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马拉松周末不止“206”

        刚过去不久的3月24日,2024年国内首个“超级马拉松周末”到来。据不完全统计,当日全国举行22场赛事,26万跑者参与其中。虽说全国大部分地区只是天气渐暖,但马拉松这项运动俨然已是“热辣滚烫”。
  
  没有十全十美,但毫无疑问,这个“超级马拉松周末”总体是成功的。无所畏惧的何杰,让“206时代”引爆网络,也让马拉松再次走进大众视野。但毫无疑问,在过去的这个“超级马拉松周末”,让人印象深刻的远不止这场轰轰烈烈的“206时代。”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

  火热的“206时代”:大环境助推纪录刷新
  
  “206”,这是今年首个“超级马拉松周末”的头号热搜。在无锡马拉松的赛道上,全力以赴的何杰战胜极限,将中国男子马拉松最好成绩再度刷新,让中国男子马拉松正式进入“206时代”,这是大事。
  
  说来有趣,去年的无锡马拉松同样诞生过历史性时刻。在当时,何杰与杨绍辉分别以2小时07分30秒和2小时07分49秒的成绩,双双打破了尘封16年的中国男子马拉松纪录。相较任云龙在2007年创下的纪录,何杰当时将这一成绩整整提高了45秒。
  
  从“208”到“207”花了16年的时间,“207”到“206”的跨越却只隔了短短一年。显而易见,中国马拉松的竞技水准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探寻其背后的原因,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在国内遍地开花,显然是这一现象的强力支撑。
  
  需要承认,无锡马拉松的赛道相对容易出好成绩。有参加过该赛事的人表示,“无锡的赛道不算直,也不算平,但氛围好,感觉好。前半段窄,不容易让人撒欢儿跑;后半段相对宽,容易释放出前面收着的能量。”但也应该正视,赛道只是左右成绩的因素之一,中国马拉松在无锡迈入“206时代”,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3月22日,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会议在无锡举行,现场公布了2023年路跑赛事年度大数据和路跑赛事评级结果。2023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800人以上规模路跑赛事699场(不包含越野及山地项目),总参赛人次为605.19万人次;2023年全马破三选手达到11897人,大众精英等级跑者共计8.05万人,其中女性1.62万人,男性6.43万人。全国至少有250万人完成过半程马拉松或全程马拉松赛事;全程马拉松项目同比2022年增长14.27万人,半程马拉松项目同比2022年增长50.75万人。能够看出,马拉松赛事在国内愈发升温,跑者的总体参赛成绩也在稳步提升。
  
  在赛事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办赛水准也有了长足提升。有业内人士就曾坦言,“实际上,一场盛大的马拉松赛事是由一系列微观的事情组成,很多细节可以反映出运营商的专业水准和服务态度。例如推荐跑者入住的酒店质量、接驳线、物料设计以及赛事流程组织的合理性等。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最终会影响跑者的体验感和马拉松赛事的口碑。”从上文的数据中不难看出,赛事越来越专业了,跑者的成绩自然稳步提升,中国马拉松纪录一破再破,不是意外。

  “马拉松赛事繁荣,商业化模式更加成熟,高水平运动员可以得到更多支持,少一些后顾之忧。”在谈及中国马拉松近年来的成绩提升时,杨绍辉如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本届无锡马拉松,整场比赛3423人“破三”(3小时内完赛),打破国内纪录,这一数据位列全球马拉松“破三”人数第三。此外,多项在当日举行的马拉松赛事,也都刷新了赛事最好成绩。愈发升温的马拉松热,让国内马拉松赛事越来越专业,参赛的体验感不断提升,我们可以乐观预测,未来中国马拉松的成绩还将进一步提升,无论顶级精英跑者还是大众跑者都是如此。
  
  在何杰刷新纪录后,有人表示,“中国马拉松的后备力量十分强劲,‘206时代’应该还远不是上限。”全国纪录在短时间内一次次被刷新,我们的确可以乐观地期待,“206时代”只是一个节点,来年这时候,或许我们还会有更多不一样的东西去为之庆贺。

  马拉松有新画像:更专业、更年轻
  
  “2023年,从800人以上规模的认证赛事数量来看,已经基本恢复到了2019年90%以上的水平。”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中国田协副秘书长、产业发展部部长高山如此表示。
  
  尽管赛事数量全面复苏,但赛事赞助却呈现了不同的变化。根据相关统计,无锡马拉松、重庆马拉松、武汉马拉松3场重点赛事共得到来自60家企业的赞助支持,其中无锡马拉松获得25家赞助商支持。重马和汉马则分别是17和18家。重庆马拉松相较于2019年的31家赞助商有较大幅度的缩水。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在于部分行业如今对马拉松兴趣度减少,保险、金融、房企、珠宝企业等行业如今入局马拉松的并不算多。但也应该看到,水类、运动类品牌依旧对马拉松热情高涨,像是特步便同时赞助了武汉马拉松和重庆马拉松。此外,车企同样是马拉松的主力赞助商。不难看出,赞助商画像与赛事属性更加匹配,这是如今国内马拉松赛事的一个显著变化。
  
  当然,赛事赞助的变化,也让如今各大赞助商想要在马拉松赛场上出风头难了不少。像是在无锡马拉松上,杨绍辉虽说穿着特步的跑鞋,但其代表的云南队却是配备安踏的战袍,而他的号码簿则是印有李宁的LOGO。设想下,若是当时打破纪录的是杨绍辉,最出风头的到底是哪家运动品牌,这还确实有点难说,显然这需要各大品牌在赞助马拉松时多下点功夫。
  
  此外,如今国内的跑者画像也开始出现变化。在2019年马拉松项目中,男子在45—49岁年龄段的跑者最多,占比为18.30%;女子同样在45—49岁年龄段占比最多,占到了21.05%。而在2023年的马拉松项目中,男性与女性跑者的年龄分布在40岁—44岁之间的人群最多,分别为18.73%、21.92%,而参与半马的群体则以35—39岁的人群居多。10公里项目的男性跑者在30岁—34岁之间的人数最多,占比为17.35%,女性跑者年龄分布在35岁—39岁的最多,占比17.64%。记者近年来与跑者群体接触,确实也能够感受到国内跑者正向着年轻化发展,过去接触的跑者主要以中年群体为主,但如今越来越多20—30岁年龄区间的爱好者拿到冠军,开始参与马拉松,这对我国马拉松的发展是个积极信号。
  
  跑者群体逐渐年轻化,跑者消费支出则是逐渐提升。据统计,2023年有30.21%的跑者在运动防护用品上的消费支出超过2000元,超过七成跑者会用GPS手表记录跑步数据;有59.34%的跑者在可穿戴运动设备方面的花费超过1000元,其中,花费1000元到2000元的跑者占比接近两成,而花费5000元以上的跑者占比也超过了10%。国内跑者愿意为马拉松消费,也会因参与马拉松进行专属门类的特定消费,这些数据的印证,意味着马拉松完全有望带动一个庞大的新市场。
  
  迎春之际,中国马拉松进入“热辣滚烫”的“206时代”,这似乎是个命中注定的巧合。不断被刷新的最好成绩,愈发专业、火热的赛事场景,中国马拉松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已然到来,我们很难预言未来的一切,但毫无疑问,中国马拉松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暖春全力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