙骐越
一本书,囊括海尔创始人的心路历程
涵盖了企业管理、组织创新和战略发展的困惑、思索和洞见,在新作《永恒的活火》中,张瑞敏将自己毕生的企业经营经验进行了凝练的总结。全书以2005年以来作者与全球31位管理大师和专家的对话为主要内容,以围绕海尔集团管理创新的思想交锋为主线,探讨了如何选择接班人、如何激发组织活力、如何应对外部挑战等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展现了优秀的中国企业对管理之道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海尔集团从筚路蓝缕的艰辛到如今的辉煌,从模仿复制到引领世界管理思想的非凡蜕变。
从一家小小的家电厂,到如今的全球家电巨头,张瑞敏的成功绝非偶然,其每一个决策中都彰显着独到的智慧与远见。在这本书中,张瑞敏详细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从最初的艰辛起步,到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种种挑战,再到如今的辉煌成就。其中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史,更是一个企业家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持续创新的故事。
除了创业故事,张瑞敏还深入探讨了管理的本质。他认为,管理不仅仅是一套制度或是一套方法,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他强调了团队合作、创新思维、持续学习等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理念来带领企业不断前进的经验。“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是张瑞敏的人生信条,而不断地奔跑和超越便是其过往人生的总结,在书中,他鼓励人们要有梦想、有追求、有勇气面对困难,并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直播首秀,点燃阅读的“永恒活火”
在工作之外,张瑞敏一向低调,鲜少参与公开活动。此次张瑞敏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是其在“直播间”的初次露面,也是“与辉同行”继诺奖得主作家、著名导演等嘉宾之后,与国内知名企业家的首次“牵手”。
全长1.5小时的对话始终展现着高质量,谈及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的感受时,张瑞敏幽默地说道,“我们希望做的不是与辉同行,是与辉共进化,希望我们的话题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欢迎。”在直播中,两人就“如何读书”进行分享,比如《道德经》《易经》等作品,如何知行合一,把书中的内容落实到实践中,落实到管理中。
一位长期跟踪研究海尔的专家曾这样形容张瑞敏的生活,“他是一个‘枯燥’的人,工作之余就是看书和思考。”在对话中,董宇辉同样对这一话题产生了兴趣,“您除了读书还有什么爱好?”对此,张瑞敏回应,“除了读书,没有别的什么爱好。”“我的办公室有5000多本书,平均每周要看2本以上。”
在繁重的任务、忙碌的工作中,高效阅读何以实现,又如何长期保持?直播间现场,张瑞敏分享了两个诀窍:其一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他说:“我希望看书的时候我是客体,我会看我想表达的东西在书里头是不是有所体现,有所体现的话能不能体现得更好,也就是用书对我的精神做出更好的诠释。”其二是遵循“二八法则”,拿到书后,自己通常会先快速浏览全书,找到内容中最关键的20%,然后再仔细阅读,这样一下子就提高了阅读效率。
此外,张瑞敏补充道,“手头一定要有一本很好的经典,我的就是《道德经》,经典就是常读,常新。”孔子、孙子、老子,以及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论,都对他的管理思维影响颇深。“真正的管理不是管理资产,而是管理人,一家企业的兴衰取决于人。”
人才管理,是要让每个人身上的太阳发光
作为新晋的公司高级合伙人,董宇辉把这场访谈当成一个向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前辈讨教的机会。他抛出了自己的问题:“在40多年的创业历程中您是如何选人、用人的,有哪些评价人才的标准?”
