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经济动能赋能实体发展
山东奋力书写科技金融“新答卷”

山东利特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资料图)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体现了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在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让金融更好赋能科技创新,对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具有关键作用。
放眼齐鲁,近十年,山东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大省到科技创新的转型升级。在此期间,我省始终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金融资源供给,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山东省科技贷款余额10153.3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4个百分点。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科创济南再启航
2023年发放科创再贷款141亿元
2023年底,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在发布会上指出,在首期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排名中,济南融资、投资和政策等3个维度均处于景气状态。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带来的政策红利效应和预期引导效应得到了充分显现,正在并已经形成了一批深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路径。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2021年11月,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济南后,工商银行济南分行率先行动,设立同业首家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同时依托济南东部富集的科创资源,与辖内高新支行合署办公,充分发挥贴近市场优势,深耕细作,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事实上,设立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只是我省金融机构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向科技大省的转变,一直以来,山东金融机构围绕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科技创新引导专项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科技型企业信贷投放。
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支持科创领域的再贷款141.6亿元、再贴现635.4亿元,全省共计956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获得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同时,通过开展债券发行“双百攻坚行动”和企业上市培育行动等,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推动省内科技型企业发行56只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券597.8亿元,通过IPO和再融资支持26家科技型企业融资201.4亿元。
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真金白银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受限于高风险、轻资产、直接融资渠道有限、担保不足等原因,科技型企业融资难一直都是限制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山东利特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利特纳米”)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石墨烯材料研发生产和推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对于一家科技型企业而言,保证充足的流动资金,是发展的主引擎。记者了解到,在利特纳米10余年的探索发展中,受益于中国银行济宁分行为公司新材料产品链精准发放的各项贷款,该企业顺利斩获全球首张IGCC“石墨烯材料”产品认证证书,一跃成为行业翘楚。
记者了解到,2023年4月,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成立科创金融中心,专职负责科技金融战略执行、行业研究、客户营销、产品创新和流程优化各项工作。
在山东,像利特纳米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有很多,面对企业融资需求,山东金融机构还做了哪些助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东制定围绕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培育金融支持计划,量身定制信贷支持方案,创新“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产品,截至2023年末,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273.4亿元,同比增长10.2%。
此外,围绕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联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打造“鲁科贷”品牌,对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给予40%的贴息支持,对贷款本金损失最高给予90%比例的风险分担。数据显示,2023年,我省金融机构累计为45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260亿元,同比增长40%。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体现了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在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让金融更好赋能科技创新,对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具有关键作用。
放眼齐鲁,近十年,山东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大省到科技创新的转型升级。在此期间,我省始终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金融资源供给,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山东省科技贷款余额10153.3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4个百分点。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科创济南再启航
2023年发放科创再贷款141亿元
2023年底,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在发布会上指出,在首期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排名中,济南融资、投资和政策等3个维度均处于景气状态。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带来的政策红利效应和预期引导效应得到了充分显现,正在并已经形成了一批深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路径。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2021年11月,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济南后,工商银行济南分行率先行动,设立同业首家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同时依托济南东部富集的科创资源,与辖内高新支行合署办公,充分发挥贴近市场优势,深耕细作,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事实上,设立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只是我省金融机构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向科技大省的转变,一直以来,山东金融机构围绕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科技创新引导专项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科技型企业信贷投放。
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支持科创领域的再贷款141.6亿元、再贴现635.4亿元,全省共计956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获得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同时,通过开展债券发行“双百攻坚行动”和企业上市培育行动等,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推动省内科技型企业发行56只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券597.8亿元,通过IPO和再融资支持26家科技型企业融资201.4亿元。
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真金白银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受限于高风险、轻资产、直接融资渠道有限、担保不足等原因,科技型企业融资难一直都是限制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山东利特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利特纳米”)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石墨烯材料研发生产和推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对于一家科技型企业而言,保证充足的流动资金,是发展的主引擎。记者了解到,在利特纳米10余年的探索发展中,受益于中国银行济宁分行为公司新材料产品链精准发放的各项贷款,该企业顺利斩获全球首张IGCC“石墨烯材料”产品认证证书,一跃成为行业翘楚。
记者了解到,2023年4月,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成立科创金融中心,专职负责科技金融战略执行、行业研究、客户营销、产品创新和流程优化各项工作。
在山东,像利特纳米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有很多,面对企业融资需求,山东金融机构还做了哪些助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东制定围绕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培育金融支持计划,量身定制信贷支持方案,创新“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产品,截至2023年末,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273.4亿元,同比增长10.2%。
此外,围绕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联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打造“鲁科贷”品牌,对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给予40%的贴息支持,对贷款本金损失最高给予90%比例的风险分担。数据显示,2023年,我省金融机构累计为45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260亿元,同比增长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