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盛世 华章待续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新的历史坐标上,中国依旧砥砺奋进正当时。这一年,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将翻开崭新的历史书页。而在这一年将有哪些大事值得关注,不妨一起来梳理一下。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新中国成立75周年
1949-2024,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今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站在重要历史节点和新的发展征程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的中国发展,关系14亿多人的福祉,也关系世界经济复苏。
“天宫”将迎来4次发射
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将实施4次飞行任务,分别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其中,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乘组均由3名航天员组成。这意味着今年空间站将上演两次在轨“换班”,6名航天员将陆续进驻“太空之家”。据介绍,天舟七号和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后,将分别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者发射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后者发射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从2023年发射的天舟六号开始,天舟货运飞船采用了改进型货物舱,装载空间增加了约24%,装载重量提高了约22%,从以前的6.9吨提高到了7.4吨,是世界上运货能力最强的货运飞船之一。随着建造阶段任务在轨数据的累积,天舟货运飞船的补给效能不断提升。据介绍,天舟七号发射时的在轨库存和货运飞船的上行量,合起来可支持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1年。因此,天舟七号发射时的物资补给可以支持神舟十七号、十八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执行任务。
中国健儿出征奥运
2024年,又一个双数年,这一年的重头戏无疑是巴黎奥运会。7月26日至8月11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法国巴黎举行,残奥会将于8月28日至9月8日举行。对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巴黎是一座绕不开的城市,这里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出生地,1900年、1924年这里曾两次举办过奥运会。百年之后,奥运再回“浪漫之都”,难免让人对这届奥运会抱有非同寻常的期待。
塞纳河上的开幕式、霹雳舞首进奥运会、比赛场地融入著名景点、首次实现男女运动员参赛配额各占50%......这届奥运会的确看点颇多。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巴黎奥运会期望很高。他说:“这届奥运会将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更加可持续、更加城市化、更加年轻、更加包容,并且实现性别平等,正如巴黎奥运会的口号——奥运更开放。”
在上一届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数和奖牌数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竞技场如逆水行舟,逐梦巴黎,中国军团期待再铸辉煌。
嫦娥六号将月背取土
2023年,中国启动载人登月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根据国家航天局消息,2024年前后,鹊桥二号中继通信卫星和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将发射升空,嫦娥六号将执行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
迄今为止,人类已进行的10次月球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整体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嫦娥六号任务预选着陆区即选择了艾特肯盆地,以期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增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在国际合作方面,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
为顺利完成月球背面航天器与地球间的通信,中国新研制的鹊桥二号中继通信卫星计划2024年上半年发射。而在嫦娥六号任务完成后,鹊桥二号将会择机调整轨道,继续为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以及后续月球探测任务提供服务。同时,鹊桥二号还要接力鹊桥号,为在月球背面探测的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提供中继通信服务。除此之外,鹊桥二号还承载着科学探测使命。
目前,中国正加快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拓展人类认知疆域,为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冰雪激情即将燃烧
新年伊始,体坛大戏当然有冰雪项目的一席之地。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于2月17日至27日举办,这将是全国冬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全的一届。
“十四冬”比赛场馆场地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赤峰、乌兰察布、呼和浩特以及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的7个赛场。其中,内蒙古不具备办赛条件的雪车、雪橇、北欧两项等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协调由举办过北京冬奥会项目的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车雪橇中心和张家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异地办赛。
传承奥运遗产,共享奥运成果。在北京冬奥会谱写华章两年之后,“十四冬”将献上又一场“冰雪盛宴”,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也将随之不断巩固和扩大。
长征出发90周年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从巧渡金沙江到强渡大渡河,从飞夺泸定桥到翻雪山、过草地,90年来,长征故事广为流传。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新时代再出发,长征永远在路上。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202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从此,经历百年漂泊的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又迈出重要的一步。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25年来,澳门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不断贡献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和重要经验。
中国队冲击世界杯
今年,美加墨世界杯预选赛将继续进行。中国队会把重心转移到世预赛上。首次扩军至48支队伍的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参赛名额史无前例地增加到8.5个。这一次,中国队需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此外,欧洲足球锦标赛将于6月14日至7月14日在德国进行。尽管24支队伍参加的欧锦赛很难像以前一样出现“超级死亡之组”,大部分强队都有很大概率从小组中过关,但拥有西班牙队、克罗地亚队、意大利队三支强队的B组多少有点“死亡”的意味,而法国队和荷兰队同分D组也值得关注。
在欧锦赛进行的同时,美洲杯将在美国举办,时间是6月20日至7月14日。巧合的是,两大足球盛宴也几乎重合。
中国商业航天创新发展
