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出版

聆听一堂堂妙趣横生的文学课

点击查看原图
        近日,《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追踪采访7届35位鲁奖获得者和7位鲁奖评委的访谈录,全书以“鲁奖”为切入点,从创作与评奖两个角度透视中国作家与文学界,为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呈现了当代文学的心灵地图。专访中所涉及的问题,既是当代文学界的热点,也是读者比较关注的焦点。
  
  自1999年供职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中华读书报社,舒晋瑜著有《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风骨:当代学人的追忆与思索》《深度对话鲁奖作家》《深度对话茅奖作家》《以笔为旗:与军旅作家对话》《说吧,从头说起——舒晋瑜文学访谈录》等多部作品,曾获中国第六届报人散文奖、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新作《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涵盖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散文杂文奖、诗歌奖、报告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翻译奖七个门类,受访作家包括从第一届到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家、如林希、徐坤、石舒清、徐剑、徐刚等著名作家,以及七个门类的评委谢有顺、潘凯雄、丁晓原、罗振亚、谢大光、杨扬、董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认为,舒晋瑜并不完全以记者的身份在采访,更多是以学者的身份介入其中,以研究者的高度和深度在与作家对话,并给予高度的理解和同情,因而呈现的访谈既有作家们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也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宏观思考和整体把握。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同样认为,舒晋瑜的访谈具有明显的文学批评品质,从而大大增添了其访谈的分量。访谈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文体,它有着将新闻向深度挖掘的优势,舒晋瑜活用了这一文体,从而将自己在文学批评上的思考更紧密地与文学现场联系在一起。她的文学访谈是一种“更综合、更立体、更有自主性”的访谈,具有鲜明的文学批评品质。比如在《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中她对徐坤的访谈,她以从“厨房”到“广场”再到“庙堂”来概括徐坤几十年的创作轨迹,便非常准确地抓住了徐坤创作的思想内核,深得徐坤的认同,因而两人对于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的交流也格外深入。舒晋瑜文学访谈的文学品质特别体现在强烈的现场感上。当然记者的写作同样具有现场感,但作为文学批评的现场感更强调对文学创作现状和走势的整体把握。《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这本集子正是她对文学进行整体把握的成果。鲁迅文学奖是推进当代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文学活动,舒晋瑜围绕鲁奖的宗旨与作家的文学追求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设置话题,不仅充分展现了鲁奖作家的风采,而且还深刻解析了鲁迅文学奖。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实习生 孙骐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