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尔滨”火了

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游玩新华社发
点击查看原图
        字里有料

  “尔滨”是谁?“南方小土豆”是什么梗?这两天,哈尔滨冰雪旅游“杀疯了”。哈尔滨市民拿出十万分的热情和真诚迎接光顾家乡的游客,社交媒体出现众多关于哈尔滨宠爱“南方小土豆”“马铃薯公主”的热门内容。尽管在网上,不少哈尔滨网友都调侃起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叫哈尔滨了呢?因为本地人哈不出来了!”“尔滨,认识你这么久了,人造月亮、热气球、飞马踏冰、土豆大棚,还有鄂伦春族,这些好东西你都不拿出来,你让我感到陌生”……但在实际行动上,他们丝毫不含糊。

  全媒全解 

  在“冰城”里感受最燃的热情

  这个冬天,哈尔滨成了冬季旅游地中的“扛把子”。随处可见的“南方小土豆”似乎要占领哈尔滨,为哈尔滨等冬季旅游地的旅游发展带来机遇。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截至元旦假日第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有网友发出疑问:“这‘泼天的富贵’要轮到东北了吗?”

  从夏天的淄博,到冬天的哈尔滨,这些城市火热出圈看似偶然,实则厚积薄发。其背后,蕴含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真诚待客永远是一个地方最硬的招牌。

  哈尔滨为方便游客出行,延长了公交、地铁的运营时间,同时呼吁游客错峰旅行。黑龙江政府也发布禁止旅游旺季上调门票,要对特定群体进行门票减免的通知。

  除了相关部门,当地居民也在不断努力。冻梨知道摆盘了,豆腐脑也出甜的了;司机师傅成“金牌导游”,搓澡大哥兼职“情感专家”,直接把情绪价值拉满了;景区的“温暖驿站”建起来了,雪地里的热气球升起来了,方便游客拍照打卡的“人造月亮”也整上了……这些实打实的真诚付出让不少游客直呼,“体验到了被宠上天的感觉”。

  近几年,多地文旅部门在本地旅游资源宣介上动脑筋、下功夫,一些地方涌现出不少好经验、金点子,但网上的流量能否变为现实中的“留量”,关键在于精心宣传后能否拿出真本事、送上真服务。

  对此,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表示,“我们发出的每一个视频,我们更关注的是去看视频的评论,游客哪里不满意我们调整哪里,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比如说游客觉得索菲亚大教堂拍照的时候有个月亮会更好,我们就做了一个大大的人工月亮,游客想吃冻梨不知道怎么吃,我们就转换成冻梨果盘,这样的案例有很多。”

  不少媒体也发表评论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冰雪之城”在这个冬天爆火的来龙去脉。

  红网在评论文章《火爆的哈尔滨文旅,再次重申“顾客至上”的理念》指出“顾客至上”理念的重要性:“哈尔滨文旅的火爆,再次重申了‘顾客至上’的理念。无论是年初淄博烧烤,贵州‘村BA’,再到哈尔滨文旅火爆社交平台。各地文旅的火爆出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大大提升了市镇人气,玩出了文化新‘名片’。”

  红网在另一篇评论《“南方小土豆”,是偏见还是爱称?》则把目光转向对“南方小土豆”争议的讨论上,认为:“无论‘南方小土豆’是自称还是爱称,都不应该被过度解读、过度使用。跳出这一称呼,我们要看到哈尔滨这座城市的人情味,看到哈尔滨的真诚与付出。”

  光明网评论《“萌萌哒说话”助力哈尔滨出圈》将关注点集中在“哈尔滨人这几日的‘夹子音’”上。作者认为,“萌萌哒”说话更多展现出自己友善、积极、健康的一面,展现出一个城市的包容与热情;另外还能放低姿态,做好服务,从而构建起风趣亲民的社会形象,也构建起与受众平等互动的新型社会关系。

  南方日报则通过《乐见“小土豆”与“大冻梨”双向奔赴》这篇评论,为这场寒来暑往、南来北往的“双向奔赴”点赞。“说到底,豆腐脑该吃甜还是吃咸,盘子和茶水怎么用,羽绒服还是军大衣,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只有适应与否,没有对错之分。保持本地特色的同时尊重游客的习惯,为换位思考提供更多选择,成为文旅服务的亮眼底色。”

  今年哈尔滨冰雪游“出圈”,对我国文旅经济来说,无疑是个“开门红”。正如工人日报在评论文章《感谢信中一句“整不会了”传递出什么?》中所言:“眼下,黑龙江之所以能接住这波‘泼天的富贵’,秘籍或许就在于不把旅游当成一锤子买卖,而把游客当家里人讲情谊,用全天候的热情换取游客的更好体验,遇到批评时不回避、不护短,能积极面对和解决,用尽可能多的宽容与诚意让游客满意。”

  此文还从“东北振兴”这个角度进行分析:“东北要振兴,发展得天独厚的冰雪经济是重要路径之一。‘冰雪之城’在这个冬天的爆红,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同时也应当思考,如何让这份爆红不因季节更替而消失,不因应接不暇而掉链子,不因经年日久而见利忘义。”

  哈尔滨的热情、真诚,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当然,“爆红”难得,“长红”不易。哈尔滨冰雪游不是第一个火出圈的文旅名片,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接下来,如何吸引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是哈尔滨等地需要继续探索,拿出更多“真本事”,让游客看见真诚意。
  
  ◎解词人: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