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齐鲁制药十年“磨”一药

1类创新药伊鲁阿克片获批新适应症

齐鲁制药历时十年自主研发的肺癌治疗重磅药物——伊鲁阿克片获批新适应症(资料图)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济南消息 2月25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分享暨启欣可(伊鲁阿克片)一线适应症上市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石远凯,山东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王哲海,齐鲁制药集团副总裁张明会,齐鲁制药临床研究中心临床药理部总监郑善松出席并答记者问。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齐鲁制药历时十年自主研发的肺癌治疗重磅药物——伊鲁阿克片获批新适应症。此前,该药获批的适应症仅适用于既往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而新适应症覆盖全线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给更多中国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的用药选择和生存获益。

  发布会上,作为伊鲁阿克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的石远凯详细介绍了伊鲁阿克研发之前的临床困境、用药需求及其立项背景和研发历程。郑善松则就伊鲁阿克项目组采用基于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方法,展开了详细介绍,他表示,“已完成的临床前及临床数据证实了伊鲁阿克优秀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成药性。”
  
  王哲海则表示,研究结果显示,在安全性方面,伊鲁阿克在ALK阳性NSCLC二线治疗领域展现了更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能为患者带来更长生存,“伊鲁阿克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疗效和安全性的Ⅲ期头对头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伊鲁阿克能显著降低66%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相比其他ALK-TKI在亚洲人群中的一线治疗结果,伊鲁阿克的无进展生存期风险比数值最低。”
  
  发布会上,张明会提出,作为大型民族医药企业,齐鲁制药坚持以创新驱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秉承“长期主义”,深耕药物研发,在创新药方面进行重点布局,大胆探索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齐鲁制药上市新产品34个,其中1个1类新药、2个高端复杂制剂、3个生物类似药,同年研发投入44.3亿元,同比增长13.9%,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11.4%。”

  “目前,新一代肿瘤免疫治疗组合抗体‘齐倍安’、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齐可安’等2个1类新药已提交上市申请。”张明会指出,2024年齐鲁制药预计上市35个新产品,其中将有2个1类新药、6个生物类似药、5个高端复杂制剂,这些产品的上市,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用药服务,当下,齐鲁制药还有在研创新药物80余项,其中19个1类新药已经处于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

  “十四五”期间,齐鲁制药研发投入预计超过200亿元,多个创新药物将陆续上市,为重大疾病治疗提供更多新的选择。张明会表示,未来,齐鲁制药还将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为目标,努力为中国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的国产优质好药,把中国人的“药瓶子”紧紧攥在自己手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