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去年我省新增上市及过会公司36家

现有排队及辅导企业166家 上市公司达422家
        1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省金融运行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会上获悉,过去一年,我省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组织调研培训等活动300余场,覆盖企业超8000家次。2023年新增上市及过会公司36家,排队及辅导企业166家,上市公司总数达422家。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实习生 张柯
 
  全省社会融资规模达21.6万亿元

  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坤道在会上表示,2023年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达21.6万亿元、1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1.7%,分别高于全国2.4个、1.6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12月份,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1%,同比下降20BP。

  我省通过实施金融伙伴育苗、夯基、培优、成荫、护林五大工程,深化金融伙伴机制和“十百千万”活动,组织全省115家主要金融机构高管和2209支金融服务团队结对52130家企业,建立“能投快投”“应投尽投”“难投说清”服务闭环机制。推动裕龙石化银团按项目推进时序有效满足融资需求,已累计投放532亿元。加强债券增信支持,指导省信用增进公司落地审批增信项目22个、规模达109.7亿元。

  2023年末,全省实现保费收入3641.15亿元,同比增长6.77%;保险赔付支出1311.11亿元,同比增长12.24%;农业保险等涉及社会民生的保险业务较快发展,农业保费收入达79.72亿元、同比增长14.69%。

  中小微企业等融资规模超万亿元

  李坤道表示,我省全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地方金融组织公司治理监管评估,修订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监管制度,严格地方金融组织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创新实施地方金融组织优化提升“啄木鸟行动”,有效增强治理效能和风险抵御能力。大力推行数字化监管,小额贷款行业“一票通”做法在全国推广。

  紧盯企业融资难、融资周期长等突出问题,率先出台《山东省数字金融惠企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数智金融大脑构建、金融领域数据强基等“十项行动”攻坚突破。升级“金融伙伴”系统,已接通36个数源部门、204类数据资源,对企业信用进行“数字画像”,着力推动“一网通办”,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超过200万户、融资规模超过万亿元。

  发放“人才贷”94.8亿元

  李坤道表示,全省金融机构牢牢扣住优化金融生态这一纽带,推动金融优环境保稳定。强化政策供给,出台金融服务重点项目、产业链、数字惠企、工业经济等系列政策。创建“金融+发改”“金融+商务”“金融+科技”“金融+四进”“金融+市场监管”等协同机制,2023年主要金融机构向全省商务领域新增金融资金支持6410.1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38.45%。开展个体工商户金融伙伴育苗三年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其在初创期、成长期融资难题。强化激励引导,开展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等评价工作,激发各方积极性,形成经济金融良性互促合力。

  全省金融机构持续推进“金才培聚”计划,开展2023年齐鲁金融人才工程推荐工作,共选拔50名金融英才和150名金融之星,海外引才实现“零突破”。大力实施“金润工程”,建立人才金融“全链条”服务。截至2023年末,全省累计发放“人才贷”2178笔,贷款金额94.8亿元;“人才创业保险”为省内110余家人才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突破50亿元。

  此外,落实“四早”要求,发挥“金安工程”探头作用,全方位监测重点领域风险,已覆盖各类企业308万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全省不良贷款率连续5年保持下降。严防风险边缘机构反弹劣变,央行评级高风险银行机构保持清零。推进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全链条治理,在平安中国建设考核中,我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连续4年位列一档、得分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