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非遗有约,民俗赋美

青岛东流亭社区探索非遗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东流亭社区内,以胡峄阳传说为线索,串联起众多文化活动(资料图)
点击查看原图
        以特色传统文化赋能社区建设,发挥文化治理积极作用,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胡峄阳传说为切入点,将各类延伸活动及非遗项目融入居民生活。同时,东流亭社区提报的《扎根社区,非遗点亮百姓幸福生活》入榜全国“非遗在社区”试点地区典型案例。胡峄阳传说、峄阳古曲、白沙河传说等非遗项目不仅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也通过社区活动不断发扬光大。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胡峄阳的故乡

  东望崂山群峰,南邻白沙河,汉代时期便是琅琊郡的一部分,东流亭社区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有悠久的历史。明代时期,胡氏族群迁居至此,形成较大的村庄。2008年,东流亭社区实施旧村改造,居民从村落迁入楼房,步入了城镇化生活。村中的土地除公共建设外,建成了工业厂区。土地功能的变化,也改变了社区居民结构。随着周边厂区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市民和流动人口加入社区。2023年,社区有居民960户,2490人,其中许多为外来居住或务工人口。

  东流亭社区历史悠久,非遗资源丰富。社区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青岛市级1项,城阳区级6项,这里也曾经获评“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称号。丰富的非遗资源为提升社区凝聚力,加强社区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元素。在青岛及周边地区,国家级非遗项目胡峄阳传说广为流传。

  在清代,胡峄阳传说以即墨县为中心辐射周边州县,遂形成了以胶东半岛为主的胡峄阳传说传播区。胡峄阳(1639年-1718年),名良桐,又名翔瀛,字峄阳,明末生于莱州府即墨县仁化乡流亭村,也就是现在的东流亭社区。清初,胡峄阳去莱州府应童子试,入考场前因不满监考官搜身之举,便拂袖而去,发愿终生不仕。自此他布衣一生,精研《易经》,以塾师为业,著述颇多。相传,胡峄阳料事如神,广受四方百姓爱戴。

  清乾隆五年,《莱州府志》便对胡峄阳进行记载。随后,《灵山卫志》《即墨县志》《即墨县乡土志》等史志典籍亦多对其事迹进行记录。清代后期,随着闯关东浪潮兴起,胡氏后裔跟随前往东北地区,胡峄阳传说也辐射至更远范围。

  胡峄阳居住于白沙河北岸的柳溪岸畔。城阳区级非遗项目白沙河传说的许多内容与胡峄阳相关。此外,青岛市级非遗项目流亭大馒头传统制作技艺,城阳区级非遗项目峄阳古曲、流亭千手佛庙山会、秋临焖肉传统制作技艺、美联升花饽饽传统制作技艺、胡氏卤水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等也在社区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以居民为主体

  300余年来,胡峄阳传说以东流亭社区所在地为中心不断发展,如今更成为地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胡峄阳是居民心中的道德楷模,也是备受人们喜爱和尊敬的人物,不仅出现在众多史志典籍中,也在民间故事中广为流传。这使得胡峄阳传说在社区传承弘扬顺理成章。如何寻找到更好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更深刻地融入生活,成为社区文化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民间故事多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细节往往模糊不清,或在流传时出现不同的版本。社区居民大多知道胡峄阳传说,但故事究竟如何,难以详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一步激发居民传承保护的参与感和主人翁精神,于2011年、2021年两次纂修社区志,将居民在社区发展历程中的经历业绩载入史志。以胡姓为主体的东流亭社区,于2008年、2022年两次续修《胡氏族谱》及其他姓氏族谱,使居民知道自己所出,让大家了解到圣贤就是自己的前辈,也是自己的乡邻,激发起就近而学、接踵而行的动力。”青岛城阳流亭峄阳文化园主任刘世洁介绍。

  《竹庐家聒》是胡峄阳所著家训读物,该书将儿童读书、守法、守正等内容编为歌谣,通俗易懂,易于传唱。一段时间内,市面上胡峄阳相关书籍已鲜能寻觅。基于此状况,社区编印了《竹庐家聒》资料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文化传承提供基础素材。随后,根据《竹庐家聒》内容新编的《峄阳家训》《峄阳文晖》也与社区居民见面,并融入社区幼儿教育中,让孩子们从小便“知圣贤事,做正直人”。

  活动凝聚人心

  胡峄阳传说虽为民间文学类的非遗项目,但在东流亭社区内,以传说为基础,延伸出许多丰富的活动,提升社区非遗的可见度,让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社区将胡峄阳流传下的10余首音乐曲谱与传说内容相融合,组织居民演奏传唱。

  “自2014年起,社区便开始举办峄阳文化大讲堂,讲课前都要先演奏演唱峄阳古曲。大讲堂采取居民讲、居民听、居民教、居民唱的灵活方式,使教化沉潜于无形之中。此外,我们将胡峄阳传说编创为戏剧,以国家级非遗柳腔的方式呈现于居民面前。节目不仅演遍城阳区200多个村庄社区,还在青岛其他各区市进行演出。”刘世洁表示。

  与此同时,社区在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方面,亦不断发力。在开展“非遗在社区”工作中,东流亭社区将传统节日礼俗融入节庆活动。“清明节敬贤复礼桑梓情深”“端午节粽香蜜甜”“九九重阳德润乡邦孝道礼俗”……在这些活动中,居民带领孩子们依照传统风俗架锅灶,拉风箱,燃柴火,烘煮糖豆、粽子、烙花、鸡蛋等等,其乐融融。丰富的民俗活动不仅增强了居民幸福感,更将传统文化习俗不断延续。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是胡峄阳诞辰纪念日。自2013年起,相关纪念活动就在社区持续开展。活动中,祈福大会、青岛峄阳非遗大集、专场演出、千人午宴等内容不仅让社区居民融入纪念氛围,更吸引其他地区游客前来体验。在这里,社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各级传承人共同努力,不断强化居民主体地位,形成保护弘扬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更积极探索“非遗在社区”的实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