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艺术的扛鼎之作来了
到山东博物馆领略武梁祠石刻图像艺术之美

武氏祠画像,其雕刻之精妙,内容之丰富,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 本组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山东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制作汉画像石拓片

商报消息 石刻文物是山东最具特色的文物资源之一。画像石是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因主要流行于两汉时期,所以常称为汉画像石。2月4日,山东博物馆“武梁祠——石刻图像艺术展”开幕,春节假期期间,各地游客可以在山东博物馆领略武梁祠独特的图像艺术之美。
武氏墓群位于今济宁市嘉祥县城南15公里处,是一座东汉时期的家族墓地。武梁祠是其中的一座墓上石祠堂。以武梁祠为代表的武氏祠画像,秉承三代钟鼎玉器雕刻工艺,开启魏晋唐宋绘画之先河,其雕刻技艺之精妙,图像内容之丰富,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
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介绍:武氏墓群石刻是东汉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典型的一组石刻画像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梁祠是武氏墓群石刻中唯一可以较为完整复原的祠堂,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传拓作为我国一种传统工艺,大约在6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一直延续至今。山东博物馆目前馆藏古代石刻拓片资料已有10000余幅,基本包括了山东地区秦汉到五代全部的碑志、画像石、摩崖刻石资料。通过对精品拓片的展示,亦可使观者领略不同石刻文物的风采,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据悉,本次展览精选山东博物馆馆藏武氏墓群石刻文物、孝堂山石祠、嘉祥宋山出土画像石拓片,还结合历代研究成果并辅以先进的互动展示手段。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陈宇表示,读懂历史,就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开创未来,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新时代,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肩负传承文化血脉的重要使命,就不能让珍贵文物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要立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武梁祠从宋代起就受到金石学家的关注。19世纪后,又进入西方学者的研究视野。其蕴藏的丰富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不断发掘出来,凝聚着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智慧与艺术创造力。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观众得以走近一个立足中国、影响世界的武梁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武氏墓群位于今济宁市嘉祥县城南15公里处,是一座东汉时期的家族墓地。武梁祠是其中的一座墓上石祠堂。以武梁祠为代表的武氏祠画像,秉承三代钟鼎玉器雕刻工艺,开启魏晋唐宋绘画之先河,其雕刻技艺之精妙,图像内容之丰富,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
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介绍:武氏墓群石刻是东汉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典型的一组石刻画像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梁祠是武氏墓群石刻中唯一可以较为完整复原的祠堂,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传拓作为我国一种传统工艺,大约在6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一直延续至今。山东博物馆目前馆藏古代石刻拓片资料已有10000余幅,基本包括了山东地区秦汉到五代全部的碑志、画像石、摩崖刻石资料。通过对精品拓片的展示,亦可使观者领略不同石刻文物的风采,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据悉,本次展览精选山东博物馆馆藏武氏墓群石刻文物、孝堂山石祠、嘉祥宋山出土画像石拓片,还结合历代研究成果并辅以先进的互动展示手段。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陈宇表示,读懂历史,就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开创未来,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新时代,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肩负传承文化血脉的重要使命,就不能让珍贵文物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要立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武梁祠从宋代起就受到金石学家的关注。19世纪后,又进入西方学者的研究视野。其蕴藏的丰富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不断发掘出来,凝聚着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智慧与艺术创造力。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观众得以走近一个立足中国、影响世界的武梁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