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医疗资源不断升级,医疗新高地层出不穷

探索“一院多区”新格局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正式开诊
点击查看原图
东院区产科设有“家化病房”
点击查看原图
        路边的积雪还未消融,太阳在寒冷中渐渐明媚,位于济南东部高新区春荣路上的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开始了一天的接诊。这并不是济南东部第一家公立医院新院区,目前,还有其他医院新院区已明确规划或开建。在济南,“一院多区”模式正在探索升级不断发展,惠及的是更多患者和市民。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启用:高新区首家专科三甲医院

  12月20日上午,山一大附属济南妇幼东院区迎来了启用的时刻,简单的仪式后,首批来院就诊的患者进入专家诊室。
  
  上午10点左右开始,1个小时的时间里,产科来了10多位准妈妈,儿科也接到不少咨询孩子是否能来输液的电话。作为东院区院长的刘翠英忙前忙后,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这里患者对妇幼特色诊疗机构需求的迫切。刘翠英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自11月1日东院区项目工程顺利交接后,医院全力配置顶尖的医疗学术团队入驻,开设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和计划生育部,设立临床及保健科室23个、医技科室6个,着力打造东区医疗科技高地和医疗质量高地,为东部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围绕患者需求,结合专科医院特色优势,高新区首家妇幼特色专科三甲医院一直备受关注。“随着高新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供给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落户高新区。近3年,高新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是全市的两倍多,特别是汇聚了36.6万各类人才,居民对优质医疗、优质育婴等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鹏霄表示,山一大附属济南妇幼东院区正式启用,有效填补了高新区妇幼保健专科特色医疗机构的空白,高新及周边地区妇女儿童将享受到更高水平、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探访:环境优化技术同频

  时至“冬至”,进入新的节气,山一大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也迎来了新开始,东院区启用几天来,就诊量不断攀升。“新医院就是好,不管是环境还是技术设备。”市民张先生陪同妻子来东院区产检,被温馨整洁的院区环境吸引,“这里宽敞明亮,老院区的主任专家都来了,我老婆的焦虑感都减少了不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看到,门诊各科室门口墙面都精心准备了卡通墙贴,力求让孕产妇及儿童患者的就诊和等待环境更温馨。儿科区域环境设置吸引了“小病号”的目光,输液室明净宽敞,颜色鲜亮,墙面座椅尽量做到软包,以保护孩子的安全。产科门诊设置了“孕妇学校”,为孕妇安排了多种课程,并与老院区同频直播授课,对“新手妈妈”而言非常实用,“来到这里感觉终于找到了‘组织’,专业的课程让孕期的漫长等待中心里更加踏实了。”现场一位就诊的准妈妈说。此外,在一楼大厅,自助化设备配置齐全,据介绍,医院持续优化流程,患者住院、出院多个环节用一部手机就能完成。
  
  环境的“硬实力”之外,技术设备也有保障。在医院四楼,大部分区域都是儿童康复中心,音乐治疗室、多感官训练室、感觉统合治疗室……科室诊疗内容涵盖疾病筛查、康复治疗、健康宣教。儿童康复中心副主任王磊介绍,脊柱侧弯目前已成为肥胖、近视之后青少年第三大健康杀手,前期医院联合济南5所学校进行筛查,脊柱侧弯发病率在2%-3%,“医院配备先进的脊柱筛查仪,在义诊周期间可面向青少年患者进行免费筛查。”

  便民:家门口看上专家号

  王磊所说的“义诊周”,就是医院启用当天同步启动的健康公益周。据了解,山一大附属济南妇幼东院区启用的同时,健康公益周活动也同时展开,活动期间,所有科室免挂号费。
  
  家住东汇景苑的张女士怀二胎已经22周,东院区启用后她就能在家门口产检生娃了。“之前在市区医院产检,但早上经常遇上堵车,后来就去章丘产检了,开车也要40多分钟,现在好了,我家就在附近,这次产检还免费挂上了专家号。”
  
  在6楼产科病房,房间宽敞明亮,温馨舒适。产科副主任医师黄晓戈介绍,东院区产科共有37张病床、5个单间,配备专家医护团队,设备人员都由中心院区统一调配,“在围产保健系列服务和急危重症救治等方面,我们的医护力量与中心院区同样水平。”

  升级:济南的“一院多区”

  记者了解到,东院区项目占地约2.5公顷,设计床位210张,规划建设面积为4.92万平方米。不仅包括山一大附属济南妇幼东院区,还有济南市高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济南市高新区巨野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三部分组成,承担着济南东部区域妇幼保健及基层社区医疗服务职能。东院区启用后,山一大附属济南妇幼“一院三区”的布局也初步形成。
  
  其实,一院多区模式在省城医疗机构中的复制有其现实需求。对于城市大型公立医院而言,多数处于主城区,普遍存在着发展空间受限、服务超载、高床位使用率等现实问题,“一院多区”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空间限制问题,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超负荷的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扩容。在市场需求、政策加持等的共同作用下,在优质医疗资源聚集的省城济南,医院新建院区的热度只增不减。记者梳理发现,近几年济南各大公立医院新院区不断布局,“一院多区”模式不断升级。

  在济南东部,省立医院东院区是较早在此建设的院区。2020年9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获批设立,成为省城东部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规划床位3360张,由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和山东省胸科医院合并而成,分别在济南市高新区、历下区、历城区设有三个院区(蟠龙山院区、历山院区、鲍山院区)。2022年8月,济南市中医医院东院区病房楼封顶。9月28日,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正式启用。今年5月,济南市儿童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信息公示,其位于济南高新区世纪大道以南、西巨野河以西,规模将远大于目前本院区。
  
  此外,在城西,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其中包括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院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项目,2022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学城医院已正式启用;南部,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选址最终“花落”市中区南北康片区,成为济南南部地区首家大型新建医疗机构;北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验收,该院“一院三区+”构建发展格局未来可期。
  
  对医疗资源的布局,符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总基调。“总量调控,优化增量,均衡布局。合理控制城区医疗机构的数量和发展规模,老城区医院进行优化整合,并有序向新区疏解。”这是2020年8月,《济南市医疗卫生专项规划》草案(下称“规划草案”)的思路之一,该规划期限为2019年-2035年,近期至2025年。不难看出,规划草案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新城区的医院规划增多。在新增医院规划方面,方案提到,在市域范围内依据常住人口数,每100万人口设置1个市办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方案近期新增各类医院23处,用地规模151.53公顷;远期新增各类医院1处,用地规模2公顷。预留医院备选地块105处,用地规模411.61公顷。
  
  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到国际医院建设,医、教、研协同发展,济南医疗高地层出不穷。公立医院发展“一院多区”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同时,优质医疗资源疏解延伸,市民“家门口”放心看病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