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日前正式竣工,这标志着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形成发射能力过程中取得关键进展。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其一号发射工位是国内新一代中型火箭长征八号的专用工位,塔架高83米,包含固定勤务塔、发射台等11类设备设施。与传统发射工位相比,其取消了导流槽、采用模块化钢结构发射塔架方案,使建设周期缩短了一半。
2024年,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有望迎来首次商业发射。同时,该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也已完成导流槽主体封顶,计划于2024年5月底完成设备现场安装调试。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2023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朱雀二号遥二、遥三火箭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首款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液氧甲烷火箭。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验证火箭的第二次飞行试验任务也取得成功。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有望延续惊艳表现。今年,朱雀二号火箭计划实施3次发射,将通过全过冷加注技术、发动机推力提升、二级发动机两次点火技术等提升火箭运力,从而降低每千克载荷进入轨道的成本。双曲线二号则计划于2024年在海上开展一次回收试验,为双曲线三号火箭在2025年底首飞做好准备。
绿色科技成潮流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然而,这一纪录2024年就可能被打破。美国《科学》杂志网站3日发布今年值得关注的十大科学主题,位列第一的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从去年延续至今年,可能加剧气候变化,使全球平均气温首次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
因此,绿色科技的拓展和应用格外受到重视。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首次超过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在大力开发新能源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国家能源局2023年年底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已超过50%。中国还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技术。据报道,在南非北开普省,由中国企业承建的红石100兆瓦塔式光热太阳能项目预计2024年年初试运行。
此外,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办,各方将继续就如何采取切实行动、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
人工智能广赋能
从自动驾驶到个性化推荐,从金融分析到法务咨询,人工智能正赋能各行各业,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带来颠覆性体验,和人类聊天、撰写论文、编程写代码、创作音乐均“不在话下”。美国Ope-nAI公司计划今年发布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谷歌公司人工智能模型“双子座”的最新版本也备受关注。
量子计算与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将为人工智能提供强大支撑。今年,量子计算有望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多台算力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也将投入使用,如欧洲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木星”,美国的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极光”和“酋长岩”。全面模拟人脑网络的超级计算机“深南”定于4月在澳大利亚投用,这台神经形态超级计算机每秒能进行228万亿次突触操作,与人类大脑的估计操作次数相当。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新中国成立75周年
1949-2024,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今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站在重要历史节点和新的发展征程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的中国发展,关系14亿多人的福祉,也关系世界经济复苏。
“天宫”将迎来4次发射
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将实施4次飞行任务,分别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其中,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乘组均由3名航天员组成。这意味着今年空间站将上演两次在轨“换班”,6名航天员将陆续进驻“太空之家”。据介绍,天舟七号和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后,将分别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者发射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后者发射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从2023年发射的天舟六号开始,天舟货运飞船采用了改进型货物舱,装载空间增加了约24%,装载重量提高了约22%,从以前的6.9吨提高到了7.4吨,是世界上运货能力最强的货运飞船之一。随着建造阶段任务在轨数据的累积,天舟货运飞船的补给效能不断提升。据介绍,天舟七号发射时的在轨库存和货运飞船的上行量,合起来可支持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1年。因此,天舟七号发射时的物资补给可以支持神舟十七号、十八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执行任务。
中国健儿出征奥运
2024年,又一个双数年,这一年的重头戏无疑是巴黎奥运会。7月26日至8月11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法国巴黎举行,残奥会将于8月28日至9月8日举行。对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巴黎是一座绕不开的城市,这里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出生地,1900年、1924年这里曾两次举办过奥运会。百年之后,奥运再回“浪漫之都”,难免让人对这届奥运会抱有非同寻常的期待。
塞纳河上的开幕式、霹雳舞首进奥运会、比赛场地融入著名景点、首次实现男女运动员参赛配额各占50%......这届奥运会的确看点颇多。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巴黎奥运会期望很高。他说:“这届奥运会将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更加可持续、更加城市化、更加年轻、更加包容,并且实现性别平等,正如巴黎奥运会的口号——奥运更开放。”
在上一届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数和奖牌数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竞技场如逆水行舟,逐梦巴黎,中国军团期待再铸辉煌。
嫦娥六号将月背取土
2023年,中国启动载人登月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根据国家航天局消息,2024年前后,鹊桥二号中继通信卫星和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将发射升空,嫦娥六号将执行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
迄今为止,人类已进行的10次月球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整体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嫦娥六号任务预选着陆区即选择了艾特肯盆地,以期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增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在国际合作方面,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
