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连续三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我省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有序

在滨州市一家粮食收购企业,工作人员整理刚收购的玉米。新华社发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济南消息 12月2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同志等介绍加强粮食流通监管,保障全省粮食安全有关情况。山东连续三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质量状况良好。
  
  发布会上,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孟军介绍,我省是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加工转化大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三,其中夏粮产量居全国第二;粮食储备、流通和加工转化能力均居全国前列。
  
  2021年以来,山东全面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不断提升现代化粮食仓储能力。截至目前,山东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完成投资5.8亿元,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仓容135.6万吨。目前,山东完好仓容达到4349万吨,其中应用环流熏蒸系统仓容2429万吨、粮情测控系统仓容2746万吨、机械通风仓容3022万吨、实施气调仓容153万吨、实现低温准低温仓容793万吨,粮食损耗、单位能耗和化学药剂使用量明显降低,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强粮食流通监管是保障粮食安全、助力粮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山东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充分发挥12325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监管热线利剑作用,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以强有力的监管手段为粮储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今年,按照国家局统一部署,山东组织开展“严监管强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活动,有力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保障了粮食安全,粮食产业呈现购销两旺、产业强劲、品牌有力的特点。
  
  山东连续三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质量状况良好。充分发挥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作用,支持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全省纳入粮食流通统计的粮食企业达到2300家,年粮食流通量达到1.5亿吨以上,今年夏粮集中收购期间,山东共收购新小麦1089万吨,同比增加98万吨,当前秋粮收购正在进行,截至12月20日,全省累计收购新玉米412万吨,同比增加109万吨,全省粮食市场活跃、购销两旺。
  
  2022年山东省纳入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加工企业155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530亿元,占全国八分之一以上,连续多年位居首位;加工转化粮食8500多万吨,产业加工转化率达154%。小麦加工能力5289万吨、处理油料能力2711万吨、饲料生产能力6272万吨,均居全国前列。今年前三季度,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4100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次。
  
  近几年,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聚力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线上线下同步发力,“齐鲁粮油”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不断提升。“齐鲁粮油”连续五年荣获“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中国品促会评定“齐鲁粮油”品牌价值681亿元,居“产业集聚区区域品牌”第一位,“道不尽齐鲁粮油好”享誉全国。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