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

我省将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左右
        商报济南消息 3月8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山东扛牢大省担当,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情况。据了解,2023年,山东省规上工业增长值增长7.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增长24.4%、高出全国26.7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全国工业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在政策体系的保障上,山东印发了民营经济38条、数字经济26条等重磅文件,出台首季开门红激励、要素资源保障10条等政策措施,不断巩固和增强工业回升向好态势。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山东省将继续深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联合攻关,确保今年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左右,培育推广‘三首’新产品600项以上,进一步畅通‘实验室-产品-市场’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介绍说。
  
  同时,山东立足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增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山东还将健全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做强产业人才队伍,新培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1%左右。
  
  此外,山东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强引擎,统筹部署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开启了新一轮大跨越大提升。王茂庆表示,“山东实施了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加力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去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大幅增长12.4%。”
  
  据了解,山东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产业数字化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前茅。截至去年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0.2万个、确定性网络1.18万公里,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29个,注册在用物联网终端2.3亿个,新型工业化的数字底座筑得更加牢固。

  “为统筹推进数实经济深度融合,山东将发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国家级‘双跨’平台作用,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于明兵表示。同时,山东省还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培育推广一批高水平智能制造装备,每年培育100家左右智能工厂,探索形成一批成效明显、可复制、易推广的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