张瑞敏表示,今天传统管理哲学的三要素已经发生了改变,每个人都应该是人才,都可以成为自己的CEO。“很多公司都不缺人才,而是缺出人才的机制。就像苏格拉底说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他发光。”让每个人的活力、能量都能发挥出来。
“管理”是当晚频频提到的另一个关键词。董宇辉问及如何让企业保持“永恒的活火”,“是不是活得久的企业就是不折腾?”对此,张瑞敏回应:“不对,要不断地折腾,折腾就是进化。但不是说乱折腾,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挑战自我。要么他杀死亡,要么自杀重生,凤凰涅槃。”
张瑞敏回顾了自己三次管理思想的转变:上世纪80年代临危受命担任厂长,借鉴儒家思想,强调纪律、团结、奋斗;企业再往后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始借用孙子“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矣”的思想,进步不能太快,投机取巧是无效的; 现在则推崇老子的思想——“太上,不知有之”,好的领导者,下属不知道他的存在,他的责任是创造一种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能量。
最后,董宇辉用“获益匪浅,十分激动”来形容这场对话,他表示,“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这是我今天最大的感触和收获。”
作者简介
张瑞敏,海尔集团创始人,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获得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终身成就奖的第一个中国人、第一位企业家。1984年创业以来,张瑞敏带领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资不抵债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发展成为物联网时代世界先锋性的生态型企业。202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收超3506亿元,旗下海尔智家荣居世界500强。
2021年9月17日,张瑞敏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主席埃里克·科尼埃尔联合签署首张人单合一管理创新体系国际认证证书,标志着中国企业创造的管理模式符合了国际标准,并开创了中国企业从接受国际标准认证到输出国际标准认证的新时代。
作者观点
●管理学转来转去,都需要解决人性的问题。你营造什么样的环境,员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家都在说企业家精神。我的理解和他们的不一样,我理解的企业家精神不是企业家本身的精神,也不是企业家本身的创造精神,而是指你有多大的平台,能让所有人成为企业家,才是企业家精神。
●我觉得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很多冥思苦想预测未来,预判将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制订很多方案。与其那样,我们不如让创业团队自己面对未来、创造未来,这样就有办法应对所有不确定性了。
●我们公司的文化是四个字:自以为非。所有人都很习惯回忆过去,但昨天的成功、昨天的成就不代表你今天会成功。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实习生 孙骐越
一本书,囊括海尔创始人的心路历程
涵盖了企业管理、组织创新和战略发展的困惑、思索和洞见,在新作《永恒的活火》中,张瑞敏将自己毕生的企业经营经验进行了凝练的总结。全书以2005年以来作者与全球31位管理大师和专家的对话为主要内容,以围绕海尔集团管理创新的思想交锋为主线,探讨了如何选择接班人、如何激发组织活力、如何应对外部挑战等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展现了优秀的中国企业对管理之道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海尔集团从筚路蓝缕的艰辛到如今的辉煌,从模仿复制到引领世界管理思想的非凡蜕变。
从一家小小的家电厂,到如今的全球家电巨头,张瑞敏的成功绝非偶然,其每一个决策中都彰显着独到的智慧与远见。在这本书中,张瑞敏详细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从最初的艰辛起步,到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种种挑战,再到如今的辉煌成就。其中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史,更是一个企业家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持续创新的故事。
除了创业故事,张瑞敏还深入探讨了管理的本质。他认为,管理不仅仅是一套制度或是一套方法,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他强调了团队合作、创新思维、持续学习等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理念来带领企业不断前进的经验。“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是张瑞敏的人生信条,而不断地奔跑和超越便是其过往人生的总结,在书中,他鼓励人们要有梦想、有追求、有勇气面对困难,并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直播首秀,点燃阅读的“永恒活火”
