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自费两万元,行程三万里

“警官书记”的万里征途

        七月的艳阳炙烤着大地,只在傍晚的柳荫下才有闲谈的空间。“你们听说没有,咱们村来了个骑着摩托车的‘警官书记’,刚来就给咱们村捐了一屋子东西”,东峪村赵大爷穿着汗衫、扇着蒲扇,向周围人透露他这几天见到的“新鲜事”。
  
  村民口中的“警官书记”是济南市公安局轨道公交分局派驻钢城区东峪村的“第一书记”李宁,自今年7月“上任”至今,李宁为东峪村的大事小情已累计奔波三万余公里,小村庄的收入也因这一次次的奔波而增长20余万元。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自费两万元,行程三万里
  
  “一车捐赠物资和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已装车,发往需要的地方”。这是2023年7月2日李宁发的朋友圈内容。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宁自费购置和捐赠的物品陆陆续续进入这个原本沉寂的小山村。
  
  从驻村第二周开始,李宁自费1.6万元为村“幸福院”购置了空调、电视、桌椅及学习用品,让村里的留守、孤寡、独居老人都能老有所乐。在他的努力下,东峪村“幸福院”被济南市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三星级幸福院。
  
  同时他发挥自身特长,在暑假期间设立书法培训班,为村内儿童免费开展公益教学活动,让孩子们不出村就能接受城市里的书法教育。既提升了孩子的书画能力水平,又有效解决了村内暑期留守儿童的难题。
  
  为了方便在临时住处和村里各个角落之间来回通勤,李宁又买了一辆摩托车。“买了将近半年,这个二手的老伙计陪我跑了一千八百公里,出力了!”但这仅仅是在村里跑的路。李宁不停为村里沟通项目、联系增收、开会协调,他的“私车公用”帮助东峪村搭建起与钢城区、济南城区各企业单位对话的桥梁,半年来累计行程超过一万四千公里。
  
  同时,这两轮加四轮的三万里路程,也帮助李宁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谁家有卧床的病人、谁家的孩子不在跟前、谁家有发展的资源,他一清二楚。

  再种50亩,创收20余万元

  李宁会同村两委合计着如何借助东峪村的优势资源干点实事,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这几块地挺好,刚才测的气候温湿度也可以”,李宁从省里请来农业专家指导东峪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咱研究一下专家说的这个事儿,资金有限我可以先协调,技术不懂我可以叫他们来指导”。当天晚上,李宁与村两委一同开会定夺发展项目。通过李宁的牵头协调,东峪村明确了艾草、丹参种植两大产业,并签订了钢城区“千村提升”工程结对共建协议,在原有种植面积基础上,又增加丹参种植20亩、发展种植艾草30亩。
  
  东峪村山上的田垄间又是一派忙碌景象。地里忙碌着弯腰栽苗的身影,山坳间的撂荒地里人们咧嘴欢笑,期待着来年丰收鼓起来的腰包。李宁还骑着他的摩托车,深入田间地头和街巷人家,打个招呼的同时也嘘寒问暖。渐渐地,村民们对这个第一书记的信任更多了。
  
  据统计,自李宁上任“第一书记”以来,累计为东峪村成功创收20余万元。仅艾草和丹参的种植就为村民带来10万元的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