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煤矿

——山乡巨变的壮丽史诗
点击查看原图
        参加会议的男人无一人抽烟,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少见。不知他们原本就不抽烟,还是怕抽烟熏到了女书记,暂时收敛。
  夏支书也不抽烟,他说:好吧,既然向书记点到我,我就先说几句。向家明书记是上级党组织为我们高远村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市委组织部给我们下达了正式文件,让我们对向书记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说罢带头鼓掌,其他支委都鼓掌。
  夏支书看见有人笑,说:你们不要笑,我说这话可不是走形式,这话我必须说到,必须代表高远村党支部表这个态度,不然的话,就是我们不懂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下级服从上级,今后我们党支部的所有成员,都要好好配合向书记的工作,服从领导听指挥,向书记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还有一点,我也不得不说一下。我们这里这样贫穷落后,各方面的条件这样差,和市里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向书记作为一个女同志,能到我们这里工作,是很不容易的,是要做出很大牺牲的。别的且不说,向书记刚来这两天,又要自己做饭吃,又要睡硬床板,还要自己用药药老鼠,自己用硫酸刷洗厕所里的便池,真是太委屈向书记了!
  夏支书,夏支书,你不要这样说嘛,你太客气了,千万不要把我当外人噻!向家明一着急,说出了当地的土话。你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连红军都在这里的树林里宿过营,我来这里是应该的嘛!
  夏支书说完了,没有谈及上什么样的脱贫项目。向家明让夏支书接着说,夏支书不同意种核桃树,或许会有别的建议。可夏支书不说了,说让别的支委说。
  又停了一会儿,总算有一个支委发言,他的建议是,村里可以办一个小煤矿,原来有一个小煤矿,是外地的一个煤老板投资开办的。规模虽说不太大,但黑煤出去,红钱进来,煤老板还是赚了不少钱。不该的是,矿工在地底挖煤,哪里有煤往哪里挖,竟挖到村里的小学校下面去了。结果,挖得地基下沉,学校教室的墙裂了缝子,整个学校的房子都成了危房。
  学生的生命安全是大事,谁都不敢让学生娃子在危房里上课,村里就临时借了几间民房,让学生先去那里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