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不及久伴 厚爱无需多言
本报再访“唐宝”丁丁和她的父亲

在老板娘李青(中)的帮助下,解决了苏东行和女儿的午饭问题


摆摊期间,苏东行也忙里偷闲逗丁丁开心 本组摄影记者 周里


扫码观看视频

“日子变得更好了”,这是苏东行的感受,他和以前一样,言谈之中从不带抱怨,依然感谢着社会给予他的温暖和城市所给他们的容身之处。
前年,丁丁和她爸爸的故事走入了大家的视线。一位父亲,带着唐氏综合征的女儿,走上街头,以推拿正骨为生,即便日子清贫,眼里依然是希望,那时,苏东行说,“每一件事都有意义,只是人各有使命。”再次见他,父女俩的生活好了很多,丁丁也越来越懂事了。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倩 实习生 安兰
生活改变了
丁丁他们搬家了。
他们搬离了那间已经住了十年的房间,新的住址不远,靠着一条热闹的小街,仍然是一间不大的房间,租金还是200元,但比原来宽敞干净了些。至少,房间里能摆放下一张按摩床。
房间里的摆设十分简单,一张床,一个简易的小柜台,还有一张按摩床,墙上挂着两面锦旗。这栋房里,共有几家租户,卫生间与厨房是共用的,苏东行说,这个条件已比原来好很多了,很多老顾客会来家里正骨,比以前方便了。
“我们也不是做什么生意,都是大家照顾我们父女俩,我能为人家解决一点疼痛,就很高兴了。”苏东行的正骨手艺是家传的,他说,有手艺,怎么都能生活下来,但他更常提的是,顾客们不仅奔着手艺而来,也是为了照顾他们爷俩。
下午两点,一对夫妻来到苏东行家里正骨,他们对这里的一切有点“习以为常”。苏东行说,他们是老顾客,脚下的鞋就是这对顾客给的,夫妻俩念叨,“咱看着也心疼,帮不上啥。”
丁丁是一名唐氏综合征儿童,今年11岁,他们是济宁兖州人,父女二人在济南街头,以推拿正骨为生。前年,济南一位本地博主记录了他们的故事,由此,更多人认识了丁丁父女。
自那以后,丁丁父女的生活,开始发生了改变,看着丁丁日益不错的脸色,苏东行说,这真的得益于大家的帮助。
获得大家帮助
每当苏东行忙着,丁丁就在一旁玩老年手机,手机里传出很大的音乐声,苏东行给丁丁戴上一个耳麦,世界突然又安静了。那个耳麦,十分破旧,到处缠着塑料胶带,外面还绑着一块外接电池。苏东行说,这样才不会打扰到顾客。
不时,丁丁会随着耳机里的声音突然摆动,或者发出呜呜的声音,那是丁丁表达开心的方式。
这一年多间,丁丁不仅会简单地洗衣,还能听从苏东行的指令,偶尔自发地完成下一步动作,“这我已经很知足了,她也不会跑,隔一会看不到我就很着急。”苏东行说,他感觉到丁丁略显笨拙的感情。他在家里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每当需要上门正骨的时候,他就通过摄像头,看着丁丁的一举一动。
丁丁也开始爱美了,原本,短短的寸头已经变长,可是很难打理,苏东行说,“我只好糊弄丁丁,我说剪了头发,才能玩手机,才把头发给她剪了。”丁丁为此,总有一点不高兴。
苏东行告诉记者,虽然热度过去,但是他们的日子真的好了很多,“好心人还会送我们东西、衣服,社会真的太温暖了。”
“我们的生活成本很低,除去房租,一个月300块钱也够了。”苏东行总是说,每个月能有一点结余,很知足。
新的期望
下午两点多,丁丁突然拉着记者下楼,她奔向一个方向,那是一家米线店,她熟练地坐下,老板娘李青看到丁丁来了,笑着问丁丁,“爸爸呢?”丁丁坐在这里,她等待着,这是丁丁每天都来吃饭的地方。
之前,李青因为腰痛,来到苏东行家里正骨,“腰痛的毛病好了很多”。看着家里的情况,李青于心不忍,“他俩总是啃馒头,太简单了。”她和家人偶尔会给他们送饭,春节后,李青说,“以后你们来我店里吃饭吧,我自己吃也还糊弄,咱就当拼个桌。”李青觉得,苏东行干的也是力气活,吃不上饱饭,容易没力气,孩子更需要营养,“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多加双筷子的事。”
在李青眼里,丁丁是一个温暖的姑娘,“孩子看到肉,还会先给爸爸夹。”当看到水果,丁丁也会笨拙又坚定地拿出来,递给身边的人。
下午四点多,吃过饭,苏东行带着丁丁出门了,原本那辆三轮车已经“退休”,苏东行又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上面绑着椅子按摩床,缓缓地开向历山路附近。
摆好摊,苏东行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看着丁丁坐在一边,苏东行有点惆怅,他说,丁丁是个女孩,作为父亲,以后总有不便之处,这算是少数的烦恼。如果还有新的希望,苏东行说,那就是能搬进一间廉租房里,他的设想是,有两间房间,这样,丁丁就能有女孩子独立的卧室了。