为顺利完成月球背面航天器与地球间的通信,中国新研制的鹊桥二号中继通信卫星计划2024年上半年发射。而在嫦娥六号任务完成后,鹊桥二号将会择机调整轨道,继续为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以及后续月球探测任务提供服务。同时,鹊桥二号还要接力鹊桥号,为在月球背面探测的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提供中继通信服务。除此之外,鹊桥二号还承载着科学探测使命。
目前,中国正加快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拓展人类认知疆域,为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冰雪激情即将燃烧
新年伊始,体坛大戏当然有冰雪项目的一席之地。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于2月17日至27日举办,这将是全国冬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全的一届。
“十四冬”比赛场馆场地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赤峰、乌兰察布、呼和浩特以及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的7个赛场。其中,内蒙古不具备办赛条件的雪车、雪橇、北欧两项等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协调由举办过北京冬奥会项目的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车雪橇中心和张家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异地办赛。
传承奥运遗产,共享奥运成果。在北京冬奥会谱写华章两年之后,“十四冬”将献上又一场“冰雪盛宴”,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也将随之不断巩固和扩大。
长征出发90周年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从巧渡金沙江到强渡大渡河,从飞夺泸定桥到翻雪山、过草地,90年来,长征故事广为流传。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新时代再出发,长征永远在路上。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202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从此,经历百年漂泊的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又迈出重要的一步。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25年来,澳门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不断贡献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和重要经验。
中国队冲击世界杯
今年,美加墨世界杯预选赛将继续进行。中国队会把重心转移到世预赛上。首次扩军至48支队伍的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参赛名额史无前例地增加到8.5个。这一次,中国队需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此外,欧洲足球锦标赛将于6月14日至7月14日在德国进行。尽管24支队伍参加的欧锦赛很难像以前一样出现“超级死亡之组”,大部分强队都有很大概率从小组中过关,但拥有西班牙队、克罗地亚队、意大利队三支强队的B组多少有点“死亡”的意味,而法国队和荷兰队同分D组也值得关注。
在欧锦赛进行的同时,美洲杯将在美国举办,时间是6月20日至7月14日。巧合的是,两大足球盛宴也几乎重合。
中国商业航天创新发展
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日前正式竣工,这标志着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形成发射能力过程中取得关键进展。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其一号发射工位是国内新一代中型火箭长征八号的专用工位,塔架高83米,包含固定勤务塔、发射台等11类设备设施。与传统发射工位相比,其取消了导流槽、采用模块化钢结构发射塔架方案,使建设周期缩短了一半。
2024年,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有望迎来首次商业发射。同时,该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也已完成导流槽主体封顶,计划于2024年5月底完成设备现场安装调试。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2023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朱雀二号遥二、遥三火箭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首款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液氧甲烷火箭。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验证火箭的第二次飞行试验任务也取得成功。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有望延续惊艳表现。今年,朱雀二号火箭计划实施3次发射,将通过全过冷加注技术、发动机推力提升、二级发动机两次点火技术等提升火箭运力,从而降低每千克载荷进入轨道的成本。双曲线二号则计划于2024年在海上开展一次回收试验,为双曲线三号火箭在2025年底首飞做好准备。
绿色科技成潮流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然而,这一纪录2024年就可能被打破。美国《科学》杂志网站3日发布今年值得关注的十大科学主题,位列第一的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从去年延续至今年,可能加剧气候变化,使全球平均气温首次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
因此,绿色科技的拓展和应用格外受到重视。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首次超过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在大力开发新能源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国家能源局2023年年底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已超过50%。中国还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技术。据报道,在南非北开普省,由中国企业承建的红石100兆瓦塔式光热太阳能项目预计2024年年初试运行。
此外,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办,各方将继续就如何采取切实行动、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
人工智能广赋能
从自动驾驶到个性化推荐,从金融分析到法务咨询,人工智能正赋能各行各业,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带来颠覆性体验,和人类聊天、撰写论文、编程写代码、创作音乐均“不在话下”。美国Ope-nAI公司计划今年发布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谷歌公司人工智能模型“双子座”的最新版本也备受关注。
量子计算与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将为人工智能提供强大支撑。今年,量子计算有望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多台算力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也将投入使用,如欧洲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木星”,美国的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极光”和“酋长岩”。全面模拟人脑网络的超级计算机“深南”定于4月在澳大利亚投用,这台神经形态超级计算机每秒能进行228万亿次突触操作,与人类大脑的估计操作次数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