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8部门发文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对现阶段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健康教育质量不高、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学校卫生机构设置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设立市县两级卫生与健康教育教研员,联合省红十字会实施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将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纳入卫生健康系统相关培训,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学校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或选派执业医师到学校服务,开展省级健康学校建设等政策措施。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
明确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日常锻炼、疾病防控、食品卫生安全、合理膳食、体格检查、心理健康、生长发育、青春期保健、艾滋病专题教育、心肺复苏、安全避险与应急救护等方面知识和技能。把预防新型毒品等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程。
落实健康教育课时,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健康教育教学网络,到2025年,市县两级设立卫生与健康教育教研员的比例达到100%。
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将体育类活动课程作为课后服务必备形式,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体育锻炼。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机制,推动市、县全面设立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平台,构建学校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之间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2024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100%。
加强学校急救教育,实施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加强学校急救设施建设和师生救护技能培训。到2025年,创建100所左右国家级急救教育试点学校,1—2个国家级急救教育基地。
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学生视力筛查
优化学校卫生机构设置,高等学校要严格按照《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要求,设立校医院、卫生所或卫生科。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要求,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寄宿制中小学校应当设置卫生室。
推进学校卫生设施建设。高水平推进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建设,高质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按规定对教室环境、生活环境、公共场所卫生进行监测,及时完善修整达标。
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坚持多病共防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完善传染病防控“两案九制”制度。强化肺结核、流感、水痘、感染性腹泻等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提升学校应急管理和健康管理能力。
持续开展健康体检,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期间每学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健全学生健康电子档案,加强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分析应用。强化体检质量监测,保障体检质量。做好新生入学肺结核筛查。
实施体质健康监测,每年开展全省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评估、干预工作。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学生视力筛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家长。
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到2025年建设全国健康学校100所,全省健康学校500所,到2030年省级健康学校比例达到20%。
保障食品营养健康,全力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倡导营养均衡、膳食平衡。指导学校科学制定每日食谱并公示。
严格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校(园)长负责制。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发挥各级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作用,提升健康宣教和应急处置能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
明确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日常锻炼、疾病防控、食品卫生安全、合理膳食、体格检查、心理健康、生长发育、青春期保健、艾滋病专题教育、心肺复苏、安全避险与应急救护等方面知识和技能。把预防新型毒品等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程。
落实健康教育课时,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健康教育教学网络,到2025年,市县两级设立卫生与健康教育教研员的比例达到100%。
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将体育类活动课程作为课后服务必备形式,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体育锻炼。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机制,推动市、县全面设立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平台,构建学校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之间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2024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100%。
加强学校急救教育,实施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加强学校急救设施建设和师生救护技能培训。到2025年,创建100所左右国家级急救教育试点学校,1—2个国家级急救教育基地。
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学生视力筛查
优化学校卫生机构设置,高等学校要严格按照《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要求,设立校医院、卫生所或卫生科。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要求,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寄宿制中小学校应当设置卫生室。
推进学校卫生设施建设。高水平推进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建设,高质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按规定对教室环境、生活环境、公共场所卫生进行监测,及时完善修整达标。
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坚持多病共防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完善传染病防控“两案九制”制度。强化肺结核、流感、水痘、感染性腹泻等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提升学校应急管理和健康管理能力。
持续开展健康体检,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期间每学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健全学生健康电子档案,加强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分析应用。强化体检质量监测,保障体检质量。做好新生入学肺结核筛查。
实施体质健康监测,每年开展全省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评估、干预工作。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学生视力筛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家长。
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到2025年建设全国健康学校100所,全省健康学校500所,到2030年省级健康学校比例达到20%。
保障食品营养健康,全力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倡导营养均衡、膳食平衡。指导学校科学制定每日食谱并公示。
严格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校(园)长负责制。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发挥各级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作用,提升健康宣教和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