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江湖门道

——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
《大唐狄公案·四方篇》作者:高罗佩(荷兰)
点击查看原图
        狄公暗忖,生平极少见到比这破皮袄更加寒碜的外衣,不过他素知这狡黠老亲随颇为悭吝。陶干本是个江湖骗子,九年前狄公在汉源县令任上救其于危难之中。这骗子深受感化,洗心革面,自请追随狄公左右。他对江湖门道博闻强识,对狡诈之辈洞见细微,追查奸猾案犯极为干练。狄公赴北州上任,以陶干充任散手多年,积功甚多,保举其为将仕郎,出任本州司法参军。这久经沧桑、年届六旬的老人,终于步入仕途,可按律领取俸禄,虽比出任散手宽裕许多,这悭吝习性却是历久难改了。
  
  少顷洪亮回到内堂,身后跟着一个白直,手提一桶烧红的热炭。这白直向狄公和陶干施了礼,将热炭倒进书案一旁的大铜火盆,便告退而去。洪亮归座之后,搓一搓那瘦削双手,说道:“使君,这间内堂着实不佳,实在太大了,我等还从未用过这足有三丈见方的内堂!”
  
  狄公看一眼支撑顶棚的粗壮木柱,内堂顶棚因年长日久,已经发黑,再看一眼对面的宽大窗户,窗棂上覆着厚厚油纸,隐隐映出外面庭院的雪景,这才说道:“洪亮,休要忘了,这州衙三年前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文元帅的行台,武将都喜欢宽敞房舍。”

  “如今文元帅有的是地方建他的行台,”陶干道,“大军此时在这北州以北六百余里之外驻扎,正好在那天寒地冻的大漠之中!”
  
  洪亮道:“依我看,京师吏部的官员消息滞后了数年。他们让使君从栏坊迁官来这北州之时,八成还以为此地仍在我大唐北境!”

  “你说的或许不错!”狄公嘿嘿笑道,“吏部尚书李相公将敕书、告身等一应文书交给我时虽彬彬有礼,却也有些心不在焉,说我定能像在栏坊一样,处置好北州夷狄事务。只是这北州离诸部蛮夷尚有千里之遥,还有我大唐十万雄兵戍边震慑哩!”
  
  老参军洪亮面有愠色,扯了一把颔下的山羊胡须,站起身来,向内堂一角的茶炉走去。洪参军乃是侍奉太原狄氏两代的长者,狄公尚是孩童之时,便已受他照顾。十二年前,狄公首次离京外任蓬莱县令一职,洪亮虽已年迈,仍极力要求随行。时任吏部侍郎的狄公伯父狄知俭,以洪亮在京为流外官多年,通晓吏事,且在狄公之父狄知逊生前已铨选入流,授将仕郎散官为由,保荐他出任蓬莱县尉职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