在工作之外,张瑞敏一向低调,鲜少参与公开活动。此次张瑞敏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是其在“直播间”的初次露面,也是“与辉同行”继诺奖得主作家、著名导演等嘉宾之后,与国内知名企业家的首次“牵手”。
全长1.5小时的对话始终展现着高质量,谈及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的感受时,张瑞敏幽默地说道,“我们希望做的不是与辉同行,是与辉共进化,希望我们的话题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欢迎。”在直播中,两人就“如何读书”进行分享,比如《道德经》《易经》等作品,如何知行合一,把书中的内容落实到实践中,落实到管理中。
一位长期跟踪研究海尔的专家曾这样形容张瑞敏的生活,“他是一个‘枯燥’的人,工作之余就是看书和思考。”在对话中,董宇辉同样对这一话题产生了兴趣,“您除了读书还有什么爱好?”对此,张瑞敏回应,“除了读书,没有别的什么爱好。”“我的办公室有5000多本书,平均每周要看2本以上。”
在繁重的任务、忙碌的工作中,高效阅读何以实现,又如何长期保持?直播间现场,张瑞敏分享了两个诀窍:其一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他说:“我希望看书的时候我是客体,我会看我想表达的东西在书里头是不是有所体现,有所体现的话能不能体现得更好,也就是用书对我的精神做出更好的诠释。”其二是遵循“二八法则”,拿到书后,自己通常会先快速浏览全书,找到内容中最关键的20%,然后再仔细阅读,这样一下子就提高了阅读效率。
此外,张瑞敏补充道,“手头一定要有一本很好的经典,我的就是《道德经》,经典就是常读,常新。”孔子、孙子、老子,以及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论,都对他的管理思维影响颇深。“真正的管理不是管理资产,而是管理人,一家企业的兴衰取决于人。”
人才管理,是要让每个人身上的太阳发光
作为新晋的公司高级合伙人,董宇辉把这场访谈当成一个向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前辈讨教的机会。他抛出了自己的问题:“在40多年的创业历程中您是如何选人、用人的,有哪些评价人才的标准?”
张瑞敏表示,今天传统管理哲学的三要素已经发生了改变,每个人都应该是人才,都可以成为自己的CEO。“很多公司都不缺人才,而是缺出人才的机制。就像苏格拉底说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他发光。”让每个人的活力、能量都能发挥出来。
“管理”是当晚频频提到的另一个关键词。董宇辉问及如何让企业保持“永恒的活火”,“是不是活得久的企业就是不折腾?”对此,张瑞敏回应:“不对,要不断地折腾,折腾就是进化。但不是说乱折腾,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挑战自我。要么他杀死亡,要么自杀重生,凤凰涅槃。”
张瑞敏回顾了自己三次管理思想的转变:上世纪80年代临危受命担任厂长,借鉴儒家思想,强调纪律、团结、奋斗;企业再往后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始借用孙子“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矣”的思想,进步不能太快,投机取巧是无效的; 现在则推崇老子的思想——“太上,不知有之”,好的领导者,下属不知道他的存在,他的责任是创造一种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能量。
最后,董宇辉用“获益匪浅,十分激动”来形容这场对话,他表示,“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这是我今天最大的感触和收获。”
作者简介
张瑞敏,海尔集团创始人,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获得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终身成就奖的第一个中国人、第一位企业家。1984年创业以来,张瑞敏带领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资不抵债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发展成为物联网时代世界先锋性的生态型企业。202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收超3506亿元,旗下海尔智家荣居世界500强。
2021年9月17日,张瑞敏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主席埃里克·科尼埃尔联合签署首张人单合一管理创新体系国际认证证书,标志着中国企业创造的管理模式符合了国际标准,并开创了中国企业从接受国际标准认证到输出国际标准认证的新时代。
作者观点
●管理学转来转去,都需要解决人性的问题。你营造什么样的环境,员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家都在说企业家精神。我的理解和他们的不一样,我理解的企业家精神不是企业家本身的精神,也不是企业家本身的创造精神,而是指你有多大的平台,能让所有人成为企业家,才是企业家精神。
●我觉得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很多冥思苦想预测未来,预判将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制订很多方案。与其那样,我们不如让创业团队自己面对未来、创造未来,这样就有办法应对所有不确定性了。
●我们公司的文化是四个字:自以为非。所有人都很习惯回忆过去,但昨天的成功、昨天的成就不代表你今天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