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直销业务虚挂中介套取费用

渤海财险青岛分公司收42万元罚单

        商报济南消息 成立近20年的渤海财险,业绩承压的同时,近日又因合规问题再收罚单。

  1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青国金罚决字〔2024〕5号)显示,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简称“渤海财险青岛分公司”)因存在直销业务虚挂中介套取费用、虚列业务及管理费违法违规事实,被处42万元行政处罚,时任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陈汉强被处警告并罚款人民币10万元。

  针对渤海财险青岛分公司本次违法违规事实的具体细节及后续整改措施,1月24日,记者致电渤海财险青岛分公司,该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

  公开资料显示,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10月18日开业,总部位于天津,目前有24家省级机构,232家地市级和县级机构,产品涉及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等,此次收到罚单的渤海财险青岛分公司,成立于2007年。

  作为首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渤海财险实际控制人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大股东为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0.62%;第二大股东及第三大股东分别是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和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6.06%和11.15%。

  从渤海财险官网公布的年报信息来看,近年来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2020年-2022年三年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32.14亿元、35.65亿元和33.75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750.88万元、-3.50亿元和3375.86万元。公开数据显示,自2005年成立以来,渤海财险仅有2009年、2015年、2020年、2022年四年间实现盈利,且连续多年、多季度被评级为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

  业绩承压的同时,渤海财险多次因合规问题收到罚单。仅2023年,国内就有4个分支机构因编制虚假资料、财务数据不真实、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近百万元。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