前年,丁丁和她爸爸的故事走入了大家的视线。一位父亲,带着唐氏综合征的女儿,走上街头,以推拿正骨为生,即便日子清贫,眼里依然是希望,那时,苏东行说,“每一件事都有意义,只是人各有使命。”再次见他,父女俩的生活好了很多,丁丁也越来越懂事了。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倩 实习生 安兰
生活改变了
丁丁他们搬家了。
他们搬离了那间已经住了十年的房间,新的住址不远,靠着一条热闹的小街,仍然是一间不大的房间,租金还是200元,但比原来宽敞干净了些。至少,房间里能摆放下一张按摩床。
房间里的摆设十分简单,一张床,一个简易的小柜台,还有一张按摩床,墙上挂着两面锦旗。这栋房里,共有几家租户,卫生间与厨房是共用的,苏东行说,这个条件已比原来好很多了,很多老顾客会来家里正骨,比以前方便了。
“我们也不是做什么生意,都是大家照顾我们父女俩,我能为人家解决一点疼痛,就很高兴了。”苏东行的正骨手艺是家传的,他说,有手艺,怎么都能生活下来,但他更常提的是,顾客们不仅奔着手艺而来,也是为了照顾他们爷俩。
下午两点,一对夫妻来到苏东行家里正骨,他们对这里的一切有点“习以为常”。苏东行说,他们是老顾客,脚下的鞋就是这对顾客给的,夫妻俩念叨,“咱看着也心疼,帮不上啥。”
丁丁是一名唐氏综合征儿童,今年11岁,他们是济宁兖州人,父女二人在济南街头,以推拿正骨为生。前年,济南一位本地博主记录了他们的故事,由此,更多人认识了丁丁父女。
自那以后,丁丁父女的生活,开始发生了改变,看着丁丁日益不错的脸色,苏东行说,这真的得益于大家的帮助。
获得大家帮助
每当苏东行忙着,丁丁就在一旁玩老年手机,手机里传出很大的音乐声,苏东行给丁丁戴上一个耳麦,世界突然又安静了。那个耳麦,十分破旧,到处缠着塑料胶带,外面还绑着一块外接电池。苏东行说,这样才不会打扰到顾客。
不时,丁丁会随着耳机里的声音突然摆动,或者发出呜呜的声音,那是丁丁表达开心的方式。
这一年多间,丁丁不仅会简单地洗衣,还能听从苏东行的指令,偶尔自发地完成下一步动作,“这我已经很知足了,她也不会跑,隔一会看不到我就很着急。”苏东行说,他感觉到丁丁略显笨拙的感情。他在家里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每当需要上门正骨的时候,他就通过摄像头,看着丁丁的一举一动。
丁丁也开始爱美了,原本,短短的寸头已经变长,可是很难打理,苏东行说,“我只好糊弄丁丁,我说剪了头发,才能玩手机,才把头发给她剪了。”丁丁为此,总有一点不高兴。
苏东行告诉记者,虽然热度过去,但是他们的日子真的好了很多,“好心人还会送我们东西、衣服,社会真的太温暖了。”
“我们的生活成本很低,除去房租,一个月300块钱也够了。”苏东行总是说,每个月能有一点结余,很知足。
新的期望
下午两点多,丁丁突然拉着记者下楼,她奔向一个方向,那是一家米线店,她熟练地坐下,老板娘李青看到丁丁来了,笑着问丁丁,“爸爸呢?”丁丁坐在这里,她等待着,这是丁丁每天都来吃饭的地方。
之前,李青因为腰痛,来到苏东行家里正骨,“腰痛的毛病好了很多”。看着家里的情况,李青于心不忍,“他俩总是啃馒头,太简单了。”她和家人偶尔会给他们送饭,春节后,李青说,“以后你们来我店里吃饭吧,我自己吃也还糊弄,咱就当拼个桌。”李青觉得,苏东行干的也是力气活,吃不上饱饭,容易没力气,孩子更需要营养,“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多加双筷子的事。”
在李青眼里,丁丁是一个温暖的姑娘,“孩子看到肉,还会先给爸爸夹。”当看到水果,丁丁也会笨拙又坚定地拿出来,递给身边的人。
下午四点多,吃过饭,苏东行带着丁丁出门了,原本那辆三轮车已经“退休”,苏东行又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上面绑着椅子按摩床,缓缓地开向历山路附近。
摆好摊,苏东行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看着丁丁坐在一边,苏东行有点惆怅,他说,丁丁是个女孩,作为父亲,以后总有不便之处,这算是少数的烦恼。如果还有新的希望,苏东行说,那就是能搬进一间廉租房里,他的设想是,有两间房间,这样,丁丁就能有女孩子独立的卧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